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 分卷阅读4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一些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儿之前读史书,虽说唐宋的时候,也有丞相一职,但是那时候三省和政事堂之,行使丞相之职的也是不少,自然会互相掣肘,不会行事一致!”</p>

    <p>  朱元璋以前也没过皇帝,最重要的是,他起家实在是比较快,手底资历能力堪当大任的文臣是真的不多,所以,暂时能够担当丞相职位的,还真的只有李善,至于什么胡惟庸,现在还没来得及呢!所以,李善能够有如今这个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比他功劳的都是武将,文臣里功劳都比他差得远!</p>

    <p>  朱元璋如今也有疼,淮西勋贵如今势大,就算是提新人,也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朱元璋又信不过那些文人,所以,刚刚开国,朱元璋居然就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了。</p>

    <p>  对此,舒云也没什么办法,她也不知有什么人才好不好,胡主意可就不行了!但是朱元璋很快就发了狠,我没法一堆丞相来,我就不能用别的办法吗?</p>

    <p>  朱元璋绝对是个狠人,很快,朝堂上又开始改组了。</p>

    <p>  质量不足,就用数量来补,原本朱元璋比较忌惮让武将手朝政,但是如今,他脆给一帮开国功臣都安排了差不多的职位,连同他们的亲戚也提了起来,当然,大多数也就是普通的官职。</p>

    <p>  但是,就算是普通的官职,也得看是什么人来!要是那等无无底的,这些官职,自然也只有给上应声虫的份,可现在呢,这些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能跟那些什么国公啊,侯爷,伯爷什么的扯上关系,不是亲近的族亲,就是儿女亲家。</p>

    <p>  这么多官员,别说不都是淮西勋贵了,就算都是,大家也不能说都是一个立场的。不说徐达这样的人,像是汤和,这位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还是个十夫的时候,这位就已经是千夫了,但是还是将自个当是小弟,跟着朱元璋混。这位呢,一向坐得非常稳当,朱元璋想什么,他就定不移地跟着,他跟其他人私不错,其他人求上门来,他也不介意帮忙,但是,如果朱元璋有什么命令来,他连自个儿都照样翻脸不误。</p>

    <p>  同一个派系的都各怀心思,何况,大家还各有立场,所以,朝堂上官员多了之后,李善就算是想要因势利导,控朝政也不可能了!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大为缩不说,人事权也差不多丢掉了。官场上,很多官职,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以前的时候,坑空在那里,李善自然可以拿来许愿,收买人心。结果朱元璋釜底薪,直接将他能够主的那些萝卜坑给填上了,其他的与他平齐,或者说只比他位置稍微低一的位置上,也都有了人。那些固然不一定会盯着丞相这个位置,但是,他们往那里一坐,对于李善来说,就是个威慑。</p>

    <p>  李善见到如今这副境况,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他要是这会儿还想要扑腾,那就真的是考验朱元璋是不是顾念当年的谊了!</p>

    <p>  接着呢,就是开科举。虽说朱元璋对于儒家兴趣不大,但是不得不说,想要挑一批官员来,还是科举要比较快一。</p>

    <p>  科举这玩意,真正变得规范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像是宋朝的时候,科举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皇帝想得起来的时候,就开一科,想不起来的时候,大家就得等着。至于到了元朝的时候,就更别提了,科举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大多数时候压没这回事。元廷对于汉人的儒生也没什么兴趣,甚至直接将儒生打,这也就是后来所谓臭老九的由来。像是刘基那样的,科举名次不坏,名声也不错,又颇有实的,放到宋朝,只要不站错队,很快就能枢了,结果在元朝的时候,折腾几次,都还是不的小官。</p>

    <p>  朱元璋呢,对于科举,还是比较重视的,他很快规范了科举的制度,从童生试开始,一直到殿试,每一次考试是什么时间,频次如何,都了明确的规定,然后又延续了宋朝的科举制度,以防科举舞弊。另外就是,在殿试之后,加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实习培训。</p>

    <p>  说白了,会读书的人未必会事,别看科举都会考策论,一个个策论写得团锦簇,实际上呢,大多数人说的都是些空话话,真要是落实到行动上,一个个都得抓瞎,很多士没个靠谱的幕僚,甚至连官都不会。</p>

    <p>  所以,职培训和先期实习是不能省的,然后呢,据实际况,再行职位分事能力的,就算是考试名次差一,也能分到一个相对不错的职位,要是那只会死读书,烂泥糊不上墙的那,也就只能慢慢候补学习了!</p>

    <p>  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舒云跟着了不少主意,像是这培训实习的事,就是舒云提议的。另外舒云就是提,不要将官和吏明确区分开来。目前来说,大明几层的小吏,从里,保到衙门里的衙差,大多数都是退伍的军士,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知识的,这些军士自然是不能胜任的,这等刀笔吏,原本都是世袭的,这也是所谓铁打的衙门,的县令。以前的时候,各层小吏一般都是代代承袭,官员想要什么事,都得通过这些小吏,甚至是县尉,主簿这个层次的小官,都是当地的大族,他们若是有心,轻轻松松就能将上司给架空了。当然,一般,大家都不会这么,这是犯忌讳的事。</p>

    <p>  而舒云觉得,基层的小吏的确还是可以从退伍军士里挑,但是,除此之外,也要给这些小吏一个晋升的渠。也就是说,这些小吏若是有足够的才,也可以晋升为官,这对于那些科举的官员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别以为皇帝只有你们可以用,能用的人多着呢!</p>

    <p>  朱元璋自然不会迷信只有科举才能人才,人才这东西,其实都是磨练来的,自古以来,那些什么大儒文豪,真让他们去事,又有几个得来呢?所以,他用人只看能不能,够不够忠心,至于是什么来路,从什么途径晋,他压不用去。</p>

    <p>  朱元璋能顺利将这些政策推行开来主要还是因为天初定,何况在这之前,许多事本来也没什么成规,那些官员想要反对,总不能拿前朝的例来打比方,何况,前朝又有多少值得学习的呢?<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