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深 - 分卷阅读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娘吐吐了个鬼脸:“不说就不说,反正我无所谓,我才一门课是甲。四才可惜呢,她好不容得了第五名,要不是二伯伯,说不定四也是甲班的学生了。”

    四娘心里气得很,这爆仗小娘专挑别人不听的话说。她笑了笑:“我倒无所谓,反正甲班只有前两名才能公主侍读,我就算了甲班也就是那样的。”

    这个九娘倒是知的,孟氏族学素来有大赵第一族学的名。前世她在慈宁殿也遇到过两个侍读小娘,好像就自孟氏族学,却都不姓孟。自从三十几年前,朝廷在南京应天府开设了国监后,西京洛监、东京开封国监,三大国监设置了外舍、舍和上舍。外舍两千人,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原来这竟然是照孟氏族学的分班制来设置的。怪不得礼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大比之年,孟氏男学的上甲班前两名,如果不太学,可以直接任皇侍读。

    也因此大江南北的书院了鼎盛时期,别说著名的白鹿、岳麓、应天、嵩四大书院,就连前世九娘父亲王方接受的青神王氏岩书院也人满为患。

    眉州苏家和青神王家素来好,所以苏瞻兄弟二人都在岩书院读书。

    苏昉七岁的时候,苏瞻嫌弃国监的博士们太死板,还叹过,若非苏程两家尴尬的关系,苏昉倒可以孟氏族学读个几年书。

    车外传来嘈杂的叫卖声,四娘和七娘睛发亮,悄悄掀开窗帘:“观音院到了!”

    车沿着第一甜巷朝南,正经过观音院,观音院门有许多摊贩铺,最闹不过。不一会儿车朝左转,却堵在了汴河边上。前的车已然拥挤不堪。不少京官员家的车都排队侯着,也有些车上的小娘们等不及,已带着女使们了车。角门一片互相问好和清脆的笑声。

    梅姑看着九娘一脸的疑惑,笑着解释:“这些年,老夫人从里尚仪局请了一位尚仪娘,供奉在族学里,在京颇有名气。引来不少大人托了将家的小娘们送来附学。对了,”

    七娘得意地扬起:“婆婆还请了尚工局的典会娘教我们财帛呢,你知吗?爹爹昨夜送给我的那枝青玉紫毫笔,是给你的那几枝笔的十倍价钱!哦,十倍你肯定也不懂,你还不会算数呢。”

    四娘微笑着说:“七妹你忘记九妹还没开蒙,丙班还学不到乘除法呢。”

    九娘心里默默说,你们两个功课没学好,价也不懂,二十倍还差不多。

    七娘没有耐心再等,急急拉了四娘了车,熟络地开始和其他小娘叽叽喳喳。九娘跟着慢吞吞地了车。慈姑追上来仔细叮嘱连翘:“好生照顾小娘!”连翘追着七娘的背影,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九娘拉慈姑,在她耳边悄悄说话。慈姑一愣,赶从荷包里取些铜钱,趁人不注意到九娘的小荷包里。

    ***

    女学的先生们,正在面北朝南的五间正房里各自问安,说着这七天里的趣事。

    其实七天的寒假期,很多学堂都只放三天假,可这女学学馆的孟馆,却是是一位标新立异的馆。她不但一个月给了女学生们四天假期,但凡朝廷的节假日,也照样放假。她的理由很简单:世好过闷苦读。

    孟馆是孟氏现任族的庶女,原先也是汴京很有名的才女,因丈夫婚后三年纳了三个小妾,便带着嫁妆和离归宗,两年前向族自请来教导女学,上任才不久,就遇到了上甲班开不了课的打击,更加一心立志要恢复上甲班。她的案,汝窑大肚瓶里着两枝碧桃,放着三个形态迥异的黄胖,书案上品叠放得也很随意。

    外丙班的先生魏娘,将一盒菠菜包到她手里:“馆午间尝尝,这是我家包铺的,一早上蒸来,新鲜得很。”

    孟馆回礼了一个小猴傀儡儿,送给魏娘的幼弟。

    乙班的先生李娘,送给各位先生她手抄的寒节期间各大题诗集锦。这个是稀罕,照理,书坊要到旬才能印制来呢。几位女先生都凑在一起研读。

    梅姑领着九娘来,先向李先生递上了六娘的请假信,又向孟馆递上孟存的书信和族里的学凭证。

    几位先生一看,这个胖乎乎的小娘十分可,一也不害怕,还笑眯眯的呢。

    梅姑送上了束脩后,先行回去复命。

    就有侍女上来摆了垫,九娘就班,认认真真行了拜师大礼。

    一位四方脸的女先生咦了一声,问她:“在家可有人教过你礼仪?”

    九娘心里嘀咕,这孟家族学不愧是大赵级的私家学堂,看来想要学,对礼仪的要求特别呢。

    九娘赶行了个标准的师礼,恭敬答:“回禀先生,九娘的母慈姑曾随婆婆梁老夫人在住过十多年,她教过九娘一些礼仪。”

    女先生提了几个要求,竟然还有祭祀礼仪。九娘想到梅谷说的,先生让你什么你就什么,所以也不敢虎,怕自己不了学,得一板一,到位得很。

    这位女先生看上去很满意,。另一位先生又来了:“你会不会算术?”

    九娘冷汗淋淋,顺着先生的问题回答,最后连兔同笼都来了,先生笑着递给她算筹袋。九娘觉得自己低估了四娘七娘的算术平,估了她们对价的了解程度。这学试的算术考题就难成这样,她们怎么会算不清楚几枝笔的差价!怪不得十一郎四岁就要在外院开蒙,七岁才来族学学呢。

    到最后,九娘看着面前的贴经墨义考卷,有。怪不得原来的孟九娘提都不提学的要求。这大段的孟梁惠王上要默写来还要解释意思。这学试——也太难了!!!

    果然是姓孟的大家族开的学堂啊,把这些当家训了呢。毕竟是大赵第一族学啊!

    九娘默默写完考卷,给先生。

    一位圆圆脸的女先生简直要哭了,对着馆说:“孟馆,你不是要那个吧?”

    孟馆仔细了考卷,:“是,难得发现这么好的,今年上甲升级考试她说不定有希望。李先生,我就把她叫给你了。”

    啊???九娘听着觉得有不对

    当她被李先生牵着手经过人济济的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