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5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过来。虽然祖氏乃是世二千石的大族,但是放在江东那群人里,恐怕本上不了台面。相反,北地世家大多南逃,祖氏这样的,已经相当众。宁为首,勿为后。况且司氏只能退避江东,梁丰却力抗伪汉,杀王浚,败鲜卑,生生打了四州的地盘。孰孰弱,不难分辨。

    ,祖约:“那阿兄准备如何?”

    祖逖笑了:“主公光复司州,力敌胡虏。区区郡公,怎能报偿?当上书谏言,盼主公早日称王!”

    朝廷给的封王不要,却要自立为王。其意,简直让人浑颤栗。

    祖约用力:“我等全听阿兄安排!”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接到朝廷封赏的重臣,没有一人奉旨。相反,冀州孙礼、魏郡葛洪、洛祖逖,纷纷上书,奏请梁丰称王!

    北地的决断,也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作者有话要说:  称帝之前,必须称王。这是任何正统,或者想走正统路线的君王都要走的一步。猜猜梁少会选什么封号呢XD

    第354章 称王

    也不旁人如何作想,并州如今最重视的, 还是称王一事。称王乃是登基的先决条件。当年曹丕登基前, 继魏王;刘备登基前, 自封汉王;孙权登基前,也受封吴王。乃至其后的司炎、刘渊等人, 也要在称帝之前封个王号。而他们所封的王号,也会成为立国后的国号。

    不过梁峰面对的况略有不同。除了刘备和刘渊,大多数开国之君的封号, 都是前朝册封。如此才能彰显名正言顺。而梁峰拒绝了南方小朝廷的封赏, 这就意味着他要跟刘备一样, 自立为王。

    那么选什么封号呢?

    原先的司祭将要改称“礼”,范隆这个未来的礼尚书也神抖擞, 向梁峰推荐可用的封号:“三代时, 帝尧都襄陵, 号陶唐氏。周成王灭古唐, 其弟叔虞在此封国,称唐国。此乃晋之前, 主公统司并, 自可称唐王!”

    “唐王”在梁峰这里, 可是姓“李”的。再怎么自负, 他也没打算把李唐的名号加在自己上。

    见梁峰不声, 范隆也不执着,继续:“周平王之姬唐封南梁,治汝, 以封邑为氏,称梁国。主公乃姬唐孙,且陈郡,也可以梁为号。”

    这是攀附旧姓了。梁峰是不是姬唐孙,没人在意。但是东周后裔的名极为好听。而且梁峰的郡望在陈郡,在司炎登基后,此地并梁国。称梁王也算得上妥帖。唯一的问题是,梁国隶属豫州,如今还在南方小朝廷辖。若是以梁为号,恐怕要即刻兵,占了豫州才是。

    然而司州初定,一阶段的目标应是从冀州、青州方向包围兖州,打豫州还有些困难。同时以姓为国号,总觉得有怪异。人家叫刘汉、曹魏、李唐、赵宋、朱明,难他要叫梁梁?

    沉片刻,梁峰终是:“还有呢?”

    范隆知此号不合主公心意,立刻:“上党属韩,可以韩为号。”

    韩国?梁峰立刻摇:“不妥!”

    “若韩不妥,亦可用赵。”范隆解释,“赵烈侯建国,都晋,后迁牟、邯郸。主公坐拥并冀,亦可以赵为封号。”

    “要当赵家人吗?”像是想起了什么,梁峰边划过抹自嘲,然而很快,这笑容就止住了,他,“三家分晋……赵很好,便称赵吧。”

    当初代晋的,正是赵、魏、韩三国。既然其他两个不能选,赵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况且胡服骑,李牧定边,战国时赵国地危,敌环饲,拥有数一数二的战力。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岂是虚名?比起其他封号,他更希望自己未来的国家,拥有此等生机和气魄。

    定了封号,称王的仪式也要尽快筹备。这可不是普通的封王,而是为称帝准备。大小事宜都要一一安排。晋立时忙碌起来。

    ※

    看着桌上书信,温峤舒了气。这些天他简直寝难安,不知要何去何从。梁公称帝,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容不得自欺欺人。温峤自幼熟读经史,一心报国。面对这样的局面,哪能不犹豫?

    梁公擢他为官,一意提,信赖有加,对他有知遇之恩。北地万千百姓,都因梁公才得活命,安居乐业。然而自家,却是晋臣。且不说要效忠朝廷,温氏一脉如今都迁到了南地。若是他继续留在并州,为梁丰效命,族人是否会受到威胁?

    更别提,还有青史留的名声!

    可是真要走,他又确实舍不得。并州的气象,是他从未见过的。若是弃了并州,前往扬州,他是否又要陷那无休止的清谈之看山河破碎,万民离?他也有抱负志向,扬州的小朝廷,能实现吗?

    恍惚间,他似乎懂了当年荀彧的心。曹公是难得一见的明主,若是没有篡汉之心,该有多好!

    然而万般纠结,皆终于面前这封家书。父亲亲笔来信,命他留在并州!非但如此,还把太原温氏的旁枝尽数给他掌,同时遣族贤良,他门,为他所用。

    这一刻,温峤突然觉得自己犯了傻。他是荀彧吗?现在是汉末吗?当然不是!

    父亲要的,是当年琅琊诸葛氏过的事。诸葛瑾在东吴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镇东大将军。“一门三方为冠盖,天荣之。”这才是诸葛一脉明哲保之法。

    而现在,父亲已经认同了并州的实力,且把他当成筹,压在了北地。他负的,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信念,更是兴盛家族的重任。他能效忠的,也只会是梁公!

    心像是有块大石落地。温峤收好书信,抚了抚衣襟,站起,向着门外走去。

    温峤还在犹豫之时,另一侧,郗鉴却早已定了决心。

    是否背晋,他面对困境和温峤不同,更多来自于声名的顾虑。若是梁公立国,却未能守,最终与蜀、吴一般亡国。那么背弃了司氏的他,岂不也要败名裂?

    可是同样,扬州也不是什么好去。司杀天篡位,可不是传言。投效这样一位君主,又有什么荣光?

    然而郗鉴并未因这事犹豫太久。只是一番思量,他就定了念。如今可不是四百年汉祚未终了。曹丕篡汉,司炎篡魏,不过是前后几十年的事。晋国本就是谋得来,洒在平陵的鲜血还未消散。为了堵天幽幽之,又有多少名士因言获罪,死于非命?

    司氏是不可能放屠刀的。得位不正,便是他们最要命的死。也正因宣帝、文帝、武帝这大晋奠基的三人所为,才惹得诸王纷争,不休。现在司睿篡了皇位,难就没有旁人想试一试这九五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