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宅女的综穿生活 - 分卷阅读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一个真正不在乎容貌之人。三国的女哪有好结局的,黄月英之父和诸葛诺之父一样都是真正对女儿好的人。

    婚后诸葛亮仍然住在隆,这桩婚姻除了给他带来一个幸福的家外,没有改变其他的生活,他每天照旧读书、拜师、友和思考。

    所谓政治婚姻,包括所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婚姻,都是把达到的目的放在第一位,把放在第二位。与诸葛亮有关的这三桩婚事,没有给诸葛亮带来任何变化,他也没有以此谋求任何个人利益,哪怕一官半职,或者过上别人羡慕的奢华生活。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清心寡、志向远大的布衣诸葛亮。一次,诸葛亮与孟建、崔州平、徐庶三人聚谈,又说起了未来的打算,他有而发:“你们三个将来至少都能当上刺史、郡太守。”

    三人问诸葛亮自己能到什么官位,诸葛亮笑而不言。

    很少有人理解诸葛亮心的真实志向,他显然不满足于像庞统那样当个循吏能臣,也不会像老师司徽、庞德公那样,成为地方上的一介名士,他希望自己成为仲、乐毅那样的人。

    仲,秋时期齐国卿,古代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乐毅,战国后期的军事家,被拜为燕国的上将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他曾统率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70余城,创造了古代战史上以弱胜的神话。

    诸葛亮觉得,当此世,缺少的正是仲、乐毅那样的人,而他对自己的定位,也正是这能安定国的人。所以,当孟建他们问他将来能什么时,诸葛亮才笑而不言。

    隆至今有一抱膝亭,相传诸葛亮这一段时间里常在此抱膝啸。这座亭是后人附会的,但事确有其事。记载,诸葛亮每天清晨和傍晚常常抱着双膝,坐在那里发啸(每晨夜从容,常抱膝啸)。

    啸,指大声呼叫,也指通过调整腔和声带,发清越的声音,汉魏时节很多人常以此述志,曹植写过一首诗,里面有“顾盼遗光彩,啸气若兰”的句。抱膝啸,说明表面平静的诸葛亮,心里也在激烈地思考着未来。据记载,诸葛亮除了啸,还好一首叫的诗。

    梁父即梁甫,是个地名,在泰山郡,也就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任职的地方。是乐府的曲名,类似于后代的词牌、曲牌,也就是说,词的容是可以变化的。

    其词:“步齐城门,遥望里。里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

    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容是齐景公用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据记载,秋时齐国有三位勇士,分别是田开疆、古冶、公孙接,他们都立大功,平时很骄傲。晏婴为国相,从三人边过,这三位勇士都坐而不起,让晏婴很难堪,晏婴便在齐景公面前谗言除掉三人。

    齐景公居然答应,让晏婴设计。晏婴让齐景公以两只桃赐予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报功劳,各自拿走一只桃。古冶不服:“我的功劳更大,桃该给我吃。”公孙接、田开疆都是勇士,听完顿觉羞愧,退还桃,自杀。古冶见状,认为自己不仁不义,也自杀了。

    所唱就是这件事,诸葛亮为何它,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抒发他对秋名相晏婴的敬慕之,也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急于用世立功心理的

    诸葛诺知,其实或许没有这么奥,这只是一首普通的乐府诗,也许传于梁甫那一带,也许是他们小时候在泰山郡任职的父亲教给他们的,他这首诗没有别的意,只是在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罢了。

    还有一次,几位朋友在隆聚会,孟建告诉大家:“我要回北方了。”

    大家听后颇觉惊讶,北方战仍未息,大批士人百姓仍源源不断自北方避难而来,此时为何回去?

    孟建说:“自从离开家乡汝南郡,无不日夜思念。”

    孟建思乡心切,大家无法阻拦。

    诸葛亮想了想,对孟建说:“天这么多士人,都在四方遨游,又何必非得在故乡呢(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

    曹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又用了几年时间逐渐统一了北方。朝廷虽然在许昌,但为曹所把持,在北方要有所作为,就意味着必须投于曹,对此诸葛亮有不同看法。徐庶也反对孟建这么,他也不看好曹

    但是,孟建还是回去了,不久之后,石韬也离开了荆州回了北方。

    据记载,孟建后仕曹魏,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石韬仕曹魏,官至典农校尉、郡太守,印证了诸葛亮当初的预言。

    风云散,一别如雨。几位荆州挚友分别之后此生再未相见,多年后诸葛亮率兵北伐,曾写信给司懿,询问在曹魏的朋友们的况。

    另外一位好友崔州平,他当了西河郡太守。曹丕黄初三年(222),割太原郡兹氏等县置西河郡,领汉代西河郡南故地,治所在兹氏,属并州。崔州平后也事曹魏。而据北魏梁祚的记载,崔烈被董卓所害后,崔州平一直报仇心切,后病卒。

    最后一个离开的是徐庶。在诸葛亮心目徐庶的才能较孟建、石韬更一筹。徐庶也不看好曹,他听说刘备当时在新野招募贤才,就去了新野。

    ☆、穿越诸葛亮(六)

    刘备字玄德,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幽州涿郡人,此时40多岁,早已是天尽人皆知的英雄。徐庶见到刘备,倾谈之后,刘备特别兴,把徐庶留在自己边。

    刘备早年参加了北方的混战,当时北方以袁绍和曹势力最大,刘备与他们都有过合作,官渡之战前夕他和曹闹翻,被迫来到荆州。

    对刘备的到来,刘表持迎态度,因为刘备对他有利用价值。刘表让刘备屯扎在新野,此地即今河南省新野县,正好于南郡治所宛县和襄间,宛县当时已被曹占领,曹军若南,新野是必经之地。

    刘表让刘备在此据守,就是让他来为自己守北大门。刘表知刘备与曹的恩怨太多,已无法化解,让他守北大门,不会发生叛降的事。有这钢盔上,刘表觉得安全多了。

    新野是前线,随时得防备曹军来攻。刘表只给了刘备一纸命令,既没封官,也不派一兵一卒,的是无本买卖,所有一切,都靠刘备自己张罗。

    刘备在新野急谋发展,四招兵买。《三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