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 分卷阅读6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吏舍还要寒酸。往日他这样的一房之首,最看不上方县丞这最没前途的官,这竟还是他就任司吏后第一次登门,因今天事急来不及,只带了一盒糕饼,看到那老仆接了礼去喜上眉梢的样,他就知今天肯定有戏。

    因此,他破天荒给方县丞了个揖,等到落座之后更是满脸堆笑地说:“县尊既然病了,理临时署理一两天的,怎么也该是二尹,怎能让学官越俎代庖?绩溪县是因为地方小,本就没有县丞和主簿,这才不得已让县学教谕杨师爷署理,县尊这是糊涂了!府城县城不过是一墙之隔,要真的传到段府尊耳朵里那像什么?二尹应该当仁不让地站来才对。”

    方县丞还是第一次打人听到这一声二尹的敬称,一时有些飘飘然。可他更知自己这县丞也就是放着好看而已,打太极似的轻易不接话茬。赵思成知对方是不见兔不撒鹰的,因此陪着打了一会哈哈,便突然抛了一个诱饵。

    “而且,这粮上任,就和里上任一样,乃是大事。谒见县尊的时候,照例要上供的。叶县尊家境殷实,未必看得上,可也是不小的油。”见方县丞脸上神渐渐变了,但还是不肯松,赵思成不得不拿杀手锏,“再说,这夏税一事何等要,若是县尊因为这一病耽误了大事,二尹奔前走后,把事给办好了,也未必不能破例扶正。”

    方县丞登时打了个激灵,不可思议地盯着赵思成,好半晌才声音涩地说:“你可别骗我,大明何尝有过这样的规矩!”

    赵思成知方县丞是监生,他笑一声,意味地说:“有时候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再说了,二尹这一任快满了吧?大不了就任满回乡,只要不是两手空空,家里妻儿也能兴些不是?而相反,若是真的能更一步,岂不是天大的喜?想来二尹也知,我可不是一个人。”

    方县丞知赵思成背后有人,脸变幻个不停,足足好一会儿,他才了一气,:“那好,我去试试,冯师爷那我去说,只要他放弃,这署理我就了!”

    果然,方县丞亲自跑了一趟歙县学,等他回来时,便带来了冯师爷声称不懂实务,不敢署理县令的消息。这赵思成如释重负,鼓动六房其他胥吏齐齐提请闹腾了一阵,不多时知县官廨那边就传来了回应——叶县尊妥协了,由方县丞暂署县令!

    这,赵思成才算是彻底放心,当天晚上就在吏舍兴兴喝起了小酒。叶钧耀就算不在,只要那五千两摊派公费在明日早堂敲定,大局就定了!

    第四十七章 我就是赖上你了!

    次日一大清早的早堂,却是这些天里歙县衙门最闹的一次。廊早起等着早堂的除了吴主簿和罗典史,以及众多的六房胥吏书办和三班衙役之外,还有十几个衣衫各异的老老少少,这便是刚刚佥派的各区粮了。如果放在明初,各区粮全都是一等一的大缙绅,哪个知县也不敢这么大喇喇地让人站在廊等自己。奈何如今已经离那样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百多年,大多数粮的脸上都不再有任何自矜自傲之,相反凄凄惨惨戚戚的倒是不少。

    当了粮,那简直是倾家产!幸好现如今不是一辈,而是一年,否则脆上吊得了!

    当然,也有几个人镇定自若,显然别有所图。和有些人把粮当成是要命的勾当相比,他们却视之为香饽饽,这就是靠着粮的名义横行的乡间一霸了。相形之,吴天保人站在那里,睛却在左顾右盼,着实心不在焉。因为他直到现在还没看到汪孚林!

    哪怕其父远在汉赶不过来,汪孚林为其,今天也是必须到场!哪怕当抗争,那也得人来才行!

    “升堂了!”

    里这扯开咙的声音传来,吴天保就更加焦急了。就在他最后一次往外仪门看时,终于发现了汪孚林那一秀才襕衫的影。舒了一气的他赶打起神,不再东张西望,目不斜视地随着其他人一块。由于消息不够灵通,从前又没亲见过县尊,他甚至没注意到今日升堂的不是叶县尊,而是换成了方县丞。

    他没发现,大多数粮也没发现,却有少数人已经知了这一层变化,包括把知县官廨后门当成自家后门走的汪孚林。

    所以,粮们一个个行礼拜见的时候,唯独位列最后的汪孚林为秀才,行的是揖礼。虽说这举动显得很扎,可方县丞底气不太足,脆避过了目光,不去看末尾这小秀才,端着架说了一些勉励的话。正当第一次训话的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叶钧耀那滔滔不绝若悬河的觉,说得无比起劲的时候,突然只听得传来了一个无比煞风景的声音。

    “敢问方二尹,我歙县人众多,豪富之家遍地都是,什么时候需要佥派生员之父为粮了?”

    汪孚林踩着才到,又站在最后,除却一直在关注他的吴天保之外,大多数粮本没注意到他。这会儿他们纷纷回,当发现站在自己行列之最末尾的人竟然是一个年方十四五的小秀才,登时起了一阵动。还有些人注意到了他刚刚的称呼,这就更意外了。

    敢那个坐在县令之位上发号施令的人并不是县尊,而只是本县县丞么?

    从明堂和新安门两次事件来看,赵思成认为汪孚林只是个有小才,事冲动的愣青,他早就料到今天这小秀才定会当众发难,因此便对主位上有些准备不足的方县丞使了个,示意其稍安勿躁,这才不慌不忙地站了来。

    “汪小相公此言差矣。须知当年太祖爷爷定官员和有功名者免役,免的从来就是杂泛差役,而不是里甲正役!而历代以来,每次都有相应的旨意,比如说,正统年间,英宗爷爷旨意说,令在京文武官员之家,除里甲正役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俱免。”

    他一边说一边用嘲讽的神斜睨了汪孚林一,这才继续说:“在京文武官员尚且如此,更何况生员?里甲正役是惟正之供,这正是太祖爷爷当年的宗旨,天臣民全都必须当差,这就是祖制,是规矩!”

    当初汪秋就曾经在自己面前这么忽悠过,吴里也同样这么转述过,可现如今汪孚林可不是吴阿蒙了。别说他刚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消化了整,连日以来又接到了各陈规陋矩,他还特意去书肆翻过当的相应条文,又向刘会以及赵五爷讨教了许多。

    所谓的里甲正役,指的是征收税粮,以及据上的摊派上供料,再有就是应付官府摊派的公费,说到底赋役不分家,这里甲正役和赋税差不多一个理儿。至于杂泛差役,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