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梦闻录 - 六十三. 三五明月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三. 三五明月夜



    没有北疆的虎骑,也没有人事的更替,乾安元年的年尾静悄悄地过去了。往年大节前后的十日,总是暂停宵禁、灯火不忌的。而这一年来,或许是幼妃接连离世的缘故,天似是无心游乐,连例循的宴也未席。于是西京之自王侯至百姓,无人敢肆意娱乐,皆噤若寒蝉、冷灯暗火地捱过了除夕。蹉跎到了初十,皇帝却突然传了旨意令造办筹备上元。节庆的西京黎庶就此得了恩典,直如朽木逢一般,纷纷将一腔心血全数用在上元节上。因此这一年的上元,反倒是比往年都更闹些。

    有女乘七宝香车自过,生桂树,一时观者如堵,更有人以酥果、铜钱等纷纷投掷。那正是如今城炙手可的赵绿绮。她原是迟紫陌生前结拜的姊妹。自旧年里紫陌死后,她就接了风,挥金如土醉生梦死的风格,比之紫陌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瑽凭栏观赏着闹的街市。宁王今日循例拜贺,她虽已平复,却并不随行,只是安顿好了家事,像市井寻常女携仆婢观游灯会。说是游灯会,她却只占据了街之上小小的一方楼阁,并不打算亲自游历。从人年轻闹的,此时早已找了百般借,希望早些去尽享灯火不夜,李瑽一一准许,只留素日服侍边的几人与她一雾里看

    夫人就这般放她们去了?殊儿忧心满怀,倘若婢私约奔,那又该如何?

    真要如此,就随她去。李瑽并不在意。   别去自是好天地。她们若自寻得了姻缘,我为何要拦她?

    可殊儿还劝诫。李瑽知她想说什么。她这样治家疏慢、纵容婢奔,自是不利声名。可她在城声名狼藉早非一两日,到如今,她已是真心不在乎了。

    只是她们若哪日被人典卖了,也不要来求我赎命。她仍是自顾自垂手向观望着,手钏轻轻磕打在栏杆上。

    此时绿绮献歌毕,于车前面酬谢,街更是沸声如浪。李瑽在看不真切,只觉其衣饰辉煌而容光耀目,那样工丽的妆扮,分不清是人的光彩还是锦绣珠玉的光彩。观者忘投目,如痴如醉,竟纷纷萦手将绿绮的车驾挡在当不令其离去。

    李瑽忽然笑,有这样一位娘在此,此时若得观音降世,大约也无人理会。西京原是如此这座城对乐那样锐,却对悲苦与慈悲置若罔闻。她看得久了,索令殊儿布赏钱去。殊儿备的是新铸的太平四方制钱,同节庆的果一并抛洒去,霎时引得路人纷纷抢夺。场面更加混闹,绿绮的车却终于得以走动。

    绿绮激李瑽助其脱,又有些被驳了风的不快。她自楼过,着意抬刮了李瑽一,知是门贵眷,又枝摇曳地致意谢。

    李瑽不以为意,于楼上凭栏观赏片刻,自转去了。街底翘首的众人发失望的叹息。当有一人,频频回首张望李瑽方才所在之,却终于是被涌动的人挟裹着向前去了。

    城的女无论贫富,今夜皆各尽其力细心妆饰,携手于西京坊市街巷漫游,不到天光大亮时绝不归家。而她却早在街后吩咐好了迎接的车。如此良夜,她并无心消受。

    幼年时,她的一整年里,每一日都比别家女的上元夜还自在闹。即使这般,她仍是喜又憎恶上元夜。依北地风俗,上元夜一过,大节就算终了。为了郑重告别这一年仅一度的盛事,凉州的灯节比除夕还要闹。母亲的侍女持香在前引,而她坐在昆仑的肩膀上笑闹着,比行街的寻常男都要。阖城的百姓都知那是公侯的夫人和小女儿,见了她们满心满都是笑意。

    母亲早些年还带着她一门玩赏,后来病一年重过一年,就再不门了。每年当她父亲的侧夫人们相偕同游时,她总是在家陪伴母亲。她的上元夜变作嵌在窗扉之明若清霜的剪影。

    我的小麑不闹吗?

    耍猴儿似的,我才不稀罕呢!她爬上窗前,剪过蜡烛,又给母亲念诗唱曲作百般闹。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相思,言久别离

    她那时年龄尚小,且并不早慧,只喜念起来顺好听的诗句,从不细究当意旨。

    她把母亲念得落了泪。母亲怎的哭了?她惊慌失措,而母亲见她那样冥顽不开的样,反是笑了。小麑可懂其的意思?

    不懂。她十分诚实。

    那你便一世都不懂才好。

    上言相思,言久别离。置书怀袖,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她坐在车,在心默念之后的诗句。那样寒夜里独守心意的凄苦,她竟然唱曲一般地读给母亲听。幼年的她何其蠢笨,竟然在上元夜给母亲念那样的诗。

    那样她的母亲,如今已是抛洒于荒原之的灰烬。母亲希望她一生不懂这般的苦,她却终于是懂得了。

    上元夜游人如织,城路很不好走。到了城时,已是时了。城门的士兵前来盘诘,殊儿自前低声涉,士兵一知晓是王府的车驾,就执礼放行了。

    明月一离了城,颜似也清冷了几分。殊儿在旁不说话,然而满面都是忧惧。她不耐烦地将自己的手炉掖在殊儿手里,殊儿才发现她满面都是通红的,手也颤抖着。

    娘?殊儿开问她,把她的手揣在怀里。

    不妨事。李瑽回答,默默将手回来,更将车帘也撩开。方才等得久了,我不过是一时心焦。凉风打在她面上,她面颊却是更了。

    车驾到得西山,一个小沙弥为她打开了山门。城那样喧闹,西山却幽静得如同化外之地。唯有皓月当空,照得松间地上泠泠如

    此不过是一个托名李璘的无名兵士的埋葬之所。她知晓他已大愿得偿,却仍是来祭他。三五明月夜,连山间也几乎明朗如白昼。在清霜一样的月光,只有她的面容因升起的火光而有一丝

    她展开手的短书。那是他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写在孤城危急之。上言相思,言久别离。他只有在离开她时才变得诚实。

    她将那封信递在火里。那封辗转自边城而来的书信,只一眨间就在明亮的火光卷曲成了灰烬。她垂首默想旧事,思念那些纷纷离她而去的人。她鼓起勇气去回忆他,却只能记起他在西山憔悴支离的样。那时她还怀着阿恕,如今她的阿恕已经是咿呀学语的幼儿。湍的岁月何其急迫,她甚至都无暇回首。

    他从不曾有一刻属于她。而如今,世上再无陇右李璘。她是再寻不到他的了。

    娘可是将军的故人?

    她听得有人探问,转过去,却见到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那人看起来文雅得像待诏翰林,面貌上却有些行伍人的风度。他手提着酒,显也是想要来此设祭。

    他有些迷惑而好奇地注视着她,一时忽略了与陌生女相遇时的礼数。面对他的寒暄,她并不回答。连她旁的侍女也是一样的沉默。她站在霜雪一样的月,裙服上也是雪一般的冷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