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蝉(古言) - 第壹玖肆章 安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壹玖肆章 安居



    城外又是另一番天地,雪停了,四围白茫茫看不到尽,旷野的寒风得帘猎猎作响,那冷意扑在面上痛如刀割,金宝用毯把车窗堵严实。

    张后蓦然地放松,一疲倦袭涌而来,林婵阖起眸,淡问:杨伯带我们城、是曹爷安排的罢!

    金宝打个呵欠:夫人怎猜到的?

    其实不难猜,金宝只是个院的清倌人,能有多大能耐,且让尚膳监的人甘冒风险鼎力相助,实非她所力及,曹寅都不见得可行,大抵是萧九爷的谋策罢,林婵心底漾过一抹柔意,他时时刻刻在惦记她,没有抛弃她,一任她随意生死,这与她已经足够。

    所有的艰苦磨难一刹那皆不算甚麽了,林婵抿微笑,再摸摸少腹,娃折腾一晚儿,现安安静静睡着了。

    金宝原不想说的,却憋不住:曹爷命我助你城,就算我死,也不能让你死,若是你死了,我还活着,他也要取我的命。鼻酸酸的:他待夫人意重,我现认清了,定和他从此断绝意,再无有一丝儿瓜葛。今后专心伺候夫人,待你俩夫妻重聚,我就另往旁去。

    这两个都是狠人,狠话连串儿!林婵暗忖是否要告诉她实,想想又算罢,世,涉及九爷,容不得半冒险,还是待日后再理清罢。

    没再说话,只有车轱辘在嘎吱作响。她明明很困顿却无困意,忽觉肩膀一沉,金宝挨捱着她睡着了,睫还挂着泪珠儿,掏手帕替她拭净,扯开掩窗的毯一角,冷飕飕的空气透来,掺着些许需细细会的温,天青亮,日升,给窗棂镶了条黄晃晃的光影,官上无有人烟,只有光秃秃的树,还有雪。

    这里是距京十里开外的太平县。

    县城棋盘格局,虽不大却五脏俱全。官衙寺庙、茶楼酒肆、药局院、南来北货的铺掼满整条街。这里的县民也饶是勤劳,日而作,日落而息,不问时局变化,只用心经营着自己小日

    如今同往昔却有些不同,与县城隔一条河的对面,有一军营,搭满营房和帐篷,营房给人,帐篷给,听闻皆是宁王的人,驻扎此地已有数月,白日里能听见气冲霄汉的喊号和军歌声。若从这里过,还能看见将兵们打着赤膊在整齐划一地练,他们军纪十分严格,除伙夫过桥来这边采买所需吃用之,再无他人踏足半步。

    县民从开始的惶恐不安,渐至习以为常,甚有青年小伙为了军饷而主动投营,妇人和大姑娘在河边洗衣裳时,也会一面挥着槌,一面往那边瞟,嘻嘻哈哈地。

    但时有征战而归,伤员或扶或搀或担抬回,虽四飘溢着血腥味儿,却未见士气低落,每个将兵面上显神昂扬的神态。

    县民都知他们在和京城里的小皇帝抢夺天江山,也知小皇帝成了首辅徐炳正的傀儡,叔叔帮侄天经地义,是以都希望这场战事快些分结果,还他们一个太平盛世。

    两月前杨伯嫁去的女儿带着个丫回到县上,把关了数年的茗茶馆打扫净,择了吉日重新开张。

    她俩才来时灰土脸的,哪想重新拾掇后,却原来两个人儿。杨氏是个怀的少妇,温柔和顺,不多话,见人总抿淡笑。丫名唤金宝,牙尖嘴利、活泼,事麻利,有时起,还会抱着月琴自在弹唱,她声似萧,嗓音滋引的来客渐多,每至黄昏准时掌灯,燃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众人桌前围座,听曲吃茶聊闲,袪除一日辛苦,但觉人间乐事、大抵不过如此。

    杨氏不大现,只在金宝分乏术时,坐在柜面收收银钱,多数躲在楼上歇息困觉,她总是懒懒的。

    且说这日晴好,茶馆白天空闲,她俩在桌上摆满盆,加,浸泡江米、黄米、莲、红豆、杏仁、薏米等数十样,腊八节将至,她们打算多熬些腊八粥,给河对岸的将士送去。林婵(杨氏)正在钳桂圆,听得有人叩叩敲门叫着:金宝姑娘在麽?

    金宝偏一听,:是衙役杜六。连忙拭手上的渍去把他迎来。

    杜六看见林婵也在,行个揖见礼,金宝招呼他坐,执壶斟茶,一面儿问:你来有何贵呢?

    杜六回她:我是来告知你们,明儿腊八节,那边的将士很多少小离家,南征北战,每逢这时倍思亲人。他们明儿打算过桥到这边走走,唱茶吃粥看灯,至多待一个时辰就回军营。恐你们害怕,命我等先各家各铺通知一遍,以此稳定民心。金宝笑说:你瞧我们在泡豆呢,原打算熬几桶给他们送过去,既然要过来,我们倒省事了。

    杜六也笑:你们有这番心意更好!金宝忽然问:你常在他们军营里来往,相熟的将士多罢?

    杜六:那是自然!

    金宝悄悄拽了拽林婵的衣袖,林婵晓得她的用意,便笑:我同你打听个人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