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1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买活军推行的简便文字、简便数字,还有他这半年来一直在教授的拼音,以及全新的用人制度。当然喽,于家是最关心买活军辖的这些人事制度的,买活军采用了一全新的用人办法,而当地官民对此已经陷麻木。在买活军这里,什么都是新的,用人的制度当然也是。

    他的前程无疑是被耽误了的,而每日教半天的书,所教授的也并非是什么经世济时的大理,而是在乡向着一批一批学生教授拼音,这东西了买活军的地盘本就不会有人使用,而且学生们全是樵夫农妇、贩夫走卒之,这简直就辱没了斯文!但于大郎不知如何,打从心底却并不反如今这样的生活,他应该到愤怒、压抑、委屈,但实在地说,于大郎并没有。很多时候他甚至还到了一丝很隐秘的快活。

    这快活来自何呢?他也由不得暗自拷问自己,但答案始终模糊,于大郎在厅房吃早饭的时候想,或许和蜂窝煤是有关系的。

    只要有这两样东西,买活军在当地的统治就是稳稳的,但牢固的统治和民望却是两回事。在于大郎来看,这半年以来,临城县上上都被买活军给笼络住了,却也并非全是这两样的功劳。就拿他自己来说,便是世,至少前些年也没短过吃喝。于大郎信自己绝不是几糙米饭和两三碗烧能收买的那人,或许地龙和浴室可以——那也只是或许而已。但他心对买活军怀抱的好远远要超这些外之所能买到的程度。

    所有党起家之

辩驳的罪名,于大郎是忠臣孝,自然应该对这等军嗤之以鼻才对。更何况他们还了那么多颠倒纲常的荒唐之事,迫女读书务工,令百姓剪发,行赎买田地,迫害忠良,让所有家有薄产的良民,近乎人人自危。于家也是耕读起家,于大郎要继承的田产数量不小,似乎从立场来说,应该和买活军不共天。而且这样颠倒胡为的党,存活不了多久就应该自取灭亡了才对,但是……但是……不论是于大郎自己的看法,还是现实,都是这样的荒谬,都和所谓的应该大相径

    新在何,便是新在所有的书吏也好,官员也罢,全都要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而且一升迁,无分派系——连考场都用的是一间。不独于大郎,便是所有县衙辈,谈到此事时也不免又是跺脚,又是摇,表达着自己心的骇然不满。

    这些理,于大郎从前并不能尽数明白,有不少是他在上了论证课后方才懵懂明白的,也有些则是从父辈的议论偷师。买活军实在是不同于古往今来所有党,它令原本的读书人在这个制度觉得格外的压抑,并没有‘习成文武艺、贩于帝王家’那拒还迎,暗藏的矜持和得意。

    既然如此,那么在科举上的限制也就有其来由了,权力只能在已经认可这批规矩的圈转,也唯有确保乡贤人家的稳定,才能确保朝堂的稳定,倘若人人都识字,人人都可考科举官,压无需保,那么天该是如何的混景象?乡人家,此起彼伏,你争我夺,恐怕天比如今这外族侵、苟延残的时刻还要更上几分了!

    为于县令的,耕读传家书香世代的人家,于大郎生时父亲还只是个秀才,他开蒙的时候父亲便已是举人了。他从小是从《千字文》、《百家姓》一路读过来的,在买活军到来之前,已经学了《大学》、《庸》,并且以《尚书》为自己的本经。这也是家学渊源,于家世世代代都选《尚书》为本经,自有许多笔记心得。他上自然也有个童生的功名在,倘若不是买活军,或许现在已是秀才了。但买活军一来,大好前程化为泡影,于大郎现在把四书五经已经搁许久未读了,买活军辖是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周日休沐。休沐时于大郎也不想着去研读经典,别荒废了学问,而是还要抓时间去寻王师叔,好好地补一补他的数学。

    于大郎的早饭

    那末,乡间的规矩倘若和朝堂的规矩冲突了呢?所谓科举,正是‘天英雄,我毂’,这官吏制度,便是要把乡贤的规矩和朝堂的规矩统一起来,乡大豪,任其多么桀骜不驯,一旦送仕考学,便不期然受了朝堂的教化,认可了朝堂的规矩!

    这可谓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酷之举,便是桀纣莽巢这样的贼,只怕都从未采用过这样的驭!非是女,焉得如此任意妄为?这怕是要掘断买活军自基!

    而于大郎的重并不在煤价本上,他有难以形容的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制度——买活军的所有规矩都很合理,而且能得到最本的贯彻,于大郎从未听说有人往外县倒卖低价煤,这一让见惯了家乡吏治的他有说不的舒畅。

    吃穿用度的提升,当然是一个方面,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方面。于大郎近半年来,每日走路去乡上课,他在风土人上有了足的,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傻书生了。他自然是知买活军手里的稻都有怎样可怕的意义,买活军只有冬日才卖,从彬山运来,平日只卖。哪怕是这样的封锁也挡不住消息的蔓延,许县那里来的生意人急切地想要买这两新品,甚至可到一两银一个!而稻往外售卖的价格也是极,许县那里的乡亲以前所未有的和临城县的老亲眷走动,他们愿意钱请老亲戚过去教他们新稻

    由古至今, 官吏都并非人人能为,想要加这个圈,你必须已经在这个圈里。从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 所谓九品正制、举孝廉等等, 唐代虽开科举,但却也要行卷谒, 科举之完善兴盛, 其实只在于大朝。但即便如此, 若要参加科举,脱不开的便是要找人结作保,要三代清白, 非从贱籍, 且虽有乡学、县学、府学, 还有那各地书院, 但一来学费不菲,二来开蒙读书这个环节却并无供给。便是天纵奇才, 也至少要生在等农以上, 方才有识字的机会, 之后是否有机缘读书考学, 那还是两说呢。

    是的,蜂窝煤,临城县到底在南面,冬日最冷的时候,气温也不至于过低,人们用炕也好,地龙也罢,并不追求烧得多么,只需要稍微一些,有一些朦胧的温度即可,用煤量倒还能控制得住,低价煤虽不敷使用,却也不需要在价煤上太多钱。于大郎发觉买活军任何事都是有讲究的,譬如低价煤的限额便定得很巧妙,恰恰卡死在一家人一冬最低限度的用量上。这也使得县里倒卖低价煤的况很少见,因为大分家在冬日里毕竟也还是要保证自己不被冻死。

    于大郎竟觉得自己在买活军辖过的日也蛮不赖的!

    考科举官是如此,为吏也一样自有规程, 于大郎的认识来说, 不论是世代传承的职位,又或是有了秀才、举人功名之后,或捐或买, 或由老吏援引, 一样也有一个大前提, 那便是他们原本就属于这个圈。在乡里村里,也是能和吏员来往的架势人家。这一对维持乡间村里的稳定其实是很重要的,级班新开的论政课,便有分析本朝政治得失的寥寥数语,其有一句于大郎觉得说得非常有理,即是大朝‘皇权不乡’,乡间自有乡间的规矩!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1】【2】【3】【4】【5】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