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 - 分卷阅读14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

    成绩分三等,一等三十七人为庶吉士,与三鼎甲一样翰林学习三年,由教习人员悉心培养,钻研文史经籍,同时观政于诸司,学习如何理政务,与三鼎甲的任务差不多。三年以后散馆考通过就能升任翰林编修或检讨,差一儿的也能当个言官——给事或御史,其余派到各地知县或任其他同品级官,好好前方仍是一条康庄大

    二等共一百名,一般是派到六,大理寺,通政司以及其他重要衙门观政,打打手跑跑,等有官位缺则补上,也可以到外省任官,如果能在京打通关系,将来成为衙门的一把手二把手,也算得意。

    至于剩的三等一百六十人,就只能离京到各省去观政,如果有县令空缺则补上。但几乎可以确定,这分人今后升迁空间十分狭窄,到知府就天了,回京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般来说,一等成绩考生基本与二甲士的名单重合,三甲的同志们还可以努力努力,考个二等争取京官圈,凭借的意志走上人生巅峰。

    第109章 翰林院

    所以在还未定路的这段时间, 新士们四奔波, 以求能得到一些官员的赏识, 同时准备并参加朝考。

    不过方庚只要去吏注册, 之后去翰林院报个,然后就可以开始正式上班了。

    从顾尚仁, 方庚得知一般来说他今后会走的路。如果前几年在翰林院不什么错, 接来几年多半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这些地方任职,每完成一典籍的修订还能再升一级,其间派任到各地考差,可以积累一波人脉,收一群门生,夯实和稳定在朝基。这之后或许派至各地官历练, 也可能留在央, 稳扎稳打,到四五十岁时就有希望到六担任侍郎或是尚书, 最后阁拜相。

    这是比较理想的轨迹, 但人各有命, 谁也不能保证这漫的几十年里不任何错,不被卷官场风云,顺利从翰林院毕业。

    不如何,翰林人被称为天近臣, 即便被称为“清衙门”, 还是有人打破脑袋想来。

    结束所有仪式第三天, 方庚大清早就到了吏, 等了半天也没见宣昂的影。他有些奇怪,两人明明说好这个时辰碰面,以宣昂的为人不应该失约啊?

    “晦之!”

    方庚一回,原来是冯廷书。

    “原来你这么早就到了。”冯廷书笑着走过来,一普通的青官服也被他穿得宇轩昂。

    冯廷书五官称不上,但一看就是从小养尊优,没遇到过什么苦难的世家公,而且一脸聪明相,有时候看人不免带着一些轻蔑,倒也不是故意的。

    有些自尊心的人在这样的目光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但方庚却不怎么放在心上,默认他这轻蔑不是对着自己的,还是别自己对号座比较好。

    总这几天相来,冯廷书不算一个惹人讨厌的人,行事也磊落,方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也不算很早,只是不知伯玉兄怎么还没来,再晚尚书大人恐怕要怪罪来了。”方庚苦笑一声,这时候最忌讳让人觉得他们骄傲自满,被奉承地飘飘然了,所以礼数一定要满,也不知宣昂哪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连这么重要的注册都迟了。

    冯廷书是福建人,虽然好,但在京并没什么基,自然不比方庚知更多,只摇摇:“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如我们先去,在尚书面前替伯玉兄寻个理由遮掩过去。”

    也只能这样了。

    方庚和冯廷书从大门去,接连穿过两重门,到了署堂,不料吏尚书并不在,是一位年约四五十岁的吏左侍郎接待他们。

    “侍郎大人,宣昂一早不适,恐怕来不了了,可否让我们替他注册,午直接去翰林院报。”

    方庚恳切,没看到吏左侍郎正一脸古怪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他才解释:“……你们两个不用等这位新科状元了,午就去翰林院报吧。”

    方庚和冯廷书立即察觉到一丝诡异,不禁抬起睁大睛,用求知若渴的目光盯着侍郎,看得他浑都不自在起来。

    “宣昂被人弹劾在会试与主考官勾结作弊,昨日半夜里就被羁押到大理寺,其他的你们就别问了。”

    什么?!两人惊得嘴都闭不上,里满是疑问。

    左侍郎寥寥几句之后就摆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让两人不敢再更地打听况,行礼之后就走,心不在焉地往翰林院去。

    方庚算是个半知人,但顾尚仁在兵,与这件事没什么关联,因此没有第一时间了解展,他就更不可能知。况且这几天风平浪静,就连宣昂都以为风波已经平息,没想到在昨天爆发了。

    震惊之,方庚有话都说不来的觉。上任第一天边就发生这样动,卷的还是自己相识的好友,他不得不产生亡齿寒之

    冯廷书其实比方庚更意外,不过他和宣昂只是,也明白朝堂之事瞬息万变,并没有太大,只是:“伯玉兄这回怕是摊上大事了,只是我在京里这几个月,一直听说伯玉兄是个正直端方的大才,不像是会事的人,希望皇上能圣听明断,还伯玉兄一个清白。”

    方庚心颇有些沉重:“可惜你我如今不过是小小七品编修,不能在皇上面前为他作证。”

    冯廷书眉一皱:“你可别轻举妄动,这事会有人调查,我们不上手,反倒容易被牵连,不如静等事态发展,如果到时能帮伯玉兄一把,我也不会推辞。”他已经快到而立之年,对京城的况不甚熟悉,不能怪他独善其的想法。

    方庚“嗯”了一声,突然想到徐闻止如今任给事,一定也参与到这里面来,与其回去问顾尚仁倒还不如问他,或许还能什么!

    他心稍定,声音也不像刚才那么低沉:“你说的是,我们先去翰林院,别的容后再说。”

    这时他们都还没吃午饭,不过已经没什么胃吃了,但翰林院这时已经没人值班,两人只好绕着安街走了一,最后生理需求占了上风,于是找了一家饭馆吃饭。

    了几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