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 分卷阅读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报人息息相关。

    只可惜是个坏消息。

    ——贡闱之设,用采时髦,言念远方,岁偕上计,未遑肄业……权令礼权停今年贡举。

    在涉及无数士前途的要事上,一般来说,小报也不敢无的放矢、捕风捉影的,而多半是有确凿消息了,才敢这般放

    “贡举又停了。”陆辞蹙眉:“这都停第几回了?”

    朱说依稀记得有那么几次,的答不上来。

    倒是陆辞记特别好,自个儿沉片刻,就给一一数来了:从大祥符二年算起,二年,三年,五年都了诏权停贡举的消息……

    自改年号后,除了元年那回,似乎就没开过贡举了。

    毕竟要较真算的话,大祥符四年,也就是去年开的那场贡举,参考者仅限于东封泰山,西祀汾,南祀老的沿途州府等特定地域的人,而非全国诸路州府的举人,并不能算正经贡举之列。

    再这么积压去,等陆辞有把握场的时候,面临的竞争力就是空前的大了。

    如今在位的官家显然有些随心所——从初登基的三年里勤快得年年开贡举,到签订澶渊之盟后又兴奋了几年,到如今的仿佛丧失了兴趣,毫无规律可言的随机年份开。

    这烈的不定,恐怕也是书院最看重陆辞的那几位夫希望他抓时间,转报童科的原因之一了。

    不然单是士一科举的地位、待遇和风光之盛,就远非诸科所能比的。

    思来想去,陆辞瞬间就萌生了不小的危机

    他暗叹了气,隐蔽地瞟了一如既往的平静的朱说一,再对比一自己此刻的暗藏忐忑,心里不由泛起一阵学渣对有成竹、面对激烈竞争也无所畏惧的学霸的淡淡酸意。

    ——要他有能写的范仲淹的一半才,哪儿还需要那么多风险计算,去纠结要不要仓促场、避开峰期呢。

    一想到拖延去,自己某天说不定就得面对跟范仲淹、欧修等人同场参考的恐怖画面……

    陆辞顿觉不寒而栗。

    正读朝报上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趣闻读得津津有味的朱说,对此一无所觉。

    他更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所敬羡的陆兄,居然会对他有羡慕嫉妒的愫。

    他此时所想的,也跟陆辞的猜测相差甚远。

    所谓的平静,仅是因他单纯觉离自己准备场之时还颇为遥远,这会儿开科贡举,也为时尚早,才这般事不关己的淡定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报纸:

    至迟从北宋末开始,汴梁市场上已现商品化的报纸,载:“凌晨有卖朝报者。”这里的“朝报”显然不是官方版的邸报,因为邸报是免费发给政府机关的报纸,不会市场。报贩叫卖的“朝报”实际上应该是民间雕印与发行的“小报”,只不过假托“朝报”(机关报)之名而已。南宋时临安城有了专门的报摊。

    研究新闻史的台湾学者朱传誉先生据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的臣僚奏疏,推断南宋小报有如特征:已经专业化,是一很赚钱的事业,新闻来源范围很广,听途说也在采访之列;容如诏令、差除、台谏百官章奏,多为朝报所未报,因而被称为“新闻”(友提示:宋朝人已经用“新闻”一词来指称民间小报了);可知小报较朝报受人迎;发行极广;,据,小报养有一批采访消息的“报料人”“记者”;小报为定期版,“日书一纸”投于市场,发行覆盖面达于州郡。

    再分享一则趣闻:

    一些小报十分胆大妄为。在北宋大观四年(1110),有份小报刊登了一则宋徽宗斥责蔡京的诏书,但此诏书是小报杜撰来的,属于伪诏。放在其他王朝,这无疑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在北宋末,这起“辄伪撰诏”事件最后却不了了之。南宋初,又有小报伪造、散布宋宗的诏书,令宗非常尴尬,不得不面澄清。()

    2. 画工:宋代有姓名可考的画师有八百多人,其大多数为民间画工。开封有一叫刘宗的画师,画的婴戏图非常传神,因而也很抢手。为提防别人模仿他的画作,每创作一幅婴戏图,都要自己先复制数百份,一并货。 ()

    3. 麻沙本:由木质松梨木所刻,排版敷衍,校对不准,错误百的事时有发生。质量低,但价格也低。

    宋时刻印技术最好的是杭州,然后是成都和福建。福建的刻本又叫闽刻。闽刻里又以建的崇仁和麻纱两镇所刻最多,所以世称麻纱本。(p116)

    4. “贡闱之设,用采时髦,言念远方,岁偕上计,未遑肄业……权令礼权停今年贡举”直接摘用自p86, 咸6年由真宗发布的诏书。

    5. 大祥符年间贡举开举时间,引自p87-90.

    北宋前期,贡举是没有固定的举办时间的。频繁的时候一年一次,也可能停个几年。

    第十四章

    今年贡举权停,包括童科在的特科自然也未能幸免,一并停了。

    陆辞现在倒是不用费心思寻由来推了夫们的好意,可再拖延去,说不定就得跟诸多只在课本上背过其文章的名人一同场的厚重危机,则让他当机立断地选择了调整规划。

    他原想着再潜心学个几年,等到十六岁了,通过考士科来争取一步得官到位。

    然而照官家那随心开举、积压人才的派,说不定等到了那天,他许是准备充分了,但那些真正的大才不也是十年磨一剑,就等试霜刃了?

    陆辞顿时一个两个大。

    此时士科的考试容还未经过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动,仍以诗赋、论策和帖经,墨义为主。

    后两者多靠死记背,对记极好的陆辞是毫无难度不假,可对那些个天纵奇才而言,自然也不在话

    真正拉开应举人之间差距的,还是诗赋。

    诗赋两者之间,又以赋为主。

    那么,难他要与范仲淹、欧修、苏洵、王安石比诗词歌赋?

    陆辞嘴角一

    ……那画面可太了。

    随时以务实为第一要素的陆辞,权衡利弊后,就决定好两手准备了。

    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脚踏实地,作风艰苦朴素的学渣,还是老老实实地能走捷径就走捷径吧。

    不常科特科,只要能考得上,就是好科。

    一方面继续就班地为士科备考,另一方面,则在闲暇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