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朝的一年四季 - 第166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临洲凑过去咬了一小,清甜的艾草香混着糯米的糯在散开,比他上的糕多了几分自然的鲜气,他:“甜得正好,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刘婶在一旁打趣:“少爷这是西施呢,不过少君这手艺,确实地。”

    阿朝脸颊微红,轻轻推了推谢临洲:“别在这儿捣,快吃你的糕去。”

    好面团,阿朝将其分成一个个小剂,每个剂都擀成薄圆片,包提前调好的豆沙馅。

    这豆沙是他早上亲自熬的,加了些桂,比寻常豆沙更添了几分清香。

    他的手法格外熟练,指尖翻飞间,一个个圆鼓鼓的艾草糕生胚就摆好了,还在每个糕上用红豆压了个小印,模样致得像工艺品

    “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刘婶看得,也学着阿朝的样包了一个,却总觉得的褶不如阿朝的整齐,忍不住叹,“我这双手只会炒个菜,这些细活,还是得看少君。”

    阿朝笑着教她:“您把剂薄些,馅别放太多,褶从边缘往,慢些就好了。”

    谢临洲这时又拿起一块绿豆糕,慢悠悠咬了一,忽然开:“阿朝,往年在王家,你了艾草糕,会分给邻里吗?”

    阿朝手上的动作没停,回忆:“会但是分的不多,外祖母说好东西要分着吃才香,三舅母说分什么分,自家都没得吃了。每次了艾草糕,我就会照他们的吩咐,给一些关系好的分,他们也会回些自家的菜。”

    说话间,第一笼艾草糕已经上锅。

    蒸汽袅袅升起,将厨房熏得的,艾草与豆沙的香气混在一起,勾得人馋虫都来了。

    谢临洲放的糕,起走到灶台边:“还要等多久才能好?”

    阿朝看了汽:“再蒸一刻钟就差不多了,心急吃不了艾草糕。”

    谢临洲笑着他的发:“不是心急,是想着早些让你尝尝自己的手艺。”

    刘婶在一旁看着两人的互动,底满是笑意,这府里自从有了少君,少爷脸上的笑容多了,连庖屋的气氛都比从前闹了,倒真像个有家的样了。

    又过了一刻钟,阿朝掀开蒸笼盖,一气裹挟着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蒸笼里的艾草糕个个饱满,青绿的糕透着莹的光泽,红豆印在上格外显

    阿朝用筷夹起一个,气,先递到刘婶嘴边:“刘婶您先尝,看看合不合味。”

    刘婶咬了一糯香甜的里满是艾草的清香,忍不住赞:“好吃,比我吃过的任何一家都好吃!”

    阿朝又夹了一个递给谢临洲,看着他小底满是期待:“怎么样?”

    谢临洲咽的糕,:“比生面团还好吃,往后每年都要吃你的艾草糕。”

    阿朝笑着,自己也尝了一个。

    =

    次日清晨,两人带着龙井和艾草糕,坐车去了苏府。

    苏文彦早已在门等候,见他们来,笑着迎上前:“可算来了,夫君刚去后院挖了新鲜的笋,正等着你们呢。

    了苏府,院里的牡丹开得正盛,火红的格外夺目,风一,便有细碎的落在青石路上,像铺了层胭脂。

    苏恒鑫从后院走来,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笋,沾着新鲜的泥土,透着日的鲜气。

    他笑着对谢临洲:“来得正好,咱们一起去剥笋,午尝尝我的手艺,我跟厨娘新学了油焖笋,保准你们吃。”

    四人便去了后院,后院的石桌上早已摆好了竹篮和小板凳。

    阿朝与苏文彦坐在石凳上剥笋,指尖着笋壳轻轻一撕,白的笋便来;谢临洲与苏恒鑫则在一旁的小亭里坐着,手里捧着茶,说起国监与吏的趣事。

    “前几日吏来了个新官员,竟把籍贯写成了藉贯,还在公文堂而皇之地递了上来,尚书大人看了都笑声,罚他抄了十遍《吏公文格式》,闹了不少笑话。”苏恒鑫捧着茶盏,想起当时的景,忍不住笑声来。

    谢临洲也跟着笑起来,指尖挲着杯沿,说起国监的趣事:“我教的那个新学,为了背《诗经》,竟把诗句写在扇上,上课扇扇时被我抓了个正着。本想罚他,谁知他说‘扇风时看两句,记起来更快’,倒让我没了脾气。后来我索让他把难记的诗句写在小笺上,揣在怀里随时看,这几日背书倒是快了不少。”

    苏文彦剥笋的手顿了顿,转对阿朝笑:“你们清明去祭祖,倒比我们闹些。我们清明只去了城郊祖坟,祭拜完便回了家,没你们这般折腾。”

    阿朝手上的动作没停,闻言:“今年确实忙些,先是陪夫去祭拜他祖父母,山路不好走,找了半天才找着墓碑,又一起除了草、摆了祭品。”

    他想起那日的景,底添了几分意,“回到家里,夫说祖父母墓前有棵参天大树,去年还在,今年不知怎的没了,好在最后凭着半截石碑找着了,没误了时辰。”

    “可不是嘛,”谢临洲从亭来,目光落在阿朝上,带着笑意,“还是阿朝尖,隔着半人的草瞧见了石碑,不然咱们还得在山坳里绕圈。”

    苏文彦听得好奇,追问:“那你们祭拜时,有没有带些特别的祭品?我阿爹每年都会给我祖母带她最的桂糕,说老祖宗吃惯了,换别的不乐意。”

    “带了的,”阿朝笑着回答,“我给夫祖父带了他生前用的旧折扇,特意净了扇面的墨竹;给祖母带了我绣的兰草纹手帕,她从前就喜这些绣活。夫还打开了我酿的桃酒,给两位老人各倒了一杯,说让他们尝尝新酒的滋味。”

    苏恒鑫闻言,对谢临洲:“还是你们心细,我每年去祭祖,都是让家备好现成的祭品,倒没这么多讲究。”

    谢临洲摇:“也不是讲究,只是想着老人生前的喜好,多尽些心意罢了。对了,阿朝还为他爹娘立了衣冠冢,就在临洲祖父母墓附近的山脚,有山有,安静得很。”

    “立衣冠冢?”苏文彦停剥笋的动作,满是惊讶与心疼,“是阿朝爹娘……”

    阿朝轻轻,声音轻了些:“我爹娘当年葬海底,连尸骨都没寻着,往年清明只能在河边烧些纸钱。今年想着该给爹娘立个衣冠冢,好有个正经祭拜的地方。我们选了块能看见溪的地,还栽了几株桃树,我娘生前最喜。”

    苏文彦伸手握住阿朝的手,轻声:“往后你便不用再孤零零的了,有临洲陪着,还有了正经祭拜的地方,爹娘在天有灵,也该放心了。”

    “可不是嘛,”谢临洲走过来,递给阿朝一块净的帕,让他去手上的笋屑,“那日祭拜完阿朝爹娘,他还说等桃树活了,明年清明带些桃酒去,让爹娘瞧瞧盛开的桃。”

    苏恒鑫也凑过来,笑着说:“这主意好,明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