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凉记事 - 分卷阅读1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授笑着说:“有很多都是咱们学校以前的人去收集的,都是第一手资料,外面都找不着,你看的时候。”

    秦青:“谢谢教授!是的教授!我一定好好惜!”忍不住鞠了个躬,转跑了。

    施教授看这女学生蹦蹦的走了,笑着摇了摇

    ☆、第 8 章 代玉书

    图书馆的实习生还没有资料馆的钥匙,秦青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去堵门才见到拿钥匙的人。那人接了条才领秦青资料馆,一边解释,“你们的学籍资料,老师们的档案都在这里呢,不小心不行。”

    秦青就说那我站外等吧,那人又问她找什么书,秦青哪知,就笼统的说找民俗学方面的,跟着报了施教授的名字,那人就拿了两三本过来了,“这是你们施教授编的,有他主编的,有他附名的,拿去吧。”

    三本书都很薄,加一块还没有秦青一本课本厚。封面也很“土”,就几个几何图形加字,怎么看都像是用word来的。

    但书很新,新的像是从来没人翻过。

    拿钥匙的那人似乎在这里了许多年,说:“这书是学校自己编的,自己印的,都没书号,就学校用用。这一本是这次重印时加上去的。”他最上面那本。

    秦青拿着书回了寝室。

    的初版日期是最远的,1953年1月初版,再版是1993年。它的年纪是三本最老的。秦青大概翻了翻,发现这本的资料是最详实的,因为它薄薄的一本上竟然全是民俗故事,有一千三百多篇,而这些故事在开都有记录人,讲述人,年代、地、人全都是实名。写这本书的人一定在尽全力还原这些故事的本来面目。

    而且这本书的主编、主笔大分都是同一个人,他叫代玉书。只有再版编辑是施无为教授。

    秦青对这本书的兴趣最,吃过饭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了它。

    “一九二一年,我辗转来到了徐家屯,油坊的少掌柜看我是块材料,识字又会算数,算盘打得也好,就送我去徐家家学念书。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油坊帮忙,跟掌柜一家一起吃过早饭后,跟少掌柜的儿和侄一起往家学跑,到晚了先生要打手板的。”

    “我算是徐家的工,但少掌柜没要我的卖契。在徐家油坊的日,是我从生来后过得最幸福的日。当时,我是真心真意要卖给油坊,可少掌柜笑着说让我不要急,等我站起来比油桶了再卖也来得及。我知他是哄我的,那油桶约一丈五,比油坊里最工还要一个呢。”

    “少掌柜一家都是好人,后来他们还送我去县里读书。等建国后我再回去,油坊已经没了,少掌柜一家也四离散。我辗转找到油坊的一位工人叫徐四,他媳妇徐四嫂还记得我,非要留我吃饭,那顿白面条是他们家特意为我的,还滴了两滴香油。”

    “徐家屯有四百年的历史,村里的牌坊最早还是洪武年间立的,村要宣布什么事时,就把村里的老老少少叫到牌坊去说。我想研究徐家屯的历史,让后人也能了解这个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小村庄。”

    代玉书的自序娓娓来,原来他对徐家屯有着这么厚的,所以才去研究徐家屯的民俗。可能在他选择这个课题时,第一个想研究的就是徐家屯吧。

    从自序上看,代玉书研究徐家屯前后一共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亲自走遍了徐家顿的每一人家,还潜心研究了徐家屯的县志。这可是个大工程,因为徐家屯在这四百年里,竟被迁移了四回。一会儿是东边的县官他们,一会儿是西边的,再过几十年,又被归给南边的县了。

    除了县志,还有徐家的族谱。代玉书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由徐家祖先的传说而来。

    秦青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等到施教授又上课了,她带着书和笔记第一时间跑去占位。

    施教授竟然还记得她,课后看她凑过来,笑眯眯的冲她招手:“去借书了吗?有什么问题没有?”

    秦青摇摇,“正在看这本,还没透,我想再找几本印证一,现在还没有问题能问老师。”

    施教授的哦了一声,似乎带着惆怅,“这本啊……”他摇说,“这本书……算是孤本,学校也没有研究这个的,徐家屯也早就没有了,74年就改成了县,村民也早就搬走了,牌坊倒是还留着一个要搞旅游。当年的研究资料也早就遗失了。这本,你看看就行了。”

    秦青很惊讶,“可是教授,这本的作者写的非常认真,他的资料找的也很齐全啊!”怎么可能研究八年就写了这一本?而且很明显,代玉书作者写这一本只是个开,他后面肯定还要行大量的研究和印证,不说之后发展成一个学派吧,怎么着也不会就这一本。

    施教授摇摇,没多说什么,“你看看别的吧,别的我还能给你讲讲。”说完摆摆手就走了。

    秦青失望的回去,司雨寒说:“可能作者早就去世了吧,要是他还活着,可能资料会多一,他一走,这个就搁这儿了。很多都是这样,没有人接手,自然而然的就没了。”

    这么说也对。

    秦青叹气,“我就是觉得有可惜,你是没看那书。”她从床把书拿过来,“别看书薄,真是没有一句废话,一千三百五十七篇,全是他自己走访得来,前后八年啊。”

    “以前学问的人都认真。”司雨寒接过来,对那完全看不诚意的封面叹了气,翻开里面,见第一个故事写:“1936年,笔。讲述人,徐二,男……”往后翻,都是这样的格式。“那时还没电脑,他全是听人说自己写来的。”

    司雨寒看着故事也了迷,不得不说,代玉书的文笔相当引人胜,但她看到晚上天黑后就死活不敢再看了,“看得我发啊!”

    第一个故事,就是说徐二的小妈死后作祟的事。

    徐二的爹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是徐二的亲娘,是八抬大轿抬门的,拜过天地祖宗。二老婆,也就是小妈,在徐二小时候就上吊死了。徐二大后猜小妈是他爹骗来的。

    徐二的爹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常常几个月不回家。小妈门时,听说还没柜。徐二的娘知后追着他爹一直打到牌坊那里才被老人给劝回来了。他娘说,小妈是戏班里的,活时唱曲儿,声音像鸟一样好听。

    徐二的爹骗小妈能帮她找父母才把人骗回家,一年后,小妈发现受骗,因为她问遍村里的人才知徐二的爹就是个普通的货郎,这辈都没走到徐家屯二十里外,本不可能带她回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