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下有火 - 分卷阅读1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算了吧。

    虽然工作队员里大概有半数的人都对临时推迟开饭的时间有些不满,但整劲儿还是很足的。薄一波书记教导他们要走贫农路线,他们复查土改就是要解决贫农的问题。只有了解到贫农的生活、知了他们的困难,工作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注释:

    据和记载,可以这么归纳。然而把“依靠贫农、雇农,联合农,限制富农,保护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省略为只走贫农路线也是不行的,实际上搞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有一条路线,即无产阶级路线。无论是只(注意是“只”)走贫农、农还是富农路线(因为提倡双减曾经被批走“富农路线”)都是有问题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作为农村土现在一群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面前,真是一份的错位:P

    ————————

    今天晚上是个重要的时刻,在所在的党支要发展在党了,特此纪念(●v●)

    ☆、第一百三十四章:是否翻

    此时,工作队里不知不觉已然分成了两“派”。照曾经的经历来分,刘绪峰、杨成林这些解放区大学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抱团儿,而跟这些学生们都不熟的秋穆、于默杰和崔濂也因为住在一块儿的缘故相互熟悉了。

    学生们对于自己私去找村里的贫农很有,可秋穆、于默杰和崔濂却没有那么大的。秋穆不知这两个姑娘是怎么想的,反正她是不太理解为什么放着家村村公所的档案不用,非要自己到外面去找。作为丘的财粮主任,她自然更为相信村公所的档案,而且十分认同学会查询和利用相关信息可以极大地提工作效率这一

    学生们走在前面,秋穆、于默杰和崔濂就跟在后面,一人拿了半块儿玉米面儿饼嚼着。随着富淀粉的去,血糖终于回升了过来,倒不觉得有多饿了。

    工作队就这么五福家的院门儿,顺着村里聚居地的主往南走,一路上都是这些看起来颇有儿简陋的房

    林馨玥不禁说:“瞧这些房,群众住的地方都是这样的房,不知的人看了,怕是要以为这儿还没解放呢。”

    他这么说了,工作队里其他人纷纷,然而秋穆却说:“没解放倒还不至于吧。这房是不好看,但好歹是砖瓦建的。能用得起砖瓦了,说明生活平到底还是提了不少的。”

    “能用得起砖瓦,就算是生活平提不少了?”林馨玥反问,“你这‘不少’标准也定得太低了。”

    “算不上多低吧。”秋穆解释,“我们村之前都是住的土房,容易塌不说,雨之后还不卫生。现在也都改建了砖瓦房,虽然看起来也不好看,但住起来至少是舒坦了。”

    她这么说,别的工作队员也都不好反驳了。毕竟他们谁也没有真的住过土房,就算是跟着解放区大学“游击”,落脚之多半儿也是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真正土地贫瘠、人民贫困的地方也是没办法承载解放区大学的那么多人的。

    关于房的讨论告一段落,工作队很快便在路上发现了一个人影儿。那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爷形瘦弱矮小,上穿的衣服打了不少补丁,看脚步应该是曾经裹了脚的,正扛着一个袋往这边儿走来。

    那个袋看着倒不大,但大概是装了什么密度不低的东西,压得他步履有些蹒跚。不过即使如此,这位老爷还是努力地扛着这个袋往前走。

    刘绪峰上前去打招呼,跟他讲了他们是解放区派来的工作队。

    老爷背上的袋听她讲话,一开始没太明白。然而当刘绪峰偶然提到一句“苏维埃”时,他连忙拉住刘绪峰的手:“哎呀,你们是苏维埃②呀!你们怎么突然到这儿来了?你看看,我也没准备什么——”

    刘绪峰被吓了一,连忙解释:“不,我们不是苏维埃代表,而是解放区苏维埃派来的工作队。我们来家村是要了解土地改革的况。”

    “哦、哦。”老大爷连连,“晓得了,你们是苏维埃派来的,那好、那很好呀。你们想了解什么?”

    工作队员们互相看了看。前这个衣服打着补丁的老大爷显然很符合队员们心目“贫农”的形象,那么照计划,就应当找这样的贫农了解家村土地改革的况。

    于是刘绪峰跟这位老大爷商量了一儿,打算直接去他家看看。老大爷自然同意了。

    工作队员们就一脑儿地到这位老大爷家里查看,顺便也了解了一他的基本况。这位老大爷爹家姓冯,跟丘的那些年老的寡夫经历差不多,他不到十七岁就从外村嫁到了家村——说是“嫁”,其实也就等于是卖了——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

    他嫁到的这家一开始还过得有起,但在一次严重旱灾之后因为欠了家村的地主一大笔利贷,家里的地差不多都抵债了,因此成了佃农。在这期间,冯老爷的大儿嫁外村,而后就很少再见面了,连是生是死都不得知。但因为老两儿勤勤恳恳地劳动,加上运气还不错,又积累来了几亩地,勉成了农。然而又赶上军阀征兵,冯老爷的二女儿被征去再无音讯。之后日军侵略,老爷的妻主因为给游击队报信儿而被害。妻主和女儿都没了,这一家很快也撑不去,又欠了好些债,老爷的小儿就被抓去当丫鬟抵债。

    本来这位冯老爷的人生很可能就像栋才爹一样,到最后一个亲人也不剩了。但幸好抗日战争胜利了,而后家村立就解放了,冯老爷的小儿被解救了来,他虽然在地主家挨了不少打,但好歹还是活着,也没有留残疾。后来农会又给他爷儿俩分了地,终归是有了一饭吃,也不用受地主的气了。因为这些政策都是解放区苏维埃决定的,冯老爷就特别谢解放区苏维埃。

    工作队刘绪峰问他:“老爷,你们家‘翻’了吗?”

    冯老爷:“翻了,可翻过了!你们看我家这房、犁、缸……都是‘翻’时分的‘斗争果实’,之前都是没有的。”

    “可是你们家距离村里的农,是不是还差着一截儿呢?”杨成林问

    “离农是差老远了。我家本来就没有女人,也没有驴,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再怎么地也差得远呢。这能咋办呢,唉。”冯老爷摆了摆手,一说起他受害的妻主和女儿就伤心,“不过农会倒是照顾我们爷儿俩,安排了村里分到地不够的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