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间 - 分卷阅读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邵景行当然是满称赞。他这几年跟胡原厮混也没有白混,话虽然不多,但很有几句夸到了上。周青山自己是半个行,听他说话有见地,并不全是邵仲言在,不免更是赞赏。

    “这个是我前天才得的。”周青山多宝格上一个玻璃罩,里是一件角雕,“说是明代的东西,我有拿不准。小行看看怎么样?”

    邵景行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这件角雕有小臂短 ,依着角的形状雕成一艘船,舷边海波起伏,仿佛正行于海

    此船亦不像一般牙雕那样雕成龙船形状,再细细雕刻多层楼阁人,而是形如一段树,翘起的角尖便是树末端的枝杈,枝杈尖上却挑了一团火焰。

    树之上则是二汉服老者对坐,间一盘棋局。细看二人衣襟发皆向船尾飘动,仿佛这艘树槎真的在海波之飞速前一般。

    虽然看起来这件角雕比较简单,不像多层楼船那般富丽巧,但刀法生动,虽非雕细刻到每一缕发丝衣纹,可仅衣襟飘动这一细节就令人栩栩如生,反而别有一疏朗之气。

    邵景行若有所思:“看见这件角槎,我倒想到——台北故院有一件‘朱碧山制支机杯’。”

    “哈哈——”周青山当即笑了来,“不错不错,我也是想到那个!”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支机杯便是他传世的四件槎杯之一。

    所谓槎杯,便是把酒杯造成槎形。而槎,便是指这造型的木筏了。

    以银制酒,隋唐时就已经盛行,但造成槎形则是朱碧山首创。台北故院收藏的那件支机杯,便是一老人坐于一老树所制木槎上,手握支机石,仰望天空。槎尾还刻有一首七言诗,表现的是张骞巧遇郎织女的故事。

    那件支机杯工艺湛、构思巧妙,所以邵景行一看见这件角雕,就不禁想起了它。从风格上来看,这件角雕确实有相似之

    “不过,这团火焰是什么意思呢?”支机杯里,张骞手握一块石,便是织女的支机石。就是这块石明了整个故事。但这件角雕里的火焰是个什么意思呢?夜间行船,悬火照明?可是这样的风,即使起火把也会被灭的。

    邵仲言对这些东西是不通的,笑着说:“也不一定会被灭吧?”怎么还讨论上这么细节的东西了,说不定工匠就是随手那么一雕呢,哪里想得到那么多。

    周青山却笑:“这件角雕说是明代的,其实我觉得不见得。不过这雕工确实不错,所以哪怕是赝品也值得收藏了。不过一般来说,工匠手艺如此明,在构思上多半也是审慎的,不该现常识的错误——海行船,不能用火把照明,而且这只雕刻了一团火焰,却没有雕究竟是什么在燃烧,确实有奇怪。总不能是烧船照明吧?也许是匠人还有隐意,我们没有猜来。”

    这里的乐趣,邵仲言就不懂了。不过看起来邵景行是懂的,邵仲言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笑着说:“要说这个,景行跟周总投缘了,我是不成的。俗人一个,品不这里的味来。”

    周青山当然谦虚两句,心里却也觉得邵景行不是个俗人,笑着说:“我当时买这件角雕,也是因为原主说,这原料用的是通天犀角。小行知通天犀吗?”

    邵景行愣了一:“这个是通天犀角吗?”说别的他不知,说通天犀他知啊!

    “是啊。”周青山轻轻拍了拍玻璃罩,“要不说这收藏圈里啊……有时候真是灿莲,什么都能给你扯来。”

    邵仲言不明所以:“是说这是犀角雕吗?要是这样的话,那确实贵重了。”犀角雕从前是不稀罕的,但现在犀都是珍稀保护动,严禁犀角走私,再想获得原料不但困难且是非法,如此一来,已经存在的犀角工艺品自然价倍增。同理,象牙制品也是如此。

    周青山笑:“不仅仅是说犀角。哎——小行是知的吧?”

    第35章 丢不掉的木偶

    邵景行还有发怔,听周青山问话,顺就回答:“通天犀,是指犀角间有一白线直通到角端。旧说犀是灵兽,所以认为通犀有应之能,因此有‘心有灵犀’的说法。但实际上,很多犀角都有这纹理,也没有什么应的能力。真正的通天犀,指的是有一条赤理——也是是红纹路直通到。这犀又叫骇犀,用它的角盛米放在群里,都惊退;如果燃烧起来,可以照到百丈,震骇怪——啊,我知了!”

    “什么?”周青山听那个撺掇他买这件角雕的掮客讲通天犀,都没讲得这么详细,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听见邵景行这一声,忍不住问。这是知了什么?

    邵景行指着角雕末端的那团火焰:“这是燃犀照啊。取的是温峤燃犀的典故。这个构思正是双关,一是照,二是燃犀。”火焰并不是烧着这条木槎,而是这犀角在燃烧啊。

    想起姬琰说过的话,邵景行喃喃地说:“槎行海上,燃犀以照,驱赶海怪,自然一路波涛平定,旅程顺畅……”他说着,又往木槎船——也就是树,亦即犀角看了一,突然没了声音。

    周青山已经听得悠然神往了。邵景行这一番话,分明描述了一个绮丽浪漫的幻想世界。他也没注意邵景行的表变化,夸赞:“小行真是博闻广识。那个卖东西给我的人还说什么,这个犀角不制成酒杯,是因为材料难得,所以工匠想尽量保存原料,才没有把心挖空什么的……”听起来就很不浪漫好吗?

    犀角,在明清时期制杯是最多见的。掮客说这东西是明代的,周青山也略知一些,顺就问了一句为何不是制成酒杯,结果掮客就来了这么一通回答。这回答,跟邵景行刚才说的简直没法比。不说别的,明清时期犀还不是濒危保护动呢,哪有必要尽量保存原料呢?

    就凭这话,其实周青山就已经觉得这东西不是什么明代古玩了。不过因为这刀工构思皆佳,他压了压价还是买了。现在经邵景行这么一说,就觉得这东西买得绝对不亏。

    “确实……”邵景行盯着犀角截面上那一赤红——因为要表达老树那虬劲之,这截面没有打磨光,所以这在褐红的截面上并不显,“您买这东西,确实很划算……”

    如果这真是赤理纹,如果姬琰没有蒙他,如果周青山真的这么有运气,那么这尊角雕,确实是通天犀角,可以用来惊骇异兽的那!难怪工匠要尽量保存原料了,这玩艺如果挖得酒杯,简直就是暴殄天啊。

    不过这话,邵景行当然不敢说来,只是说:“据说骇犀置于室,夏日一室——不,连院里都没有蚊虫,您试过没有?”

    周青山哈哈笑起来:“这倒没试过。回试试。”他这个收藏室恒温恒时除虫,当然不会有什么蚊蝇。就是其它的房间,有双层纱窗,一年到也少见个蚊苍蝇的,毕竟现在不比从前了,谁家还会蚊蝇飞啊?

    这如果要试,只能拿到别墅外的院去了。但犀角雕刻跟牙雕一样,因为是生制品,都是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