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舞月扬 - 【云舞月扬】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山和朱王礼率领的兵偷袭不成反遭宋军诱击,不到半

    个时辰就被打得大败,折兵四百多,朱王礼当场被成了刺猬,野利明山也

    是二箭负伤奔逃,途本想收束溃兵,又遭宋军连续追袭,溃散了一多半,

    好不容易逃鬼门关,只好回来领罪。

    其实,巍名阿埋置要去亲看看那三座军寨之上飘扬的将旗,大概就会明白

    为何野利明山不是宋军的对手了。

    三面将旗,一面字,一面折字,一面刘字。

    折可适就不用提了,他因没烟峡之败官司缠,无法上得前线,但是章楶又

    不忍将这员虎将弃之不用,于是便将他安排巡护粮,以图罪立功。而刘法、

    这二人在西军之都属于带兵打仗特别诡计多端的类型。这三人联手巡护

    粮,手又兵多将广,野利明山只带三千人来攻,与羊区别不大,未曾

    全军覆没,可谓十分不易了。

    偏偏巍名阿埋又不是不想给野利明山多些人,实是心有余力不足。

    章楶用兵,老辣狡诈之极,宋军此时在边界筑堡已有两年多,遍地堡寨、烽

    屯、营垒,大小路都屯有兵,派遣兵太多,想要不为人知的偷渡,便是难

    如登天。这怕这边大军刚动,那边宋军便已察觉。断人粮需要敌后,最重

    要便是要隐蔽其不意,若是宋军有了防备,此计便和送死没区别。

    而嵬名手总共十七万兵,各有所差,也没有多余兵力可供迂回,故此嵬

    名派队只有三千兵,希望这只小规模的队伍能够从宋军的防线渗透去。

    毕竟兵贵不贵多的理他也是懂得的。

    嵬名阿埋对此实是寄予厚望。

    其实算算从党项崛起之后,即使西夏最鼎盛的李元昊时期,与宋军野战的大

    原则,都是最少集结十倍以上的兵力围攻之,西夏津津乐的三川,定羌寨,

    好川等役莫不如此,数量相当之时能胜之战例几乎没有。与其说西夏兵骁勇

    善战,不如说西夏喜倚多为胜。永乐城一战西夏更是十丁九,举国男丁数十

    万围攻宋朝一城,最后还是靠着天降大雨泡塌了城墙才攻得手。

    而大安七年宋朝五路大军压境之时,举国数十万夏军面对数量相当的宋军,

    一旦数量上的优势不复存在,便是一溃千里,几乎亡国。最后清野,偷袭宋

    军粮,后来又扒开了黄河,才侥幸击败其一路。之后夏军作战便又多了一个

    原则,若是数量不能取得绝对优势,必须设法断宋军的粮,否则宁可不打。

    现在宋军集结了近十万人,而自己手的兵多个七八万,巍名阿埋也不觉

    得有多大的优势。毕竟以前与宋军战的大胜利兵力差都在十倍以上。故此「断

    粮」乃是他真正寄予厚望的一招,现在野利明山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岂能令他

    不恼?同时也让他的心,对于未来的战事,蒙上了一层影……

    穿一幅山字铁重甲,浑溅满了人血血,手持一铁骨朵,上面还

    沾着不知是谁的脑浆,大声吆喝着,边的宋军士卒们纷纷站好位置,满地的

    死尸都来不及清理,只能来得及将负伤的胞泽拖到一边不碍事的地方,这时候对

    面西贼好像无边无沿的人又上来了,那刚刚退走的一批则分散着向两侧退走,

    给后面的人清开路。

    各军的将领们此刻都带着人聚集在军,有的人手里还拎着血淋淋的人

    朴的亲兵们将数十个大藤箱里的金银钱钞抬来,这些军将们各个喜气洋洋,

    有的脸上的人血还没净咧嘴一笑,反倒吓人。

    这是宋军的规矩,自五代之时便已有之。阵前放赏,军队才有士气,这也是

    那些文官士大夫们最看不起武人,声称武人乃是图利小人的重要论据之一。不过

    这已经好得多了,比之当年战前放赏士卒才愿意打仗,现在是战后结账,先打再

    收钱。

    这件事朴可不敢虎,当年元丰西征之时,折可适就因为放赏不及时

    哗变,他自己也险被裹挟,差被西夏所擒。朴乃是折可适的好友,这件

    事在整个西军都闹得沸沸扬扬,朴如何能不知。

    普通士卒可不什幺临敌兵机韬略,他们多半连大字都不识一个,有的还是

    贼军,跟他们说什幺忠君护主实在太过遥远,毕竟他们连汴京在哪里都不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