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 分卷阅读1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儿得的?”

    “三少爷送的,大、二和四小、五小也有。”宝珠笑眯眯,“外都谢了,窗前素净,拿这几只兔儿爷摆在架上,看着也闹些。”

    李绮节摆摆手,任凭宝珠折腾,心里暗暗纳罕:李南宣气质尘,瞧着就像山上的一株雪莲,好看是好看,但拒人于千里之外,没有一鲜活气,竟然也会买这些玩意来哄她们。

    想到李南宣,心思随即转到张桂上,她忽然一改冷姿态,和李昭节来往密切,明显是冲着李南宣来的。

    李绮节把字帖一张张理好,心里有些犹豫不定,该怎么提醒李昭节呢?

    上次直接把金当面还回去,张桂还不肯死心,警告张桂肯定没什么用,只能直接和李昭节挑明,免得她被张桂利用。

    偏偏这个四妹妹最多心,不一定会把她的提醒放在心上。

    不过那也得说,总不能睁睁看着李昭节一脚踩张桂的陷阱里。

    李绮节只犹豫了一晚上,第二天找到李昭节,遣走丫,斟酌着把张桂的事和她挑明了。

    未料李昭节并不诧异,淡淡:“我早看来了,三哥那样众的人品,乡里慕他的人不知凡几,张没有对我隐瞒过对三哥的仰慕之。”

    这到李绮节吃惊了。

    不是因为张桂的执迷不悟而到诧异,而是忽然发现,不知不觉间,李昭节和李九冬早已经慢慢大,不再是以前那两个抱着她的大娃娃。

    十五前后,镇上照旧请了戏班来唱戏。

    李绮节忙得团团转,原本没打算去看戏,这一日孟家却特意派丫过来送帖,孟芳亲自请她一去镇上听戏。

    李绮节听芳的丫有话,似乎另,思量再三,最终只得放忙活的事,特意半天工夫,应邀去镇上。顺便把李昭节、李九冬和李大、李二也带上了。

    李家租了一条大船,斜对着江边的大戏台,离得有远,好在离岸边近,比较安全。

    在船上坐等右等,孟芳始终没来。

    李绮节让宝划着小船去找人,宝去了半天,回来时:“杨家的船停在戏台前,我找了半天,没看见孟七娘。”

    杨县令今晚也在,金氏、杨天、杨表叔、、杨天保也在船上。杨家的大船位置最好,坐在江心的大船上,又清净又凉,隔着一片清凌凌的江,声音也听得清楚,又不必和岸上的老百姓挤作一堆,也不怕宵小浑摸鱼,或是冲撞女眷。

    每年在大戏台开戏,杨家的大船都占着那个最好的地方。

    李绮节眉轻蹙,孟芳暗示今晚有很重要的事要和她商量,怎么自己却没来?

    江上泊着数百条船只,有灯笼悬、威风凛凛的大船,也有只能容两三人、挨在一的乌篷小船。

    有几条银鱼似的小木船,装了半舱的瓜果零,穿梭在戏台的江面上,售卖糖瓜、煮生、炸红苕、腌杏果之类的心零嘴,莲蓬、菱角、酸桃、梅之类的鲜果。郎君们喜吃酒,便有糟的鸭掌、鸭信、腊鸭卖,妇人们喜,云片糕、蹄糕净净盛在碟里,一碟只要四五个大钱。

    李昭节和李九冬见有小贩撑船从附近面划过,连忙叫住,吩咐小丫:“问他有没有煮胡豆卖。”

    ☆、第97章 九十七

    丫走到船, 那边撑船的听见叫他,连忙把船划近了些。

    丫接过船夫扔过来的笸箩,放了几枚铜钱。小船上有个,穿蓝布衫儿, 腰上系裹肚的年妇人,手脚麻利得很,这边才算清价钱, 那她已装了一大捧煮胡豆,拿新鲜的荷叶裹了,装在一只小木盆里。

    船夫把小木盆拨到船边,捞起来,拣起里的荷叶包裹, 再把小木盆推回去。年妇人抬朝丫笑了一笑, 她家男人又划着船往别去寻生意。

    曹氏今晚陪着妹几个门, 正坐在船舱里打瞌睡。戏台上锣鼓喧天, 也没吵醒她。但一听见李昭节差人买零嘴,她立时从梦惊醒,睛还没睁开,嘴里已经数落:“船上什么吃的没有,又费钞买那些不净的东西。”

    李昭节和李九冬噗嗤一笑, 依旧吃得香甜, 让人盛一碟煮胡豆,送到曹氏面前。

    曹氏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李绮节走到船舷边, 唤来一条划着小船的妇人,买了些莲蓬、荸荠、金丝党梅、桃仁,也是用荷叶裹着的。

    宝珠将荷叶打开,分成两份,一份放在李昭节她们跟前,一份放在李大和李二的小桌上。

    李大不用丫动手,自家把胡豆倒在桌上已经半空的八宝葵式小攒盒里,留了一半叫小丫收着,笑:“胡豆吃多了肚胀,留一些家去,给娘吃,她平时吃这个。”

    李昭节飞快地瞟一李大

    李大没有察觉,李二却看到了,脸上顿时涨得通红,起一片桂糕,斯斯文文咬一,不接李大的话。

    江岸沿河十里,竹楼人家都悬了彩灯蜡烛,烧得江上亮堂如白昼。彩灯倒映在,五光十,珠光宝气,又似河里有另一个繁华世界。

    李大无心观景,记得周桃姑让她平日里多讨好李绮节,想了个由,搭讪着:“三娘,台上唱什么戏呢?”

    李绮节手里攥着一把五香瓜,目光在杨家的大船上逡巡,慢悠悠答:“正唱呢,那旦角生了把好嗓。”

    李大跟着赞了两句。

    李昭节和李九冬听见她二人说得闹,凑过来各抒己见。

    唯有李二一言不发,脸仍旧红得像日落时分天边的云霞:是家喻晓的戏,说的是冯女假扮男装考状元、被钦为驸的故事。瑶江县上至耄耋,至幼童,都能说一个。而这冯女正有一个嫌贫富、刻薄至极的后娘,若不是后娘从作梗,冯女也不会冒名京。

    李二偷偷瞥李绮节一,暗暗思量:三娘特特戏的名目来,莫不是在暗指她母亲周桃姑和戏的冯夫人一般,是个不怀好意的恶毒后母?

    江上泊的船只,有一半是从十里八乡撑船赶来镇上看闹的,他们路途遥远,又不愿意夜里走路,大多都要听上一夜的戏。等天亮再回家。

    而李家几个小娘不过是来瞧新鲜的,月亮才爬到,江上是人声、笑声、鼓声、乐声,李大和李二只觉发沉,都忍不住打起哈欠。

    忽然一阵敲锣打鼓,戏台上一群脸小相公在翻跟,继而转一个红脸关公来,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

    李昭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