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16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一边,顾炎武倒是对楚棠的“阶级”很兴趣。

    “土地即为资财,鲁四既是乡绅,土产自然良多,地主之称倒也贴切。”他略一思索,也不禁为后世的语言称赞。

    “地主,地主……”

    意识沉几遍,顾炎武忽然神一顿:“普天之莫非王土,照这般说,皇帝岂不就是……最大的地主?!”

    无人知他发现了怎样惊天的秘密,镜仍在继续:【那么,我们可以就此指认鲁四老爷就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吗?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

    【可以肯定他必然负有责任就是了。】

    她转换话

    【人在坠命运之时,往往会有一个推手。祥林嫂的命运在山里与鲁镇两个地方反复,连接这两个命运节的人,是卫老婆。】

    【卫老婆应该也是卫家山人,她将祥林嫂介绍到鲁镇工,后面又伙同婆婆将祥林嫂劫回婆家,对着鲁家又将责任全推到祥林嫂上,两边赚钱,谁也不得罪,只有祥林嫂一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可见她也是将祥林嫂当作谋利的工,对之毫无同心,她的虚伪狡黠、利熏心同样将祥林嫂推向死地。】

    这段话说得有些许俏,话里话外都是冷嘲的意味。众人对卫老婆这样的人并不陌生,左不过是个人罢了。有人想到若是卫老婆不伙同婆婆去抓人,或许祥林嫂就能逃过一劫,倒也跟着楚棠骂了一回。

    也有读书人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卫老婆开始帮着祥林嫂逃婚是不知礼数,后来帮婆婆把人带回去则是改正错误亡羊补牢。还有的则是由此联想到那些将好人家女儿拐了骗了卖到勾栏院里去的人贩,觉着卫老婆虽然披着个众人的,细看来倒是与拐无异。

    而围观的人们却是不乐意了。

    “这又关卫老婆什么事?祥林嫂求到她面上去了,他也帮她了,还想怎么样?”

    “真是,咱们人的又不是老妈的。”

    “楚棠到底会不会断案啊!”

    “这也要说,那我还说柳妈的责任更大呢!”

    【当然,大家也很容易找到柳妈。小说对柳妈的场介绍很有意思,说她“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

    【“善女人”其实说的是她信佛,信佛、不杀生,该是怀有慈悲,但从小说的描述,大家可以轻而易举会到迅哥儿讽刺的笔锋。】

    镜上再次现相关文段。【当祥林嫂再次说“我真傻”这句话,似要倾诉自己的痛苦时,柳妈的反应是“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她对祥林嫂的故事并不兴趣,转而去问她改嫁时留在上的伤疤。】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依了呢?”】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不过他。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砰——”

    李家宅院里,李清照忍不住拍起了桌案,气得脸通红:“她这是什么意思?倒是来怀疑起祥林嫂了?!”

    丫鬟梅香同样也是气呼呼的。镜里的文字犀利尖刻,楚棠读得也算声并茂,让人一便能想见一个女人不怀好意发问的模样。梅香愤愤不平:“她自己去试试看呢?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样污蔑祥林嫂,还说什么善女人,哼!”

    唐朝。

    王维轻轻蹙起眉:“佛家……断也没有这样的理啊。”

    

    太平公主听到这里不禁冷笑连连:“怎么,她的意思是祥林嫂要一撞死才合算?”

    莫说祥林嫂本就是被的,便是她自行要改嫁,难还有什么错不成?!

    【很明显,柳妈认为祥林嫂上的伤疤是耻辱的标记,话里话外都是嘲讽奚落,还怀疑祥林嫂改嫁时的反抗都是装装样,质疑其对前夫不忠。】

    “呵~”

    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气笑了,只这揣测太过恶意,却也有些明清时期的学家捋须以为然,言若当真是贞洁烈女,合该以死明志,而非委于人再生一,连上那疤都成了惺惺作态。

    “如此的女,岂可担起一座贞节牌坊!”

    先前就立牌坊一事单方面与楚棠争论的老学究振振有词,一副大义凛然的样仿若自己占尽天理。

    【还有对她的外貌描写:“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桃。”从面相上来看,这是和祥林嫂同一阶层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是她的神态并不让人舒服,“枯的小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尖刻、讥讽、不怀好意。】

    【她开始自己最重要的游说——你嫁了两个男人,将来到司去了,你要属于谁呢?阎罗王为了公平起见只好把你割成两半。】

    【这说法当然很荒谬,但是当时的人是信不疑的。我们可以想见祥林嫂听到这里有多恐惧,活着的时候自己不能一个平等的仆,死后到曹地府,竟然还不能一个完整的鬼!阎罗王的公平竟然是这样的!】

    所有人都听了这句话里的讽刺。皇,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试图去理解那些人的逻辑:“照这样说,祥林嫂并非自愿改嫁,全是被她婆婆迫,真要问罪讨公平,分明就该劈她的婆婆!”

    北宋。

    苏轼叹息者摇:“这鬼神,也是个不讲理的啊!”

    【祥林嫂被吓到了,于是柳妈接着建议,让祥林嫂去寺庙里捐门槛、赎罪名,以免死后受苦。祥林嫂接受了她的建议,不吃不喝攒了近两年的工资去捐了一条门槛,自以为赎清了罪孽,可没想到当她坦然地去拿福礼时,听到的还是一句急促张的“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野仿佛安静了一瞬,不必再赘言,众人也能受到一荒谬的悲哀。

    “这柳妈支的什么昏招?不仅没救人反倒把人给死了。”李白很是不理解。

    蜀

    卓文君拉脸来:“嫁了两个丈夫就要被劈成两半?哪里来的说法,简直可笑!”

    唐朝。

    王维的妻崔氏推了推丈夫神古怪:“柳妈说的阎罗地府和你平日读的佛经倒相像,佛经里什么时候有这样野蛮的理了?”

    王维闻言摇摇几缕复杂:“后朝的佛说,我竟看不懂。”

    明朝。

    冯梦龙沉沉叹息:“一段叙事又接一个柳妈,横生波澜,似有转机,实为将书人拉向死地。遥想祥林嫂攒钱之时撑着何心劲,捐门槛时如何如卸重负,赎罪后如何坦然,在被喝止的那一刻便如何天塌地陷。不动声,即写一人之心死,鲁迅笔锋,锋利如刀啊!”

    他有些慨,他们作话本,总忍不住在其一番言说,或抒己愤、或劝人心,又敷衍一段团圆,缀些许光亮,劝世人。但鲁迅全然没有这些笔法,他只是冷峻地描绘,恰似解的庖丁只将结果呈现,而如何目惊心,全在观者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