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玉 - 贰拾伍、玉雪可ai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贰拾伍、玉雪可



    皇帝见李檀如此坦诚地掀了底牌,开价码,并不急着作答,而是俯去拾晒在矮榻上的书,以掩饰自己的抑制不住的笑。

    还是那么逞好勇,明明是个万事不放心上的无赖,扮什么武则天,看来是真受刺激了。

    不过转念一想,她要真想扮武则天,于他倒是件好事。*

    既然李檀想演,他便陪她唱念打又何妨?

    “母后教训得是,本为一家,何必为外人挑拨、两取利,只是有时并不忧于外,更患于?”

    李檀眸光一闪,“此话怎讲?”

    皇帝闲闲翻起特意放在他跟前的《战国策》,手指划过,“昔日赵太后疼,因此有龙说赵太后一说,然其夫赵惠文王亦非赵武灵王的,而是幼

    赵武灵王既已传位于幼,自称主父,却又不忍于叩拜幼弟,遂厚封于,致其反,被挫后与赵武灵王皆困于,活活饿死。”

    李檀心底大安,皇帝是决意要合作了,也亮了底牌,看来他不仅是要驭,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要从先帝留的遗患说起。

    皇后早逝,先帝专于为他的贵妃,嗣尽被戕害,奈何贵妃自嗣艰难,多年求才终如愿,因此直到先帝临驾崩,排行第七的定王都仍是稚

    当时群臣不满于贵妃跋扈,外戚势大,极力反对先帝想立定王为国储的提意,两方僵持不

    先帝本徐徐图之,可未料因为听信方士,而突然驾崩,未来得及立,最后拥立年纪最的椟玉为帝。

    一番波折后才终于坐稳帝位,同时也形成了三公、军、太后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寥寥数语,然期间血泪,不堪尽言。

    有传言先帝临去前待不可取定王命,因此定王到底得以平安京,贵妃多年留的势力尽被他们几方分而之,可也有不少借着定王金蝉脱壳,隐匿于他旗,算是个心腹大患。

    皇帝所筹谋的比她想得更大,这埋多年,有先帝遗言在一日,小皇帝就要不了定王的命,反而投鼠忌,怕沾上违抗父命,残害幼弟的恶名。

    看来皇帝一定有她不知的消息,否则定王就藩多年,为何偏偏此时发作。是定王有所异动,还是他发现其与朝廷人勾结?不急,她以后总能探问来。

    不过这样她倒理解为什么小皇帝如此快地答应合作,很多事,他不好,李檀却好手。

    李檀毕竟是太后,虽年纪不大,但因是先帝妻妾,如今也算定王名义上的母亲,上一辈,很多事都好面,即便不能要了他命,加以约束,多加掣肘也更名正言顺。

    既然双方都已上桌,彼此筹码条件也都亮明,李檀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截了当地说,“皇帝这么一说,哀家倒想起定王那孩,多年不见,哀家甚是想念,可怜他年幼离京,异乡多年,哀家每每想起那孩幼时玉雪可的样,便十分怀念。”

    皇帝听了这话,心有些无语,怎么对谁都是这形容,之前说他玉雪可,如今又变定王玉雪可,看来在她里,无论哪个孩,甚至猫儿狗儿,大抵都是玉雪可的。

    这飞醋可真是吃得算是毫无理了,偏偏皇帝自己不觉,兀自不声。

    怎么说到一半又成闷葫芦了,难是她猜错了?不可能啊,就算休息了一年多,她的政治锐不至于退化成这样吧。

    李檀只当这小混又在故作玄虚,就听见皇帝咬着后槽牙说,“母后关定王之心,真是日月可鉴,天动地,真真不愧是慈母。”

    这是……闹上别扭了?有时候李檀真是看不懂他,明明心思沉,最是隐忍,有时候却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上面发神经,比稚还不如。

    李檀才不他,继续说,“哀家想,自己年纪大了,就分外想边能有儿孙环绕。

    定王也大了,哀家总想着看看他如今是什么样

    何况他那封地偏远,边能有什么好姑娘,不如召他京。

    便是他还未到婚龄,那便多留几年也无所谓,总得给他找个面人家,哀家想先帝定然也是这么希望的。“

    京?

    小皇帝眉一挑,李檀倒真给他了个好主意。

    定王盘踞西北一隅,天皇帝远,他若想动什么手脚实在方便,自己虽然有心监,却鞭莫及。

    若能放到几年,定王隐在西北的势力也就能慢慢被他蚕至尽。况且这里面还有定王的婚事,自然也大有文章可

    不过,亏她能面不改心不先帝也是这么希望的。

    先帝去得急,临死前知仓促之间无法保定王上位,因此将他远远封在西北,望他能一世平安,怎会乐见定王京为质。

    但他才不忌惮什么先帝遗志,他连自己爹的妃都敢妄想,更别提如此小小悖逆,若真能气得地那人七窍生烟,他反而要拍手称快了。

    爹不是什么好爹,儿也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好儿

    不过是因得果,谁也埋怨不着谁。

    *皇帝提到武则天,一是于公来说,李檀能够助他驭,二是于私来说,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才人,名义上是唐宗庶母,最后却成为他的皇后,所以皇帝说如果李檀真能武则天,对他是件幸事。

    因为说得不算很明显,所以虽然梗要埋起来让读者自己发现更有趣,也还是在最后说明一

    *《龙说赵太后》有收录在语文教材,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赵太后的夫君赵惠文王,就是在位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名臣的君主,他作为幼被立,然而父亲赵武灵王传位于他,自己了主父后,又心疼,大肆封地,遂反叛。

    当时仅十三四岁的赵惠文王挫败反叛,困兄君于赵武灵王的沙丘殿,赵惠文王意识到隐患,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达三月之久,最后主父、安君皆饿死。

    皇帝在这里引用赵太后和赵惠文王的例,实际是想说明祸起萧墙,定王作为患,且有先帝偏,比作为外人的臣更让他不放心。

    *先帝的故事合了几个皇帝的故事,特此说明。

    母成为贵妃,取的是明宪宗时期,宪宗朱见幼时开始服侍他的女、年他十七岁的万贞儿。

    传言万贞儿迫害嗣,使得明孝宗朱祐樘童年坎坷,生于冷,隐于陋室,文也有借鉴这一段野史。但需要说明的是,《明实录·万贵妃传》当并没有对贵妃本人这些传闻行记录,而是对其父兄的一些行为行了评,因此万贵妃本人到底如何,并没有非常实的史料佐证。有学者认为是清朝在修明史的时候添上的一些观,这确实有一定可能,清在修明史的时候是有一定篡改的。同时,汉人的文人也非常喜给清统治者编一些料,例如雍正登基之谜,吕四娘之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