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2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凡想:“这大概就是遗传优势,陆家人自带寿基因。希望我能隔代遗传上优良基因,可别像我那短命的爹。

    不过陆家人生育能力似乎一般,三位陆家老人似乎都只有一个孩,还都是儿。不过就算生育能力差也还行,养孩又不是养猪,在不在多,主要优生优育。”

    谢凡见了陆家两兄弟不由得想起那夜几人一同饮酒,谈到婚姻大事,众人都喝到烂醉。现张世贤终究娶了表妹,三人都不禁会心一笑。

    哪怕自己已是咸鱼无法翻,谢凡也真心希望陆平恭能得偿所愿,娶到一位投意合的妻,忍不住多和他说笑了几句。

    接着谢凡又和陆家兄弟说了些文章学问和科举仕途。气氛正好,三位小秀才又相约一同参加两年后戊午秋闱。又一番学习经验,还相互推荐了些时文文集。陆平恭同谢凡聊得喜,当即要送谢凡两好书。谢凡稍作推辞,也接受了,又拿了自己在应天府学听讲的笔记赠予陆平恭。

    谢凡许久未见祖父祖母,十分想念。婚宴后便不再凑闹,只陪伴着祖父祖母。陆氏见宝贝孙遇见闹都不往前凑,来陪着自己老人家,直夸谢凡大了,懂事稳重了。

    祖孙三人说些家常话,谢凡将自己日常起居,备战秋闱,前番科考,以及天国丧城里如何萧索,自己和李宁、张世贤帮着倒卖孝衣赚了一笔,都和祖父祖母细细讲了。只是隐去了张世贤招待他和李宁喝酒一节。

    谢老秀才听到谢凡为秀才,天国丧,居然倒卖孝衣赚钱,便皱起眉,小声斥责谢凡此举“有辱斯文,绝不可再犯”。陆氏却心疼孙一人在外,刻苦读书,立刻劝阻丈夫不要再说,又对着谢凡好一番嘘寒问。最后怪丈夫吝啬,给孙销太少,才让自家宝贝为阿堵烦恼。(注释:阿堵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指对钱财的蔑称。)

    陆氏心疼孙儿,不顾丈夫阻拦,决定把自己嫁妆的租贴补一分给谢凡。谢凡立推辞,忙说自家吃住都有张家人照料,用不上许多银

    可陆氏却说“凡儿如今年纪渐,也少不了社应酬,祖母素来知你是个稳重懂事孩。在南京城里不比自家乡,多给些银让你傍也好。”

    谢凡推辞不过,动于陆氏一片慈之心,也就答应来。又再三对着祖父祖母保证,一定照顾自己,用功读书,绝不。当陆氏便去找大哥陆有富,说明自己要给谢凡些己银

    陆有富素来疼自家妹,又财大气,更觉得谢凡是个好孩。当场答应,随即从茄袋四五两散碎银给谢凡。说到:“地上租都是一年一收,今年还没收上来,这些凡哥儿先拿去用着。等今年租收上了,舅爷再托人给你送上来。”谢凡谢过陆有富,收了银

    陆家兄妹三人素来甚笃,三位老人见面自是喜亲不提。

    这边谢老秀才却是来问谢凡,李宁在何?原来李老秀才没来南京城观礼,只托谢老秀才送来贺礼,顺手也给李宁带了几件衣裳。

    谢凡也正奇怪:“明明观礼时候宁哥儿还在,现怎么寻不见人了。”张家婚礼闹喜庆,李宁素来闹,此又有酒佳肴,却不见他影。

    谢凡直到第二日才见到李宁,问他昨日去了哪里,李宁只说婚宴上吃饱喝足,觉得闲着无聊便去溜达散心。

    婚宴过后陆有富和陆氏都在张家多留几日,以叙兄妹之。谢老秀才却不喜住在张家应付大舅哥和大姨,推说机会难得,要好好考校孙学问,同谢凡一起住到了小院里。

    谢凡本来得了几两银,心里正喜。满心想着有了本钱,趁着次秋闱还早,或许能开始些生意,正想去城里打探一番。祖父一来,只好收起心思,佯装用功。

    张世贤婚后却是大谢凡所料,不光不曾愤懑不平,反而格外老实勤奋。他每天白日里忙于生意,一关店了上回家。王小成为张夫人后帮着丈夫算账货,对着生意往来也时不时提一二。绸缎铺生意兴隆,蒸蒸日上。老夫人和张庆皆是十分满意,对新媳妇越看越喜

    谢凡见到张小胖婚后妇唱夫随,也颇。他想:“看来包办婚姻也有幸福。他们两人是格互补,反而合适,最重要是家和万事兴。”谢凡对自己婚事也有了几分信心。

    那日秦淮河宴饮之后,谢凡原是担心张世贤走歧途,甚至脑补了要如何劝阻小胖回归家。万万没想到跑偏的却是李宁。

    暗门

    原来李宁那日在田家院留宿后,髓知味,小小年纪抵挡不住,居然沉迷其女老鸨都是迎来送往,重利轻义之辈。李宁羞涩,自然负担不起王家院或者田家院这般上等行院。

    自古以来有买就有卖,生意这般古老行业,在人稠密的南京城里,自然也繁荣昌盛,品繁多,更可丰俭由人。李宁哪怕捉襟见肘,居然也在城里寻到了几暗门,和几个等土娼勾搭上了。

    暗门院,寻常主顾皆是贩夫走卒,也不讲究什么艺双绝、琴棋书画、歌舞弹唱。历来是脱了,直奔主题,简单脆。因着附加服务少,讲究个薄利多销,每次只须几分银

    女们见惯了大老客人,偶然见了李宁这样年轻面,又是个读书人,也生些许俏心思。妹妹对李宁甚至颇有优待,不时还款待他些酒菜。李宁混迹其间,更是如鱼得连忘返。

    虽然暗门经济实惠,总归是增加了销,李宁也仅仅能够勉负担。为了找相好的玩耍快活,李宁除了节衣缩为读书人他也想替人捉刀,赚些笔银

    可惜南京城里有学堂、有府学、有南京国监,还有众多官宦大,勋贵世家。来自整个南直隶省,甚至半个大明朝的各路才云集于此。连城寻常百姓人家也比别百姓多通些文墨,过得去的人家都送弟去念一些书,试几个字。李宁一个年轻小秀才,又无甚才名,哪里能找到活计赚钱。

    最终还须得找家要钱。李宁所寻借或是书籍文,或是衣服日用。李老秀才也是读书人,自然知书籍文是怎样行,正常读书是如何损耗。

    总不能每月摔碎砚台,每日购买新书。李宁不好于此报虚账诓钱。只好今日说换季,明天称个,总要新衣新鞋。又说南京城里布料裁都贵,好叫家里多多给钱。

    李家虽然也是小地主家,可是不比谢家。一来谢家人少,正经主人只有三位,开销有限。二来陆氏娘家又富裕,能时不时用嫁妆租贴补家用。李老秀才虽然心疼孙,可家里一大家人也要照顾养活,额外给不了李宁多少银

    既然李宁缺衣裳,南京城里衣服又贵。李老秀才便让家人了两衣服给他,还特地大了些,留足余量,请谢老秀才捎带着送去。又因为李宁前番科考未在一二等之列,还拜托谢老秀才于学业上提李宁一二。

    可是李宁这几日得空便去风快活,总不着家,谢凡也寻他不见。谢老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