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分卷阅读69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始终都没法证明其确实存在的概念上。这令胡卫东也不禁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胡卫东自然知最大的可能是两理论都还不是绝对真理,可科研与生产实践总得选一作为理论依据吧?学生学习理时也同样必须作取舍,那么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虽然与特斯拉关系很好,但考虑到历史上后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毕竟是建立在相对论和量论的基础上,胡卫东还是更加偏向于相对稳妥的后者。但是想到万一特斯拉的理论更接近真理,那自己这么可就让国错失了引领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因此最后他觉得还是两条走路较为保险,虽然暂时国还没有那么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但以国的人,潜力之大无以比,未来早晚会有那个余力……

    因此,最后胡卫东在争取到太祖的支持后,在全国范围以寻找“神童”为名,每年都遴选一百名数学天赋萃的少年送原大学的“少年班”接受特殊的教育,如果最终特斯拉的理论被证实,他们就将是新理学的,即使被证否或者期不能证实,他们也足以成为合格的电气工程师,算不上特别浪费。而远比这个数目多得多的科学家则还是走历史上被验证过的路线,这样相对稳妥得多。

    众多的科研项目之所以集在1946年收获成果,固然有一定的偶然,党和政府的度重视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工业和经济不可能再达到“一五”时期的超增速,新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重放在了科技与教育方面,科研人员的劲更加涨,人财力的投也更多,再加上这几年来的厚积薄发,这一年集成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比起材料、工艺的步和级技工的培养、或者说是工业基础的加,科学家队伍的步和壮大反而要迅速许多,即使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再加上那些在鼓励级的教育制度提前成起来的几千名少年天才,经过这五六年的培养和实践,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质量和数量。虽然比起老牌列来,他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因为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一开始就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因此国在科研方面的浪费远比其他国家小得多,科研效率自然就了好几倍。所以在那些重项目的研究上,除了那些对工业基础要求较的之外,国抢先研究获得的科技优势在这几年里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缓缓扩大。

    注1:因为飞机能提了之后,对弹的要求也会相应地不断提,而能不如陆基飞机的气式舰载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国若是要搞蒸汽弹,必须达到同时期陆基气式飞机相应的技术平才有实用价值,而不像大多数技术那样,如果只需要解决有无问题的话,哪怕搞几十年前就有了的产品也算是成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别说是国,就连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一直没法攻克蒸汽弹的这个难题,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有些搞笑的推论,如果苏联的飞机差一些,或许他们就能搞符合要求的蒸汽弹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 将计就计

    尤其是西方才刚刚起步的电计算机科技,国1946年时的发展平已经领先了西方十几年,并且因此产生了甚至超胡卫东预料的远影响。首先是1947年初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数控机床的问世,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级技工的缺乏,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也由于自动化平的大幅提升而开始飞速提,因为用工荒导致增速大幅坡的国工业重新开始了速增,虽然还是无法恢复到“三级”时期的程度,但是以国工业今非昔比的更大基数,工业总产值增10%以上的速度其实已经足以让世界列到不安了……

    事实上,即使国刻意推迟了试爆首颗原弹的时间,没当那个鸟,但是那声响还是令国这几年韬光养晦的效果十不存一。而随时二战形势的渐渐明朗,国政府也迅速改变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开始积极准备着加这场世界大战。

    但问题是,虽然只需最多三个月就能动员800万以上的军队,但这个数字与苏德三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而那些1946年里新研制来的的先装备也需要时间来形成足够的产能,所以胡卫东认为国最好等到1948年的5月以后(其实更早一些就能完成战争准备,但在冬季攻苏联显然是很愚蠢的。)再参战比较好。为了争取这个时间。同时一步削弱昔日的老大哥苏联,胡卫东决定大本钱再忽悠这些老一把……

    正好苏联政府得知国试爆原弹后十分震惊,当即派第二号人莫洛托夫访问国,一方面是想再次劝说盟,另一方面则想请求国向其转让原弹的技术。

    这两个条件,国政府自然是一个都不愿答应,但对于后者,胡卫东却提议可以将计就计,表面答应向苏联提供技术支援,但却国目前科技人员本就不多。调不外派的人手。因此只能让苏联派人过来学习。由于国科技工作者数量不足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以苏联人也没法挑刺,他们想要获得原弹的技术,只能国政府安排的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一步消除苏联政府的戒心。另一方面则可以拖延时间让国政府对参战准备得更加充分。而两国一旦翻脸,苏联派来的专家就立即扣,没了这些尖的人才。他们想要搞弹只会比历史上更难……

    斯大林虽然绝非寻常人,然而国这么几年对苏不断示好,警惕心不觉已经淡了许多,再加上急于获得原弹以致于利令智昏,方的理由又合合理,因此苏联政府很快就派包括历史上他们的“之父”(也是能之父)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在的上千名科学家与级技工来华学习,而胡卫东大喜之余,又担心他们明白关键之后便立即回国,因此刻意让其先从那些边缘门开始,然后不断以各理由浪费这些老的时间,等他们接到要害门的时候,国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

    而莫洛托夫访华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胡卫东向其保证德国现在最多仅剩一颗原弹可用,这与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的推断不谋而合,多少定了一斯大林的信心。于是他终于了决心在冬天来临之前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

    然而,苏军这次攻的地区虽然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成为了苏联的领土,但都是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