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16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了些书的老先生摇晃脑地否认:“岂不闻《诗经》十五国风,俱是闾里歌谣。农事婚姻,哪个不能成文章?此是师古肖古之人啊!”

    他捋着胡须,一边说一边闭目喟叹,显然又是陶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哄笑着各自讨论开去。

    聚在一起的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里充满了惊疑不定。他们比那些男人还要讶然,农村妇女说的是……她们吗?可她们除了相夫教就是缫丝绩麻,又有什么可写的呢?何曾有人单为她们写一篇话本?

    【《祝福》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在旧历的年底回到鲁镇,遇到了四叔家的旧仆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之事,“我”难以回答,支吾搪。一日后,“我”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讯。】

    楚棠将故事容简要叙述了一遍众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似这么说,这听来……不像是一个故事啊!”冯梦龙目疑惑。

    曹雪芹也有些惊疑不定:“举凡话本杂说,以叙波澜之事,楚姑娘所述之事,前后似乎无甚关联?”

    唐朝。

    白居易难掩意外:“文之“我”与祥林嫂,除了一场问询之外,听不集,这却是何写法?”

    白行简也觉得这写法颇为新奇:“依先前的画图来看,书真正要述的是祥林嫂之事,‘我’该是一个引?”

    “倒是这个‘我’字用得别扭,难此人并非鲁迅?”

    他对这一兴趣,平日看的话本,也有述自己之事,诸如“余亲见之”“余先公曾述一事”之类,多是为增信于人,故意渲染。论家阐述,也不作避讳,直作者之名。楚棠在这里却不鲁迅,反不厌别扭地以“我”相称,和他见过的评论文章又大有不同,真真是令他惊奇。

    本来犹自疑惑的白居易一听弟弟这话却是笑了:“知退想岔了。岂不闻诗有代言之称?文之‘我’,或为鲁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诗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极,各作诗之法层不穷,比之尚在发展期的传奇话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便能展开联想。而白行简到底也是颖悟识文之人,一经拨立即就反应过来了。

    所谓代言,即诗家于诗将自己拟为他人,代为言事,如杜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将自己拟为幽居空谷的佳人,以表己洁与不遇之慨;又如王江宁“忽见陌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拟为闺少妇抒发。前者犹可象征,后者就决然不是王江宁本尊了。

    “还是兄锐。”白行简向他谢,“文之‘我’,想必也是鲁迅一代言。如此,便也是话本一人了。”

    他给自己的判断,随即又饶(zei)有(x)兴(bu)趣(si)地看向白居易:“兄笔力纯熟,技艺得心应手,当真不考虑与我一同来作传奇么?”

    白居易握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他还没打消这念

    那边的白行简还在游说,说什么话本杂说亦可成为名著,后人颇这些解颐逗闷之本,传世之篇还可被排成戏文久久传唱,不比诗文差之类,惹得白居易大为无言,末了还是看够戏了的元稹忍笑上来解救好友。

    “行了知退兄,乐天若是随你去传奇,大唐可就失去一位诗了。”

    文人各有论议,但也有单纯看故事的人,他们对这个结局不甚满意:“啧,是个悲剧啊!”

    “人都死了,唉,我还是更喜看大团圆,闹闹的,喜庆。”

    “这迅哥儿的心也是个狠的,怎么就把人写死了呢!”

    北宋。

    李家宅里,李清照撑在桌上,心充满疑问:“询问灵魂有无与祥林嫂之死有何关系?祥林嫂到底是如何死的,她的上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叙述分明也没叙述清楚啊!

    好在楚棠并未让众人疑惑太久,只听她接着

    【“我”是小说的叙事者,祥林嫂则是故事的主人公。面呢,请大家暂停键,通读文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祥林嫂的故事。】

    【视频原因就不专门等大家了,我在这里了个故事梗概,大家可以对照着来看一。】

    【祥林嫂,姓名不详,籍贯不详,自幼作为等郎媳嫁与小自己十岁的卫家山人祥林。二十六七岁,小丈夫夭折,她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逃到鲁镇,在乡绅鲁四老爷家帮佣。但后来,她的婆婆还是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带人来鲁镇将她抢了回去,转卖到山里……】

    她一边讲述一边将课件展示来,众人一目十行看完,里几乎都现了唏嘘之,他们心不约而同地响起一句话——

    “这祥林嫂……也太惨了吧?!”

    祝福2

    国人素来不习惯悲剧的结尾,就像《窦娥冤》那样惨烈的戏文,最后总要陪一窦天章为女申冤、好窦娥赖父昭雪,好比慈悲者见不得尘世苦楚,或是苦命人历经无数苦厄,所以总不愿话本里的人一样不见天日。

    可是镜上祥林嫂的故事却是一个彻彻尾赤的悲剧,无所避忌地在他们心上划,只言片语便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在目前。

    李家宅院里,沉浸在故事的李清照尚不及反应,和自家小一起看镜的侍女梅香已经意识捂住嘴

    “天呐……祥林嫂的婆婆竟把她卖给别人!”

    北宋风气开放,虽然少见什么寡妇守节的陋习,相反和离、再嫁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婆家总是不到这一步的,祥林嫂的婆婆却这等事,着实让她大为意外。

    “真是个见钱开的老妇!”

    小丫鬟愤愤不平,从自己的思绪里来的李清照收回目光,伸手将人拉住,眉心微蹙,忧心忡忡

    “便是再嫁,祥林嫂的丈夫和孩竟又是没了。几遭苦痛,于一女而言可谓灭之灾。”

    微微一叹,这样悲惨的故事,她有些不忍听去了。

    唐朝。

    上官婉儿面,她生于清要门,家变时虽经历潦倒、一识冷,但末了又了武皇的,常在帝侧,也曾代朝廷品评天诗文,丹墀琼林殿,哪里想世间会有这般凄惨的女

    “幼时孤苦,成后命途又几经变易,实在令人唏嘘。”

    她睫轻垂,同样一声叹息。

    另一边。

    李白放酒杯,对边的杜甫说:“此人之运命,比之你诗文那位石壕村的老妇,竟更令人不忍卒读。”

    “是啊!”杜甫闻言目怀,“黎庶多悲,鲁迅于话本杂说亦能见天地众生,倒是超迈我等良多。”

    “哀民生之多艰。”

    李白诵起屈的诗句,潇洒的仙人一瞬间染上尘世之悲:“时移世易,民生哀苦却是一般无一。”

    作为最尖的一批文人,他们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鲁迅只是单纯杜撰了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