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另有乾坤 - 5最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go-->

    说着,王氏便从衣袖里一张纸来,递给胤禛。

    胤禛轻轻松松地就读了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胤禛问:“这两句话从哪里来?听着倒是满吉利的。为何要特特地去对了句来?”

    王氏便告诉他说:“我儿这一病,倒真是糊涂了,你忘记你贾家姨娘生的那个弟弟?这原是他落草时衔着的那块玉上刻着的字。就因为那块玉,他才取了宝玉这名儿。”

    对对什么的对胤禛而言简直就是属于是启蒙教育,他不自禁地就起了好胜的念,一就接了对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王氏虽然生于官宦之家,可惜祖上是凭着武功起家,祖辈们都是豪之辈,没有读书的传统,加之又是女之辈,自然是没读过多少书,后来嫁与酷诗书文章的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也熏染了一书香,专心于教育一双儿女读书习字,倒不似她自己大字也不识得一个。女儿薛宝钗自幼生得极为玉雪可,饱得其父薛公喜,得薛公手授命提,颇文采,每每被薛公引以为傲。只是儿薛蟠素习顽劣,难以教养,加上他七八岁上薛公就与世辞,王氏终究是妇人家,没有大的见识,只知死了老爹,须得好生抚,于是一味溺,孰不知教育儿须得严厉,玉不琢不成,结果她那倒霉的孩就在一次和同伙的争斗被人害了命,好在差错又让胤禛的魂魄钻了她那死鬼儿薛蟠的,也算是“翁失焉知非福”了。

    王氏听儿念了这两句话儿,虽然她于这诗词上不通,平时却是最听戏文,听这两句话辞工句丽,对仗工整,听起来与刚才自己说的“通灵宝玉”上的两句话恰好是一对,于是惊喜地连连说:“我儿这一回病好了,竟然连学问都不少!连对对都会了,比学堂的先生只怕也不差什么。莫非真是你爹爹在天上照应着咱们?改天你可要去你爹爹的坟上好生给他磕个,现在且不说这些。我虽然学问上不通,也听得来你刚才对的那句话很好,对得好都还在其次,意思却也好,这个倒是难得。就用这两句话吧。”

    胤禛心想这算什么啊,我的本事要是一一给你演练来,只怕把你给吓昏了过去,当也不接她的话茬,转而问:“娘要将儿对的这两句话作什么用途啊?兴成这样?”

    王氏说:“我午就去找个工匠,给你妹妹打一个金锁,将这两句吉利话儿鑑在金锁上。”

    胤禛说:“给妹妹打金锁,让妹妹漂漂亮亮地门原是应该的,给金锁上刻上两句吉利话儿,也是应该。只是,儿有一事不明,为何偏偏要和贾家姨母的儿贾宝玉带的玉上的话成一对呢?”他的话说得漂亮,可惜,声音平平板板,没带一丝

    王氏笑着用指他的额说:“这些话儿,原本不该和你们小人儿说。只是你爹爹死得早,少不得你就要多担事,好在你现在也发了狠,懂了事,娘也算是有个依靠了。”说着,掏手帕抹了抹角,一副很欣的样,又接着说:“你自己的亲妹妹你该知她的脾,志向大。侍读不过是个幌,说穿了,她就是想平步青云,或者给皇上或者嫁与皇什么的,我当娘的说不得,只好助她一臂之力。问题是天秀女何其之多,其才貌双全的也不少,你妹妹虽然是个好的,怕就怕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手,还不一定能选上呢。要是选不上,不知她心里该多伤心,所以,我前儿个悄悄地和她说了,若是选秀之事落了空,也别伤心,娘这里还有二手准备呢。我琢磨着,咱家就这么一个闺女,断断不能叫她在婚事上不如意。你贾家姨娘家的二儿贾宝玉相貌上极好,又得贾府里老太君的,他那嫡亲的如今在里当着女官,这宝玉在前程上自然也是错不了的,当得上是才貌仙郎几个字,还算是得上你妹妹。”

    胤禛觉得这当娘的脑不太靠谱,俗话说:兄为父。既然是嫡亲妹妹的终大事,他当哥哥的怎么可以不多尽一心?而且胤禛一向认为一个人最的关系就是他的家关系。一个家关系都理不好的人怎么堪当大任呢?所以,古人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笼络不着的人注定是一生失败。胤禛在历经几十年的阿哥生涯后最终脱颖而,也全赖他手腕超,博得“至诚至孝”的誉。

    胤禛沉了片刻,便向薛王氏打听她的乘龙快婿贾宝玉及其家的详细况。

    薛王氏心里有些纳闷,儿到底是没有全好,最起码,记和以前比是差远了。这贾宝玉的事,她平日里在家里还说得少了?不说多了,隔个两三天提起一回总是有的。更何况,她和嫡亲的二贾王氏虽然不能见面,彼此捎东西捎话什么的倒是常有的事,儿怎么是一副完全没有印象的样

    胤禛默不作声听完薛王氏关于贾府和贾宝玉的介绍,确认:“也就是说,贾府自宁荣二公为太祖皇帝立赫赫战功之后再无显著功绩,其后人都是靠着祖荫过日?贾家再没有过一个靠科考晋弟?”

    薛王氏说:“科考这个嘛,除了天生的聪明外,还是需要一运气的,可能这贾家人运气是差了。不过,贾家的两位老爷,上都是有官职的。赦大老爷不用说,世袭的爵位,还要去考什么功名?你姨夫嘛,本来是可以科考的,是当今圣上怜恤老臣,特别赏了个官职,这些年也爬到正五品了,还算是不错的。”

    胤禛心想如果那姨老爷贾政真要是有学问有才,被皇帝赏了个小官,肯定不会这么甘之如饴的吧(就好像本来可以考北大的,结果被保送到二本了,一般人都会不愿意的吧),结果人家还当得兴的,可见是个没志气的。一般来说,没志向的人也不会有多大的才华,估着这家伙就是去参加科考也就是个垫底的角,正好皇帝善解人意,赏了官儿,也算是可以在祖宗灵牌前代得过去,在别人面前也好竖起一指遮羞吧。还有,贾政虽然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个芝麻绿豆小官,但是,他可是一直在京城当差啊,只要心灵活有,也不至于搞了这么多年搞得发都白了还只是个五品官啊。正如孔所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到了儿都有了的年纪还籍籍无名的贾政,看样这辈就算是代了。

    胤禛又问:“那贾宝玉会不会读书呢?”老爹什么的都还不打,这个,本尊息才是关键。

    薛王氏说:“呵呵呵,这个我倒不好说了。要说那孩倒真是个聪明的,看书什么的都是过目不忘,就是聪明没用到正途上。”

    薛王氏又给胤禛描绘了一众人所述的贾宝玉,听得胤禛直皱眉

    胤禛从鼻里哼了一声,又想到这样是对母亲的不敬,连忙坐直了,说:“听娘这么说,儿倒是觉得那贾宝玉并非良。贾宝玉生惯养都在其次,他将来能不能安立命才是本。他自己不往正路上走,往后个坐吃等死的膏粱弟也就罢了,还要大发厥词,嘲讽人家辛辛苦苦读书举业的人是‘禄蠹’,简直就是不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