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 - 分卷阅读1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等着人家给送来没那么快, 怕得一两天的。”

    “行行行我知了知了。”二伯娘答应着,忙送鲁老师去, 走到院里终于迟钝地反应过来,忙抓住鲁老师追问:“哎呦鲁老师, 你说的是真的?不是说我们家冯亮没考上吗?说差了两分,我还生了好几天气呢。”

    “递补的。听说考这阵有不少递补上去的。”鲁老师怕二伯娘听不明白, 耐心解释:“因为好多考上的人过不了政审的关, 被刷来了, 学校计划录取的人数就不够了,只好往递补。听说咱们县除了冯亮,县城也有个没考上的,前几天通知他递补上去了,都兴坏了。”

    “反正就是我家冯亮运气好,又给他补上去了?”二伯娘兴地一个劲儿乐呵。

    “就是这么个意思。叫他回来赶去联系,人家还等着他去办理政审手续呢。”

    “这个您放心,咱们家那是八辈老贫农,正苗红苦大仇,除了穷儿,实在没啥用审的了。”

    二伯娘拍了保证。送走鲁老师,就一路飞奔跑去找大儿冯海,叫他赶去把冯亮找回来。

    冯亮自己也没想到,惊喜来得太突然,他自己说,觉就像白捡了个大学。

    冯亮倒是还淡定些,其他人却替他兴坏了,冯东一直傻乐不用说,冯荞班回来一听说这事,拉着冯亮兴地要起来了。

    太好啦,二伯当初抱着个“穷学文富学武”的念,供三个儿都上学读书,冯亮还一直读到毕业,其实比不读书的家负担要重得多,得到现在也穷,为的不过就是一个“寒门”的梦想。如今冯亮考上大学,也算让冯家门楣有光了。

    杨边疆的兴比较务实,他手里有为结婚准备的布票,赶一些,琢磨着让冯荞去买了五尺蓝“涤卡”,送给冯亮件上衣。大学生了啊,总该穿得像样儿。

    要说杨边疆对这位“三舅哥”是很有心讨好的,没法,冯亮这小儿太多,讨好了他,也有益于他和冯荞安定幸福的小日呀。

    二伯娘收到这五尺蓝“涤卡”,才发现三儿上那衣服的确不像个大学生,赶把全家攒的几尺布票用上了,要给冯亮买布再一条新

    村里人又掀起新一议。前阵孔志斌考上大学,已经够轰动的了,如今冯亮竟然也考上了,要知全县才有几个呀?

    小小一个冯庄村,简直集兴奋起来,甚至还有人私里言之凿凿,说他们冯庄村风本来就好,地势东西低,村东是大片坡地,西边正好枕在西河湾里,这叫“依山靠”,风龙脉的宝地,最能人才了。

    这论调,倒是意外地让村里人开始重视孩上学了。你想啊,既然风好,指不定将来自家也个大学生呢。

    冯庄村了两个大学生,十里八村谁不知呀,整个村都觉得气哄哄。

    冯东当初因为没什么底气,报志愿的时候报的是本省的一所师范学校,百废待兴,臭老九的帽还在呢,他琢磨着师范的录取分数应该是不的,也幸亏他这个决定,让他顺利递补上去了。

    村民们的议自然传到了孔志斌耳朵里,他多少有些意外,冯亮居然运气这么好,递补考上了,一分去了他很多风

    不过孔志斌倒也没觉得受太大影响,甚至还有三分轻蔑,他考的是上海的重大学,冯亮考的那是什么呀,地区师范,勉算是个大学吧,跟他怎么能比。

    孔志斌这阵真是风得意,家里供着,村里捧着,就连陈茉茉也比以前更加温柔了,各意。

    孔志斌这对于冯亮的轻蔑,很自然地就传递到了他爸妈那里,没几天,孔母在村里听见别人谈论冯亮时,就很优越的气说,他冯亮考的啥大学呀,考的“吃饭大学”,吃饭大学能有啥息?

    “孔家的,人家那叫师范大学,不叫吃饭大学。”

    “师范大学?我听我们家志斌说了,反正不咋地。”孔母轻蔑地撇着嘴说,“他那是孬大学,我们家志斌是好大学,他跟我们志斌本不能比。”

    村里人谁不知冯孔两家的过节呀,好事者多得是,没半天功夫就有人传给了二伯娘耳朵里。二伯娘这次倒是没气没恼,她现在心光灿烂,啥都兴着呢。

    二伯娘说,吃稻米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她家那王八考啥大学,关我家冯亮事呀?

    ☆☆☆☆☆☆☆☆

    冯亮考上大学的事,着实让冯家人兴。赶上快过年了,听说过了年冯亮就要离开家去上大学啦,二伯在家摆了一桌“升学宴”,那时候穷啊,倒也不讲究红包,就是请了家族几个辈来喝儿小酒,兴乐呵一

    反过来呢,本家近房、亲戚朋友,少不得也炒两个菜,把冯亮叫去吃顿饭,全当给他贺喜送行。冯家是村里的大,大半个村都姓冯呢,于是冯亮今天三爷爷家喝酒,明天四家吃饭,后天再去跟同学朋友聚一聚,顿时成了档期满满的大忙人。

    也把冯东兴坏了,尽家里穷,冯东还是想方设法给弟弟准备行。听说大学里有生活补贴,吃饭都不用愁,了大学就等于国家养着了,可这被褥行总得自己带吧,二伯娘赶把家里稍微好些的被褥拆洗净,冯东把棉胎都拿去重新弹了一遍,得松松的,预备着给冯亮带上。

    冯荞也熬夜加班赶工,以最快的速度给三哥了新棉鞋。冯东把新衣裳、新棉鞋都穿上试了试,滋滋转了两圈。

    “瞧瞧,瞧瞧,新郎官也不过就这行了。”冯亮自己打趣,逗得一家人都笑开了怀。

    这一番忙碌,腊月二十四一到,就了年关。

    六七十年代节没有法定统一的放假期。虽说没有统一放假,不过因为是农闲时节,大过年也不必上班。徐师傅说,农厂跟公社所有单位一样,要等到大年三十才可以回家过年,年前年后几天厂里其实也没人来啥,索大家就排个班,厂里每天有个人值班就行,其他人就不用来了,好生在家过个节。

    冯荞这阵一直住在二伯家,过年就打算在二伯家过了。她白天上班不在,自从她跟那个家闹翻了脸,冯老三晚上来过两回,基本上还没用他开,二伯娘就把冯老三轰走了。这阵她每天上班,本也没见过寇金萍。

    人家寇金萍躲着养胎呢,如今村里谁不知寇金萍怀了呀,算算也该有两三个月了。

    小年这天晚上,大堂哥和大堂嫂抱着新生的小侄也来了,一起吃小年饭,大盆猪炖白菜粉条,还炒了,白面大馒得十分丰盛。吃过饭,三哥堂哥拉着二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