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 分卷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因着这份雀跃,她愈发觉得对不住这辈的便宜父亲李乙,这几天显得十分乖巧顺从。

    故而灶上这锅羊汤底的鸭汤饼,李绮节不敢嫌弃。就着一笼汤浆馒,慢条斯理一顿吃完。

    李恒的伴当宝收了碗筷去灶间洗刷,见李绮节将汤都喝得一二净,宽:“三娘果然是大好了,胃也好了许多。”

    李绮节嘴,“饭吃什么?”

    宝拿剖开的葫芦制成的瓢舀了一瓢生,“官人说午给他备些冷淘就好,大郎和三郎的饭已经煮上了,看那砂锅吊,里炖了一锅黄芪羊汤。”

    李绮节站在石缸前,正揪着片静里养着的莲叶玩,听了这话,顿时翻了个白,怎么还是羊

    趁着日好,李恒劈完柴火,又来回搬些笸箩来,摆在的木架上。

    笸箩里晾着今年刚从乡收来的当季金桂,得在霜前晒,好封存在坛里。

    李绮节走过去要帮忙,李脸,将她连搀带扶,一直送到桂的一张木藤椅上。

    又搬来一个带铜锁扣的糖果匣,往她怀里一,憨憨:“吃你的罢,这小事,哪里至于劳动你?”

    说完又转忙去了。

    糖果匣里装的并非后世的糖果,而是一些油炸面心,像云片糕、麻糖片、糖耳朵、麻叶这之类的糕,都统称为果

    李绮节拈起一枚云片糕,刚吃了两,宝珠手脚飞快,已从罐里倒一小盅桂、莲实茶粉,煮了一大壶,送到她跟前来,“三娘喝些茶,饭吃汤,是米吃,还是去巷里买些胡麻饼?”

    宝和宝珠是一对弟,弟俩从北方逃荒,一路乞讨,落至瑶江县,其他亲族家人俱都死在那场饥荒之。两人走投无路之,只得在街旁标卖

    李乙只了两担粮,就买他们二人。

    如今弟俩一个跟着李绮节,伏侍李家三人的饮起居。一个是李恒的伴当,帮着料理酒坊的活,偶尔去乡监督工、短工们地劳作。

    “我和哥哥吃饭,买六张胡麻饼,要咸菜馅的,给阿爷留两张,四张你自己吃。”

    宝珠:“。”

    这便去淘米炊饭。

    吃饭时,间孟举人家的仆人来李家敲门,送来一篓新鲜的菱角、莲蓬。

    孟举人是从乡发迹的,老家还有好些穷亲戚在田地里挣命。其有个孟五叔,他家五娘时常来县城孟家走动。打秋风之余,每回来都会挑几担地里的瓜果菜蔬,和一些山里土,与孟家人尝鲜。

    孟家院里养的一群、鸭、鹅、狗,就是五娘从乡送来的。

    五娘总是穿一蓝布衣裳,、衣袖都打着补丁,一黑发梳得光溜溜的,盘在脑后,上只乌木素簪,收拾得倒是利落净。她瘦矮小,肤黧黑,但总像有一把无穷无尽的力气,一木扁担压在瘦削的肩膀上,挑着四五袋累沉的粮瓜果,从乡一直走到县城里,二三十里土路,从没听她叫过累。

    五娘晓得自己是上门打秋风的,姿态却并无畏缩怯懦,面上总是带着笑,见人就有一肚利话。来县城的次数多了,和巷里其他人家也都熟络起来。

    加之五娘说话快,在孟娘面前总是三句不离孟举人如何有本事,孟家七娘如何生得漂亮金贵,孟娘如何大方、果然是尊贵的举人娘……满这之类的奉承好听话,若是当着邻里的面,五娘就会奉承得愈加卖力。

    故而孟娘虽然严苛刻薄,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又有一帮邻里在旁边看着,也不好冷着脸赶穷亲戚门。偶尔孟娘也会大方一回,舍得把五娘一些厚布匹、旧衣细粮、荤骨,与五娘拿回家去补贴家用。

    宝接了莲蓬、菱角,笑:“五娘来了?上回她不是说家里小郎君总咳嗽么,我家官人留了一罐恩济堂的百草秋梨膏,专给五娘的,你拿去把五娘收着罢。”

    说着便回房,取了百草秋梨膏,递到那仆人手上。

    那乌黑罐上还贴着恩济堂的签,孟家仆人接了秋梨膏,笑:“李官人恁的客气,既是给五娘的,我这就拿去把她。”

    李绮节见孟家仆人走了,连忙走到墙边,侧耳细听。

    果然听到孟家传来五娘的一阵朗大笑,间或夹杂几个仆从的说笑声。想必五娘又在一众丫、仆从面前奉承孟娘

    ☆、第2章 腐

    莲蓬是早上趁着日前摘的,看着灵灵、嘟嘟的。

    宝珠剥开莲衣,挑米,盛到一只白瓷葵碗里。

    李绮节连忙直摇:“我不吃生莲蓬,午炒一盘莲添菜,加些油盐,先炒后焖,锅前再撒一把细糖。”

    宝珠诶了一声,把剥好的莲收到灶房里放着。又拿了把小剪,走来剥菱角米给李绮节和李恒吃。

    菱角,滋味清甜。

    李恒一|坐在院那块用来磨刀的大青石上,一边往嘴里菱角米,一边赞叹:“还是一早晨刚捞的菱角好吃,东大街相公家的杂货店卖的菱米,都是隔夜的,吃起来有涩味。”

    李绮节也给宝珠和弟俩抓了一把菱角米。

    宝吃了几个,接:“菱角也没甚吃,还是老的菱角好吃,晒之后,拿来炖、熬汤、煮粥,都使得,滋味也好。”

    宝珠笑话弟弟:“只要是炖的菜,你都吃。”

    几人吃了一地的菱角壳,只留了一大盘,泡在凉里,等李乙午回来吃。

    宝珠拿来笤帚和竹片簸箕,正弯腰扫地,就听到李乙在外边拍门。

    李绮节立即从藤椅上起,走去开门。

    李乙纱帽,脚踏布鞋,上穿着一袭铁灰棉袍,胳膊夹了一个布团,手里提着一包心,见来开门的是自家宝贝疙瘩,当即面笑容,喜:“三娘已能地走动了?早上吃了几碗饭?”

    宝珠答:“官人宽心,三娘早晨吃了两碗鸭汤饼,浆馒也一并吃完了。”

    李乙摸了摸李绮节乌黑油亮的发辫,:“胃好,病才能好全。”

    说着举起手上的油纸包,“这是相公家的滴酥鲍螺,他家娘亲自拣的,比别滋味好些,你拿去和大郎一吃罢。”

    在李绮节里,这大明朝市井人家时最为风行的滴酥鲍螺,不过是油加蜂、蔗糖罢了,陋得很,何况她不大吃甜

    不过看李乙一脸慈,李绮节还是作一副欣喜模样,接了油纸包,拿去和李恒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