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 分卷阅读6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命,需拟江南转运使名目时,因敬慕对方德望重,曾专程到书省来,毕恭毕敬地请求对方指示。

    王相对他予以肯定,却始终只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然而这么不偏不倚,为人公正无私的相公,却在临终前特意召陆辞前去……

    陆辞为何如此好命,总逢贵人关照?真是仅凭政绩,还是也靠了一副天生的好相?

    张士逊自认绝非好妒之人,但纵观朝野上,能扪心自问当真不嫉妒陆辞境遇的,怕是屈指可数。

    陆辞凭什么得官家那般信重?

    若说官家重,是看在东时那份师生谊才对提陆辞念念不忘,他当年担任的职事,可是太詹事、除右谏议大夫、兼为太右庶

    真要论师生之缘,那他该得的,理应远比陆辞那仅了大半年的左谕德要来得多。

    而官家待他固然客气尊敬,磨勘擢升时,也的确给了他不少照顾,但除这外,至多是偶然几句关怀问询,再无其他了。

    若无陆辞这一鲜明对比的存在,他或许也早已心满意足了吧。

    张士逊遗憾地叹了气。

    ——多想无益。

    他勉打起神,提醒自己,今日因陆辞主要被那三位宰辅‘占’去了,不曾与他说多的话,但真要共事时,他们同为参政,还是尽可能地少些矛盾,多些亲睦的好。

    张士逊终于将纠结心绪理清,慢慢行排解,却不知他白日里虽费力掩藏起的这些愁思,本没能逃过当时在场的所有人的法

    寇准在向夫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通陆辞初政事堂的‘小可怜样’、自己又是怎的英明神武、宽宏大度,对其予以慷慨接纳后……面对夫人那似笑非笑的质疑,他连忙抛了张士逊来增加可信度:“夫人有所不知,那张顺之的脸皱了一整天,就没松开过。”

    面对夫君的孩气的话,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委婉提醒:“夫君仅张参政三岁。”

    “哪怕只一日也是。”

    寇准满不在乎:“我与张顺之共事虽算不得多,却是相识多年,他那人我清楚得很。从他能琢磨得‘别试’的主意,也知晓避嫌来看,是个办琐事上绰绰有余、亦能不存私心的清白人。只是他那度量不足,匮乏远见与大局的病,到底是个要命的瑕疵。”

    夫人温婉笑着不说话,寇准便自顾自地说了去:“在我看来,他心里对那狡童有些嫌隙其实也不坏。总比拿他那畏手畏脚、毫不果断的一教坏了这好苗。”

    张士逊会不快活,也是理之:毕竟在不少视资质辈分为安立命的护符的朝官里,被陆辞这个岁数轻得不像话,却无不压得他们死死的青年轻松赶上……绝对不是桩能让他们笑得来的好事。

    夫人笑:“你向来是个风风火火,事雷厉风行的,张参政好四平八稳,自然不如摅羽对你脾气。”

    “夫人这话可就说错了。”寇准哈哈一笑:“真要论四平八稳,恐怕耳顺之年的张顺之,还抵不过陆狡童呢!那狡童也不知怎么得,天生心多得很,先帝都一他八面玲珑、狡诈圆,哪里真是甚么风风火火?别看他常有惊人之举,但除却他以自为诱饵、戏耍夏军、争取筑城时机的那回外,他那些个看似大胆的举动,背后全是周全缜密的考虑,绝非甚么胡来的莽夫!”

    既有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的大局观,又有危难时愿置前程命于度外、孤注一掷、只为护百姓周全的豪勇,这样的一块宝玉,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青年才俊——这,才是他最欣赏陆辞的原因。

    夫人好心为张士逊说了句话:“似摅羽那般挑的,的确世间少有。只是于张参政,你也着实不该太过苛刻。他早年于洪任职时,亦是极受百姓,曾遭遮其首使他不得去么?”

    “那都快是上辈的事了。”寇准不以为然:“夫人真要扯这讲,那狡童当年所为,不是更上一筹?”

    张士逊于洪任职时,因政绩彩,真心护百姓,使百姓投桃报李,亦是对他崇敬。他任期满时,因百姓不舍其离,纷纷奋力挽留,传为了一时谈。

    但在寇准看来,陆辞这些年来于地方上任职的履历,不仅丝毫不比张士逊薄弱,且所任之所皆是贫瘠困苦,却能因地制宜,靠授人以渔,使当地人兴旺。

    不论犹如脱胎换骨的汾州还是秦州,甚至是沾了陆氏庄园的东风、渐起生气的随州,百姓再激和陆辞,却绝不会为私心留,甚至会为其升迁得重用、福惠他地而欣喜……

    能令百姓‘无私’,才是真的大智慧。

    陆辞对存在于心思各异的同僚与夫人间、关于自己的亲密夜话,自是无从得知。

    而他的心思,也不可能都放在打理与同僚间的际上。

    在用了小半个月的功夫,彻底熟悉了政事堂的运转程,近期的大小事务后……

    他便掌,预备正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别试:

    宋真宗在位期间,经翰林学士杨亿举荐,张士逊任监察御史。当时,宋真宗正在为科举舞弊案恼火。贡举刚刚开始“糊卷法”,即密封考生名字,以防阅卷作弊。张士逊担任诸科巡铺官,发现士考试存在亲缘熟人关系,就上奏请求回避,宋真宗把名字记在了屏风上。从此,姻亲回避成为一条律令,科考风气大正。

    一向以公正廉明著称的寇准,因此对张士逊大为好,结为挚友。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两次提名单都被宋真宗否决,而钦了张士逊。后来又升迁为侍御史,转任广东,又转任河北。

    2.张士逊与仁宗亦师亦友,担任太詹事,除右谏议大夫,兼为太右庶 (如果这是宋史3)

    3.宋夏战事爆发时,辇官闹事(就是我前面曾注释过的,不愿被充禁军的那批辇官),正赶上张士逊上朝,当场把张士逊吓得落在地,旋即连上七奏折请辞宰相之职,不愿蹚这场浑(p63)。

    4.民遮首不得去,因听还洪 (这个就不用我翻译了吧,你们肯定过题!)

    第三百七十二章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从陆辞步都堂的那一刻起,朝臣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地都对此有所预料,知晓他在熟悉政务之后,八成要折腾什么大动静来了。

    ——即便如此,他们梦也没想到,陆辞走上任后的一把火就敢烧得如此之旺,还赫然对准了连自开朝以来、最为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奈何不得的辽国!

    就在陆参政登堂室的第十天,当官家例行在议事堂与三辅二参同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