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府运来的……等你三叔拿到年礼,四叔那份都给你。”

    傅云英不由莞尔。

    先前她就好奇,傅云章只是比别人会读书罢了,怎么能带动整个傅家蒸蒸日上呢?他一定有什么过人之

    果然,他不是一个简单迂腐的书生。

    打蛇打七寸,田地只是小事,他拿田地威胁族人,不过是个警告而已,族老们人老成,明白他意志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拧成一绳反对他。族老们一犹豫,其他人更不会和他唱反调。先用举人的份吓退族老。然后笼络族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事来,至于他母亲,一个妇人家,怎么也拗不过整个宗族。

    他为什么反对为族里的寡妇请修贞节牌坊?他母亲是寡妇……理说他应该和其他官员一样,一旦蟾折桂,立刻迫不及待为母亲请封才对。

    回到傅家,老太太把两个儿叫到跟前,细问他们族叫他们去什么。

    傅三叔揣着一包洋糖,憨憨一笑,“娘,给您洋糖。”

    老太太嫌弃地瞪他一,“老四,你过来,先说正事。”

    傅三叔面尴尬之,笑容凝滞在嘴角。

    作者有话要说:

    ………………………………

    洋糖:明朝时的洋糖指的是洲的糖。因为质量好,成了标杆,后来国生产的质量的糖都叫洋糖。

    ………………………………

    上一章忘了说网巾,网巾是明朝士庶男都要的,男人把发束在网巾里,然后再在网巾外面儒巾或者帽,现在好多法失传了。

    看韩国古装剧的时候,好像经常看到一堆大臣着网巾的场面,这在明朝不可能,因为网巾比较居家,门或者见客人的时候要在网巾外面或者各巾,否则很失礼。

    第14章 糍糕

    冬天天黑得早,不到酉时天已经黑透。雪风饕,槅窗外时不时响起积雪压断枯枝的毕剥声。

    韩氏坐在油灯前纳鞋底,絮絮叨叨和傅云英讲她今天打听来的八卦。

    两个妯娌,韩氏和傅三婶更能说到一块去。

    傅三婶和韩氏一样能力气活,会地,能养猪。她至今还不习惯被丫们伺候。当年傅家发家得太快,傅三婶脑里还迷糊着。那天她光着在田里秧,毒太,能把人晒一层油来,汗珠顺着脸颊哗哗往掉。忽然好多人从村跑过来,说傅四老爷在外边发财了。她带着一回家,看到家门停着一辆好阔气的车,还有好几驴,驮着好多稀罕东西。

    傅四老爷挣了大钱,直接买村里最的一整猪,现宰了菜,炖的、炸的、煎的、炒的、汆的、煮的,香味整个村都闻得到。菜太多了,桌摆不,一家人脆围着大灶吃,一人一只大海碗,吃得抬不起

    傅三婶一次吃到那么多

    之后傅家搬到县里住,换了大宅,买了丫、厨娘、门房,家婆成了老太太,以前对他们这一房不冷不的族里媳妇全都变了样,串门的时候争相奉承老太太,恨不能把傅月和傅桂夸成天上的仙女。

    傅云英示意丫鬟们去,压低声音问韩氏:“三叔会木工活,闲时竹篮、竹筛、篾帚去卖,虽说发不了财,应该能挣钱钞,三叔、三婶看起来都是勤快人,怎么没想到这个?”

    傅老大没了以后,韩氏辛苦持家,有什么烦心事只能和傅云英商量。女儿说话的气像个大人一样,她也不觉得奇怪,穷人的孩早当家,她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老太太不让三叔去揽活——说是不面。”

    老太太嫌木匠不赚钱,要求傅三叔去傅四老爷的铺里帮忙。傅三叔不认字,不会算账,嘴笨,人老实,既当不了掌柜,也没法账,连伙计他都不来,只能帮着抬抬箱笼,活。

    傅云英秀眉微挑,老太太既然反对傅三叔木匠,应该也不会答应让媳妇织布卖钱,看来她得找傅四老爷帮忙。

    她拿银签油碗里的灯芯,“娘,我们不能光靠四叔养着。我想过了,织布要买织机,家里浅房浅屋的,您要是在房里织布,老太太那边肯定能听见机杼声……”

    “我也犯愁呢!不能地,没法养猪……我这把力气没使,只剩织布这一个手艺了。”韩氏皱眉说,她不想和老太太起冲突,毕竟老太太是她的家婆。

    寻常人家的妇人可以针线挣钱钞贴补家用,问题是黄州县家家的媳妇都会针线活,韩氏只会绣几朵桃、几片柳叶,致的绣件她不来,正经的店铺看不上她的绣活,货郎给的价格又太低。

    傅云英取集会上买的针线帛布,“娘,我买了棕丝、绢布、丝绳、铜丝,过年我们不用去拜年,我在家教您编网巾,这个比织布简单。网巾人人都要,比荷包好卖。”

    韩氏一答应来。母女俩说了些其他琐事,梳洗睡

    过了大半天后,韩氏才后知后觉,翻了个,疑惑:“大丫,你什么时候学会编网巾的?”

    傅云英打了个哈欠,“卫所千家的太太教我的……”

    千家的太太很喜她,想把她买去当小丫。韩氏舍不得把闺女送到别人家为为婢,没答应。

    韩氏信以为真,喔一声,给女儿掖好被角,继续呼呼大睡。

    傅云英却睡不着了。

    编网巾是上辈学会的,崔南轩刚仕的时候在翰林院任职,官位不际应酬却不少,光靠他那俸禄本不够嚼用。后来她想了个办法,和街坊家的大合伙一起买铜丝、锡丝编网巾,好的网巾送到铺里寄卖,好歹能挣买菜蔬米粮的钱。她的网巾编得好,样多,加上探的名,京师里的人抢着买,不愁销路。

    后来崔南轩得当时的次辅沈介溪赏识,一路升官,家里宽裕了许多,她就没编网巾卖了。

    ※

    此时,傅四老爷房里,油灯还亮着。

    条桌上放了一包洋糖,一盒撒了玫瑰丝的糍糕。

    傅四老爷指指纸包,“给泰哥和月留一份,剩的明天一早都给英送去。”他扭问卢氏,“上次从苏州府带回来的松糖、橄榄脯吃完了没有?”

    卢氏坐在镜台前,解的乌绫绣蜂纹包,嗔:“哪用你心这个,松糖吃完了,我让人去县里现秤了几斤山楂糖、糖、云片糕、桂饼,一样一大攒盒,不会委屈英。”

    傅四老爷洗了脚,趿拉着睡鞋走到卢氏后,帮她散开发髻,对着镜里的妻拱手作揖,“怪黄州县人人都夸傅老四家的媳妇贤惠呢!为夫佩服,佩服!”

    卢氏忍不住眉开笑,听到丫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