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 第13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经团锦簇成的小公,不知被磋磨淬炼多少回,才有了如今的崔循。

    但他周遭是崔翁这样的辈,又或者等着落井石的人。

    甚至无人能如她对晏游那般,写上一封书信,告诉他,“勿要苛责自”。

    自赵琛在大殿上撞得破血, 当场咽气开始,萧霁耳边几乎就没一刻消停过。

    一人等恨不得将赵琛标榜成被迫得无路可退,不得不死谏的忠臣。而萧窈自然是那个罪魁祸首。就连御史拿来参赵琛的诸多证据, 也成了她结党营私, 为排除异己而蓄意伪造陷害。

    言甚嚣尘上, 每日为此呈上的奏疏也越来越多。

    萧霁看得烦不胜烦,向谢昭:“他们打量着我是三岁孩童, 还是是非不分的蠢人?”

    他与萧窈纵算不上知知底, 谊却非这些外人能相提并论的, 又岂会因为这些鬼话连篇的攻讦而责罚阿

    “他们心自然也知您不会信。只是声势愈大, 总会有您被裹挟着, 不得不信的那天。”谢昭迎着他疑惑的目光, 直言, “若有一日, 颁布的政令难以推行,又或是他们蓄意违, 曲解上意。您会如今日这般力保公主,还是依言给他们一个代?”

    这些都是士族惯用的手段。便是昔年宣帝在时,也曾为此一筹莫展。

    只是萧霁被保护得太好,还未真正见识过罢了。

    萧霁被问得沉默来,思忖片刻, 笃定:“我与阿本就同气连枝。如今若不顾谊舍她, 纵能换一时息,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焉能久?”

    “殿看得这般明白, 臣便放心了。”谢昭底浮现笑意。

    萧霁回过味,哭笑不得:“阿不是会多心的人, 必是少傅你擅自主,来问这些。”

    谢昭笑告罪,又不慌不忙:“公主近日不便,令臣捎话,请您不必忧心。她想借此机会,钓一回鱼。”

    对于近来诸多攻讦,萧窈并未有何反击,呈上一封辩白书后便就此沉寂。任凭言蜚语诋毁,也未曾再什么。

    倒是崔家传夫人旧疾复发的消息,她媳,在家侍疾,再不似从前那般频频过问政务。

    此举落在旁人,此举无异于怯认输。

    “到底是女之辈。年纪轻轻,又能有什么见识?从前不过是有崔循在,时时护着,才令她能够那般张牙舞爪。”赵瑞着孝服,腰上系着的麻绳犹在,脸上的笑意却已经几乎难以抑制,“王公布置周全,只消再一步,让她将宿卫军的虎符来,便再没什么可顾忌的了。”

    从前兄赵琛在时,不到他来王公面前奉承。

    可赵琛而亡,舍了命将公主拉,既成就了王氏,也成全了他。

    先前王俭因“谋反”死于晏游之手,失了湘州这个倚仗,王氏一度被打压得难以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王氏这样的百年士族,若得东风,总有翻盘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仿佛已近在前。

    赵瑞这些年一直羡慕兄得王公倚重,沾了王氏不少光,如今非但没有半兔死狐悲之意,反倒殷勤至极。

    小人得志的嘴脸总是不大好看。纵是被奉承的那方,王公依旧不可避免地皱了皱眉:“好你分之事,其他的,勿要多言。”

    赵瑞连连称是。见王公已有不耐烦之意,这才告辞。

    待他离开,檀木屏风后转一人,幽幽:“实在是个蠢货。”

    此人瘦,眉间与萧巍有几分相仿,却大不相同,正是江夏王膝第六,名萧屿。

    自萧巍铩羽而归,萧屿便主动向父亲请命前来建邺。他并不似自己那位蠢货兄,大张旗鼓,恨不得张扬得人尽皆知,而是轻车简从,悄无声息找上了王家。

    时至今日,知他底细的寥寥无几。

    就连王公被攥了把柄胁迫,不得不死的赵琛,到咽气也不知是谁了这样的主意。

    “赵家得用之人,原就赵琛罢了。可惜了。”王公一哂。

    “若落到萧窈手,赵大人原也活不成,此番也算值了,他日事成当记首功。善待其家眷也尽够了。”萧屿抚着手的折扇,话锋一转,“而今要务,还是尽早夺得宿卫军,才能枕无忧。”

    王公和颜悦:“贤侄想必已有打算。”

    萧屿似笑非笑:“萧窈这么个不通军务的女郎掌虎符,本就难以服众。若此事军再生事端……届时无须您动手,自然会有人上赶着添一把火。”

    “不错。”王公颔首。议罢,又不由,“若当初,奉命来建邺是贤侄而非世,兴许不至于此啊。”

    明人都能看来,萧巍当初是被萧窈与崔循联手摆了一,无功而返。

    萧屿却:“祸兮福兮,若无世在先办砸了差事,原也不到我。只是可惜……”

    王公不解:“为何可惜?”

    “可惜我未能与崔氏那位手。我在江夏时,他在建邺;而今我来此,他倒去了湘州。”萧屿脸上的惋惜不似作伪,“如今也只好盼他能埋骨湘州。”

    毕竟若崔循归来,也就意味着江夏王兵败,纵建邺这边能如愿成事,依旧棘手。

    玉骨折扇轻轻敲击着掌心,萧屿饶有兴致:“我听闻,崔循对公主一往。那若建邺事,他还能否从容迎战?”

    王公并没心思玩笑,只:“一试便知。”

    “是了。”萧

    屿磨了磨牙,重复,“一试便知。”

    -

    战事一起,湘州建邺两地通信多有不便,便是官驿站也不似太平时安全。

    赵琛自尽的消息传来时,晏游还能坐得住,但宿卫军哗变之事传来时,便再难平静。

    “有沈墉在,不会任由军这样大的事故,必是有人蓄意生事。窈窈本就受赵琛之事牵连,如今雪上加霜……”

    “我知你关心则,但未必当真如此。”越溪还算冷静,劝,“不如去问问崔少师,想来他了解得会更多些。”

    可实际上,崔循所掌握的消息并不比晏游多多少。

    虽说仍有萧窈的来信随公文附来,但如今谁也不敢担保信件能万无一失,萧窈更不会将自己的打算落于纸上,特地讲与他听。只是在闲言碎语大略提及此事,又特地叮嘱“不必挂怀”、“信我”。

    晏游打量着他八风不动的神,皱眉:“你就当真不担忧她?”

    崔循:“我信她。”

    “可若万一……”

    “她是我教来的人。”崔循生地打断他,缓缓折起书信,“以她一贯行事,绝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因为诛笔伐便生退缩之意,如此为之,自有其理。”

    他在收到书信时,就已经隐约猜萧窈的打算。

    至于那万分之一的可能,不能想,亦不敢想。

    “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