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4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凡正在家休闲放松,时不时畅想一千二百亩田地减免赋税。殊不知他已被淘汰。

    偏偏凡事有万一。德为天帝师,自是当今皇上心腹。大人赞同皇上锐意革新,与杨大人拘泥于成法自是不同。正、副主考官政见不合,大人便有意多多“搜落卷”。

    与寻常“搜落卷”不同,大人少看房官“落卷”,偏偏多看杨大人不取之卷。恰恰好,一日一众考官阅卷已完成十之八九。大人在杨翰林案上众多朱卷,瞥见一份朱卷兼有蓝笔“荐”,与墨笔“不取”。他心好奇,便拿起用心阅读。

    大人才八斗,又老于政事。一读之,便觉四书经义文章略有可取,诏、表、诰却是稀松平常。只是末了策论,文采倒是其次,所言甚是大胆。小小秀才,居然言及海贸与军,言辞还颇为犀利。可惜所思所想,实有几分幼稚。

    “卫所军乃是祖宗成法,各地都司多年经营,其关系盘错节。开放海贸,改革籍,改弦更张,又岂能如此轻而易举。”大人微微一笑,暗暗思忖。

    大人何等聪明,自然明白此卷为何被杨翰林“不取”。他为皇上肱,自然知此行作为正主考,重在压制副主考。

    于是差,谢凡这份朱卷历经曲折,终于取

    注释:自清代名臣林则徐《请定乡试考官校阅章程并防士剽袭诸弊疏》

    举人老爷

    然而放榜之前,谢凡还以为自己名落孙山。

    因为戊午年考生人数众多。诸位考官勉力批阅试卷,也在九月旬方才完成任务。所以放榜较往年迟了半月。在等待放榜这一个月里,众多考生和考生家人心里不可谓不煎熬。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陆平友。

    他首场便在恭房旁被困了整整三日,勉力答题却也未能完卷。最终还被号军暴力清场,叉贡院,可谓斯文扫地。陆家虽非名门望族,也是一方富。陆平友作为孙,自小也是被家人大,从未吃过这般苦。经过这三日磋磨之后,陆平友彻底放功名二字。只求利禄,已打定主意来年开便随父亲去北方行商。

    陆有富明白科举辛苦,因此十分赞同大孙这一决定。甚至也力劝小孙也放举业。只是陆平恭主意未定,等放榜再论。

    对陆家来说,两个孙都已有了秀才份,在十里八乡得了面,已是喜望外。反正家里日过得滋,也不必孙辛苦读书求功名。在陆有富看来,陆平友早些开枝散叶,陆平恭早些成亲才是正经。

    于是他打探小孙是否继续读书之余,更力劝他早些成亲。

    结果陆平恭一回绝,态度决,毫无转圜。陆有福无计可施,又转去劝陆平友多同妻伍氏亲近,好早些生儿育女。

    可惜陆有福在小孙碰了,又在大孙碰了。陆平友嘴上千好万好,一一答应。上却很诚实,绝不合。原先借读书整日写作文章,如今转战商场每天研究账本。

    偏偏伍氏从不懊恼。原先丈夫在家,住书房。她每日只女红、家事,从无怨言。如今丈夫预备要去外地经商,伍氏来信也不挽留,反而一力支持。

    陆有富在两个孙碰了钉,只好便转而亲近两个妹妹。

    谢老秀才和谢凡不知其,只是每日见着陆舅爷带着张老夫人和陆氏外玩耍。三兄妹今日看南戏,明日游秦淮,后日又去钟山玄武湖。金陵繁华,秋,三位老人好不快活。

    和妻逍遥快活截然不同,谢老秀才留在南京却是百无聊赖。他借住张家本就有些别扭,城吃喝玩乐他也不喜,更素来与大舅、大姨不来。看着陆氏和哥亲近,乐祥和,再说谢凡还等着乡试放榜。他总不好自己一人回家。于是祖孙两人每日只是大瞪小

    谢老秀才前几日看在孙乡试辛苦,勉忍住不曾开。时至九月,他终于忍不住叫孙将场所作文章默来,自己也好参详一番。

    谢凡坳不过祖父,只好大致写给祖父观瞧。

    谢老秀才先读经义,连连,老怀甚。又读诏、判、表、诰,也觉通顺畅。末了读到策论,谢老秀才放纸张,“啪”一声,拍案而起。

    谢凡被吓了一,正想询问这是为何。谢老秀才便抢先开,叫福顺将门窗关上,又打发他去打扫院

    待福顺了门,谢老秀才方才对谢凡语重心说起,在科场上,实在不该妄议祖宗成法与朝廷国策。

    谢老秀才一脸严肃说:“正所谓‘儒以文法,侠以武犯禁’。我朝虽素来优待读书人,未有因言获罪。可我辈亦须得谨言慎行,免招无妄之灾。朝大臣言官可诤言谏,然其“卖直”求荣者,亦曾被圣上当廷杖死。”

    谢凡听了稍一思忖,便恍然大悟,祖父所言在理:

    “前世考写作文,考研写政治,考公写申论,也都不能批评本届政府,抨击国家政策啊。如果考生批评了,虽然一般不至于被追究,可也绝对得不到分了。

    封建时代当然也是这样。看来这次乡试,我大概率是跪了。”

    看谢凡一脸了然神,有带着些懊悔之意,谢老秀才知已然明白此事要。又见谢凡已是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如黄小儿一般教训。须得给宝贝孙留些面

    谢老秀才又心自我安起来,孙年纪还小,场再考也是无碍。所以他只叹一声,不再多言。祖孙两人相对无语,半晌福顺回来,谢凡默默退不提。

    谢凡等候放榜已有月余。此前他自信满满,可那日听祖父一席话,只觉前途黯淡,举无望。又回想贡院那般艰苦奋战,实在不愿再来一次。

    “如果万一了当然最好。可这次多半没,我三年后还要不要再来一次?”谢凡纠结起来。

    一番纠结之后,谢凡又想了些旁的路:“地,力不行。生意,差本钱。要不去教书先生?或者脆研究研究如何提纯青霉素?”

    直至九月十五日辰时,应天府府署终于放榜。一时间秀才监生,平百姓皆去围观。更有南直隶各县所派快手与书手,抄录举结果,好立即回报本县。龙虎榜窜动,好不闹。

    谢凡本不抱希望,因此懒得门。只随意打发福顺与顾三郎,去府衙看榜,顺手买些糕回来。

    榜被围得不通,福顺两人实在挤不去。顾三郎只好将福顺架在肩上看榜。晃晃悠悠,福顺好不容易找到自家少爷大名“谢凡”,正名列最末。

    天锐意取,旧臣顽固守旧。朝廷上一番云波诡谲,帝王心术人心。于是南直隶乡试贡院,正副主考官之间好一番明争暗斗。

    这般神仙打架,抖落一尘埃到升斗小民上,往往便是灭之灾。偏偏此次朝堂纷争波澜起伏,层层涟漪。余波波及到谢凡这小小微末秀才上,居然是件天大的好事。

    嘉历三年,戊午乡试,谢凡以十七岁之龄,首次参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