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玉 - 贰拾肆、东周yu为稻(加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贰拾肆、东周为稻(加更)



    第二日用宴时,席上便多了些温滋补的鱼鲜、菜。

    李檀刚打算故技重施,皇帝便笑着说

    “朕知母后病弱,但太医禀过,母后这病对消耗不少,若不些荤腥,实在难好。母后多日不好,缠绵病榻,甚至屡有加重,可见太医说得有理。即便难受,也还是多少用些吧。”

    李檀听了这话,脸上的笑有些挂不住了,她一听便知,皇帝发觉她昨晚偷偷加餐了,虽然有些丢脸,倒也无关痛

    可他把这事掀来,是疑心她的病……甚至已经察觉了她落致病里面的关窍?

    想到这里,李檀便有些心惊。她的布局才走了第一步,万万不能毁在这里。

    若皇帝只是知她装病,那还好办,她本来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因势利导再正常不过。

    以皇帝的锐,察觉酒里的手脚也寻常。

    可这招本是为了祸东引,若是最后引到她上,那可就是搬起石砸自己的脚了。

    李檀将事又捋了一遍,尤其是仔仔细细回想小皇帝的反应,那件事她净利落,病得结结实实,无一丝作假,她从不在这事上心存侥幸。

    以她对皇帝的了解,他应该还没有疑心到她上。

    不过,这病到底是装不去了,她得加快手脚。

    如此过了几日,李檀的病一天好过一天,不久便基本痊愈了,只是还要休养一段时间,她的好了,样便多了起来。

    皇帝听路喜传报,太后命人将园的藏籍一批批搬了来打算晒一晒时,并不惊讶。

    “到底等不及了,还是这么没耐”,他轻笑着,放还冒着袅袅烟气的雨前龙井,起驾。

    皇帝到时,李檀正侧背着他,随意翻着手边的书,今天日烈,倒真正是个晒书的好日

    日打在她的发上,细密的亮,他走近了,看见她幼白的侧脸浸在耀光里,脸上的绒都纤毫毕现,让他想起了幼时吃过的桃。

    那宝贝贵,非时令难得,有次李檀因缘得了一小篮,为了独占,竟装作生病,在房间偷吃,还以怕过了病气为由,不让他靠近。

    却也不想想她但凡生病,无不百般刁难,借机指使他各伺候,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因此不久就被他发现。

    当时他年小气盛,愤懑她不够义气,一人吃独,李檀事,只好分他几个桃堵嘴。如今看来,桃有什么要,她喜便该让她吃个痛快才是。

    至少那时她为了腹之还只是装病,总比如今为了筹谋真让自己大病一场好。

    皇帝想到这,就忍不住叹气。

    他的叹息惊动了前方的李檀,她回见是小皇帝来了,雍容一笑,一派大方得,“皇帝怎么过来了?”真是上

    “听闻母后于园晒书,朕自亲政后,专于国事,自觉于读书一事上有所懈怠,今日因缘际会,倒想借此机会看看园藏书几许。”

    “皇帝以前手不释卷,记忆非凡,最是一即通,哀家虽年,仍叹之弗如。”

    “母后谬赞。”

    “皇帝可记得哀家教你习的第一册书?”

    “自然记得,母后当时不教集经典,却让朕习战国策,几番考问,直至烂熟于心。”

    “集经典固然好,但你我当时之境地,唯习战国策最佳,取一‘活’字,以史为镜,可照自,可映前路,灵活变通,习之活,吾方活。”

    皇帝似乎没预料到李檀不再装傻充愣,突然如此坦率,刚要回,“母后”,李檀截住了他。

    “皇帝可还记得东周为稻,西周不,苏前后说之,得两国之金。“*

    皇帝眉一抬,李檀这是……

    “西周东周本为一,奈何分之,被外人两取利,若能合而治之,岂非幸事?”

    这话相当大胆了,自归政后,为了避嫌,李檀几乎从不显棱角,这次却一反常态,无论是对幼时教他战国策之意的剖白,还是“合而治之”这样袒野心的话,都相当危险。

    但李檀必须这样

    一个有所求的人才有上谈判桌的价值,因为有求才有弱,才有可被纵的余地。

    皇帝与她共十年,知其甚,想要在他面前扮作纯良的样,反倒引起疑窦。

    皇帝既知其恶,她便要示其恶,展现她的诚意,开她的价码,赤的明码标价反倒比不知底细的所谓忠心来得可靠。

    况且,她也不想再作无害,她虽不执着于权柄,但这一年多的日教她,有依仗、有退路的安稳,才是握在手上的安稳。

    否则便是再逍遥的日,与养膘待宰的猪又有何异?

    她确实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远离权力心,但她也未想继续垂帘听政,所以她说的话亦真亦假。

    半分真心,半分假意,只有这样,皇帝才会取信于她话的真,而不察觉到她话的假。

    *

    东周为稻,西周不,东周患之。苏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麦,无他矣。君若害之,不若一为,以病其所,东周必复稻;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苏亦得两国之金也。

    ——《战国策·东周·东周为稻》

    译文:东周想稻,西周不放,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没有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给他们放,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东周一定又改稻;稻就再给他们停。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苏得到了两国赏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