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 分卷阅读8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巫族最后两人。如今,只剩我了。行云以命护了两千同袍,现该我来护她了。”

    他要替妹妹“续命”,而续命的条件之一是“勿使魂惊”。

    所以在续命成功之前,他不能上禀朝廷。

    *****

    银瓶站在赵荞后,耐心地用为她发,时不时歪偷觑向她的侧脸。

    角余光留意到银瓶在频频打量自己,赵荞恍惚轻笑:“你想说什么?”

    “二姑娘真的相信他?我是指岁行舟大人,”银瓶有些惴惴地抿了抿,“您真的信他说的那些?他的说法,事‘成’了之后是要去面圣自首的。届时所有事都得说个清清楚楚。到时二姑娘您……”

    就成了从犯。

    松原一战后,黄维界与邱贞的累累恶行已举国皆知,“希夷神巫门”的那些勾当自也被大白于天

    朝廷以雷霆之势清缴“希夷神巫门”余毒,岁行舟所的事一旦被摊上台面,轻易解释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极有可能被当“希夷神巫门”余党一概而论。

    用脚趾想都知必会受到不轻的罚,而同谋从犯赵荞,大概也不会被轻拿轻放。

    银瓶愈发不安,焦虑到浮起泪光:“连他自己都不敢斩钉截铁地说‘续命’之事究竟是真是假,您却付那样大的代价去帮忙,值得吗?”

    岁行舟说,他与岁行云神巫血脉承自母族,因父亲是母亲在逃难途遇到的寻常人,神巫族血脉到他俩这代已不剩多少灵气,他俩一生分别只有一次与神明换的机会。

    神明其实不若世人想象的那般慷慨,要达成凡人祈愿之事,除了恰逢其会的天定机缘外,还需有神巫族人“献祭”换。

    “献祭”东西一旦去,是不允许后悔的。

    要与神明达成换只有两方法,岁行云选了第一条。

    她在雪崩发生时用自己的命,换了两千同袍绝逢生。

    如此,她的命已抵给了神明,所以岁行舟只能选第二条路——

    从赵荞手借了有昭宁帝“帝王气”的玉龙佩,以他自己的血去供养,为唯一的妹妹求个“续命新生”。

    据说这个“续命新生”,并非黄维界、邱贞那个假希夷神巫门宣扬的那般使人死而复生。

    是要在漫时光倒溯,找寻到一位与亡故者机缘契合的“短命者”。

    那“短命者”需得是自我了断,放弃了本不该绝的余生,如此才能通过“续命”,让后世同样命不该绝的亡故者接替其余生。

    这个接替的时机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得等待。

    那时机连岁行舟也算不来,只能用自己的血去供养玉龙佩,护住妹妹魂魄不至消散。

    莫怪银瓶不放心,实在是这说法太过飞天玄黄,无可印证。

    岁行舟那意思就是,“续命”成功与否单凭他红白牙一张嘴,谁也不会有机会见到“新生”后的岁行云。

    她将活在一个今世的亲人朋友都看不到的时光里。

    “其实我对岁行舟了解不多,要说多信任,那也谈不上,”赵荞望着天边月,泪目慨笑意,“可我信岁行云。”

    *****

    武德元年大周立朝时,十岁的赵荞也与家人、亲族随圣驾京定居。

    这座传承近千年、被异族侵占领二十余年又再度被夺回来的皇城镐京,对年仅十岁的赵荞来说真是哪儿哪儿都新鲜。

    她识不了字没法好好读书,便终日想方设法逃学,走遍了偌大镐京城的每个角落,连城东北方向的林荫巷那龙蛇混杂的贫苦人聚居地都让她觉得生动有趣。

    林荫巷那片儿自古就偏僻破落,赁屋便宜,自是外地来京谋生的贫苦人家首选的落脚地。

    久之那里就汇聚了五湖四海来的人,自发有了闹的小市集,市集上最引人的就是集举国各地味之大成的吃

    岁大娘的小就是其之一。

    虽不是什么法,用料也都是些大人家会扔掉不要的“、边角料”之类,但滋味很好,又是在别吃不到的外地味,对少时的赵荞来说很是新奇,她便常去。

    当年岁大娘靠一个简陋的小要养三张嘴,担负不起兄妹两人同时读书,只能先将年岁较的岁行舟送去京一家民办书院,年岁小些的妹妹岁行云就暂且帮着母亲打理小攒学资。

    赵荞常去岁大娘的小摊上吃喝,渐渐与在摊上帮忙的岁行云熟了。

    两个小姑娘年岁相近,投契,赵荞朋友又从不看人门第,没多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赵荞好奇地问,“行云,你怎不去读书?”

    岁行云说,“母亲一人养三已经很辛苦了,我哥比我会读书,将来一定息大。我骨比他好,习得些家传武艺,对文绉绉的东西也没太大兴趣。”

    正巧那年国学名的雁鸣山武科讲堂招第一届生员,能通过选的生员只需担负半数学资。

    虽国学早早将这消息张榜公布了,可林荫巷住的大多是忙于温饱的贫民,谁顾得上去看国学的榜文?是以岁大娘并不知还有这样的好事。

    等岁大娘与岁行云从赵荞听说这个消息时,雁鸣山武科讲堂的选已经结束了。

    于是赵荞便去缠了自己的母亲,托母亲族辈——时任丞相孟渊渟——稍作奔走通,让岁行云在放榜之前面见了当时负责选的四名典正官,得到了单独的补选机会。

    也是岁行云争气,虽补选文试答卷表现平平,可武考,最终顺利成了雁鸣山武科讲堂首届学之一。

    或许也就是从那年起,岁行云这短短十七八年的一生,就已注定会是如今这结局。

    一个多月前,从岁行舟得知那个惊人消息的当晚,赵荞梦见了岁行云。

    她还是十五六岁的模样,站在北城门,一袭戎装意气风发,姿仪洒脱地肩扛刀,回一笑,脆生生——

    “阿荞,你的朋友岁行云要去北境戍边啦!那是我家的来,也是我的归途。我是世间最英勇的战士,此许国,不必相送!”

    两行泪从赵荞来,可角却弯起慨笑弧。

    “那年她离京时曾对我说,‘将来我就死哪儿埋哪儿,革裹尸都不必。若有朝一日你听闻我战死的消息,不要哭,替我照应兄一二即可,拜托了’。”

    有些事,当时不会去想,经年之后再回忆,才知其藏了多少秘密。

    或许那时的岁行云就是想告诉她,你的朋友此去,是回不来的。

    所以不必相送。将来,也不要哭。

    岁行云为国戍关三年多,血洒边境无数回;最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