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6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该关注的似乎不是这个问题吧!”

    看看他哥哥在诗里写的,多么困顿啊!他听完都有些难受了。

    “嗯?”白居易看了他一,缓缓笑开,“你是说贬谪之事?”

    不然还能有什么?白行简用神回答。

    白居易笑了笑,嘴角着几分淡然:“仕途风波难料,彼时境地,我虽心不郁,但此时闻之,倒也如观他人,又何必为未来之事忧心?”

    他这样说着,言语间似乎真有了些“乐天”的意味。

    白行简张了张嘴,话是这样说,但是贬谪之因语焉不详,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白行简对这位兄尚有几分了解,家儒教甚敦,他兄的志向是达则兼济天,否则也不会写着诗都想着要讽喻现实补蔽时政了,可是在这首《琵琶行》里,他却听了萧然之音,兄到底是因何事被贬,心境才会隐隐发生翻覆?

    另一边,再读一遍诗歌的元稹仍是忍不住叹息,听完讲解更是忧伤不已。贬京师,谪居浔,又受毒之苦,无丝竹好友可怅怀,乐天兄在浔,真是苦楚不堪啊!

    他第一反应是若是能帮好友一把就好了,随即想起来楚棠前面说他那时在四川,说不定也是被贬了,心里不由得更加郁郁,同样遭贬,他和乐天兄不愧是难兄难弟。

    同样有过被贬经历的韩愈不禁也生些共鸣,如前所述,白居易的仕途比他顺遂得多,朝为京官、暮徙州县,连他都难免落寞,更何况是一路平顺的白居易?他摇了摇,沉默地饮一杯酒。

    江湖多风波,舟楫总失坠。

    北宋。

    无想寺的小沙弥恍然大悟看向对面的周彦:“原来你日前作的那句词是从白居易那抄……化用来的!”

    周彦:……

    夏日酷暑,他在无想山寻凉,无想山有寺一间,南唐名臣韩熙载曾在其读书,他慕名前往,一为偷闲,二为静心。

    山,他睹秀生,填了一阙《满芳》,其有“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之句,脱胎于白诗,他本甚为得意,觉得此句而不,结果这个小沙弥竟说他是抄的!他以诗词,自然别有一番妙趣,怎么能用抄袭来评判!

    周彦颇有些愤愤,打定主意要多寻前人好诗词,为词清新雅正的诗家格调。

    东晋。

    陶渊明也有些沉默,为白居易笔的浔。他尚在浔隐居,浔灵秀、风质朴,甚合他的心意,哪有白居易说得这样惨?陶渊明觉得自己的隐居之所被人黑了。

    正这么想着,镜里的话锋一转:

    【不过看白居易和元稹的往来唱和,他在浔确实还比较恬然自安,应该就是像他自己说的,听到琵琶女的自述,所以忽然勾起怀想,心生哀吧!但是,这首诗真正人的地方在哪里呢?】

    “难不是琵琶女落寞沉沦、独守空船黯然神伤的一生?”有人为诗的琵琶女唏嘘。

    “非也,难不是白乐天才华横溢却遭贬谪、谪居卧病?”有人为白居易的仕途波折叹惋不平。

    ——这些都不是。

    【白居易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士农工商,士最是清贵,哪怕他现在是一个贬官,只有区区九品,但在份、在社会心境上,他都于绝对位置;

    可琵琶女呢,她只是一个倡伎,在社会最底层,纵然她有琵琶圣手,可如今已经是个“过气明星”了。

    自古以来,士人耻与倡优并列,可白居易在这里却肯摒弃成见,由衷地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将自己与琵琶女放在了同等位置,封建社会层的琵琶女与英阶层的知识分成为同调,就像伟人说的,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这是这句诗的度所在,是千年前尚还蒙昧的民主思想的回响。

    up主想,这句诗琵琶女一定听懂了,并且受震动——“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决意再为白居易弹奏一曲,不是《霓裳》《六幺》那样的场面之曲,而是发自心的,支曲酬知音。

    “凄凄不似向前声。”

    这样哀切的琵琶声寄托了琵琶女心无限的落寞怨艾之,竟是令船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而满船之,谁又哭得最厉害呢?——江州司青衫

    江州司是白居易的代称,青衫是唐代官袍的颜,三品以上穿紫袍,四、五品着红,六、七品着绿,八、九品则穿青,白居易这时的官阶是从九品,只能穿青袍。

    他的泪是那样重,连衣袍都被打了。这固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也可以从侧面看他心的苦闷。一支琵琶曲,两个失意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大人真是一个好人。”有歌女抹着泪说

    她也是个琵琶女,来往献技于筵席间,达官贵人虽然赞赏她的技艺,可她知,那些人看她的没有半尊重。

    她本也不曾在意,因为她本就是卑贱之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云泥之别,哪怕“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守空船”,不都是她的命么?可白居易却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她又哭又笑,原来也有人的里,看得见她们。

    市坊之,几乎所有倡优伶人都被这句诗动了,有人整顿衣裳,郑重地抱起了手的琵琶。

    “你要去嘛?”小妹不解地问。

    她回眸,嫣然一笑:“去练琵琶。”

    练好琵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逢上那位名满天的大诗人,用一支好曲,换他一首《琵琶行》。

    小妹眨了眨,忽然也握了手的玉箫,《琵琶行》可以,《玉箫行》也行吧?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倡优伶人都纷纷开始苦练技艺,盼望着哪天遇到些名家诗人,为她们写一首两首歌行”

    琵琶行5

    终南山。

    杜甫轻叹一声,目佩:“士而能将倡女引为同调,确实不同俗。”

    他想起后来的他写的那些诗,民疾苦甚,如何不需要诗人士来呐喊呢?

    太极

    李世民重新审视白居易的这首诗:“平等、民主,原来在后世,官人士与歌伎是平等的么?”

    但,这不对啊!

    孙无忌等人犹疑不定,士农工商,士人清贵,是引导教化者,怎么能和倡女平等呢?况且人有贵贱之分,其间自有品级,就像那讲解的官袍颜,等级尊卑从服上便有界定,平等,难他们能和陛平等吗?!

    未央

    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话了,刘彻想起第一次注意到“伟人”这个称呼时,曾经疑惑过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直接被称为伟人。现在他咂摸味来,依后世看,所谓“伟”,怕不是将所有的万侯视为粪土,再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新天!

    刘彻悚然一惊,他突然不能确定,镜的现到底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