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 - 分卷阅读1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菜,是方庚的娘平时最拿手的,可惜远比不上小李氏的手艺。

    方庚突然十分想家,但没有假肯定回不去,也不知他们什么能收到自己的信,一想到他们知的消息可能会现的表,方庚总算有些愉悦了,消极的心态也一扫而空。

    未时一到,两人向翰林院门值班的兵卫示堪合,顺利地来到一个七开间的厅堂,这里有大学士,侍读学士以及侍讲学士的分座,这三人也是翰林院品级最的官员。

    翰林学士相当于翰林院院,乃正五品官,是皇帝的顾问,同时也负责所有翰林官员的评,对方庚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不过这是个附加官职,当今的翰林学士徐元贤同时还是大学士,真正能直达天听的大人

    至于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为从五品,负责讲读经史。另外整个翰林院还有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八品五经博士九人,以及典籍,侍书,待诏,孔目,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

    这时候大学士不在,只有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两人坐在案前。

    第110章 任务

    两位学士都是四五十的年纪, 其侍读学士叫李振朴, 山东登州人, 侍讲学士叫田绍芳, 浙江嘉兴人。整个翰林院除了大学士就他们两人品级最,算方庚和冯廷书的上司, 而且接来也是他们指两位新翰林怎么修撰文史典籍以及办公, 所以方庚表现得十分谦虚和恭敬,就是冯廷书也收敛地站着,听两位学士说话。

    两位学士见他们两个都是少见的青年才俊,而且态度端正,自然不会怠慢他们,让他们两个坐来, 耐心告诉他们平时的工作, 翰林院的一些规矩等。

    “你们想必也知在翰林大致要哪些差事,我再与你们细讲一遍。”李振朴开

    “你们是初来乍到, 这一年里主要是论撰文史, 修纂圣训, 本纪,玉牒以及其他书史,还要撰祝文,诰文以及碑文之类的文书, 以及稽查六科的录书等, 之后随时可能会有别的任务, 但总不会很忙, 你们不用担心不完。”

    方庚和冯廷书

    “不过前确实有一件比较要的事,对你们来说也是挑战,那就是是重修前朝史。我与田学士会教你们如何查阅典籍资料,慢慢上手。如果一年之能修完,你们两个官升一级是一定的,若是皇上赏识你们的功劳,自然会有更大的恩典。”

    不知为什么,李振朴的神看起来不大自然,让方庚和冯廷书有一隐藏的陷阱的错觉。

    田绍芳轻咳一声接过话:“我和李学士近期还要负责南书房的经筵日讲,而且手上还有典籍在修,所以重修史书的事就全给你们两个,即便一年之完不成,再拖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

    这个方庚知,经筵日讲是由翰林官给皇帝讲课的一制度,每年秋都会举行,这也是和皇帝近距离接,让皇帝知自己并形成“亲密”关系的一个机会。

    他和冯廷书作为正七品的编修也有机会去讲经,不过得看机遇。一般来说都是这两位学士,国监祭酒以及其他几位肱骨大臣担任讲师。

    这个离他们还比较遥远,看样最重要的是先把这个修前朝史的任务给完成了。

    两人应差事,然后就在田绍芳的带领去了后堂的藏书库。

    在外面时看不什么,一走去方庚就被前浩瀚如烟的文史藏书给惊住了。

    “这里都是前朝有关的史籍资料,你们先将这些看完了,然后告诉我和李学士,我们自会告诉你们怎么编纂。”

    田绍芳指着前一排书架,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

    方庚心一,差就要吐血。

    这哪里看得完!给他们十年都有悬!

    田绍芳觉得刚才的话似乎吓到了两位年轻人,又解释:“也不用逐字逐句地看,只要能照年份事迹得一条完整的历史线即可。”

    见两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解释而放松,田绍芳索就直说了:“前朝的文书档案多有遗失,许多资料还需要到民间收集,不过你们也别怕,到时候可以直接请府县的人替你们找。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这正是易代修史的意义所在,你们要迎难而上,不要辜负这个升迁的大好机会~”

    ……原来是这样。

    不过能怎么办?这个差事是一定得接的,木已成舟那就乐观,好歹之后还有升官的机会。

    “请学士放心,我和冯编修会认真完成任务的。”方庚拱手,已经把所有绪都收了起来,看起来很恳切的样

    冯廷书也附和着应,只是眉间还有一丝抗拒。他觉得这差事不简单,要是编纂过程了问题,他们可能还要吃不了兜着走,总之很想推掉就是了。

    翰林院官员向来以清闲自在闻名,就是什么都不,升迁也是早晚的事,比累死累活地编史快多了。

    可他们毕竟只是新人,耍脾气的后果就是败坏名声,那也不是他乐意见到的,这么看来没有第二个解决办法,他所设想的好愿景第一天就破灭了。

    田绍芳看两人基本已经接受了,又安了两人几句,然后挥挥衣袖踏了藏书库。

    剩的两人对视一,都认命似的苦笑着摇了摇,然后埋书堆里,开始活。

    一午时间过去,方庚看文献档案已经,加上很多书都许久没人翻阅,过程吃了不少灰尘,现在整个人都觉灰扑扑的,不太好受。

    冯廷书是过惯好日的,比起房庚还要难受一百倍,不时地抱怨来翰林院受苦来了。

    “早知还不如外放一个知县,天皇帝远的,想什么什么,怎么着也比现在好啊!”

    方庚心想,你这第一天就觉得不行了,接来至少还有一年,这度怎么提得上来?况且期间两人还要一起共事,彼此状态一定会相互影响,只有共勉才能让日好过

    “多少人打破脑袋想翰林院,你可不能这么想。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付总是有回报的。从明天开始,咱们把文献拿到署堂去看,那里净亮堂。也别老想着编史的事,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你想想看,这些资料可不是一般人能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