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 分卷阅读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舍得闺女嫁去,不知什么时候就盯上西李家的银海了。堪堪等人家到十岁,就偷偷摸摸找了李银海他爹定了亲事。

    李家是后来迁到周家庄的,正觉自家在村里势单力薄,能跟周家村的里正家联姻,那叫一个一拍即合,都要乐疯了。

    等村里人知的时候,两家已经正式了定,动作快得让人都没反应过来。虽然很多人看不上李家家境普通,枝不繁叶不茂的,但是挡不住另一群疼闺女的大老爷们扼腕叹息,灯黑啊,他们怎么没发现还有这个好女婿人选,里正就是诈。

    果然等周柳儿嫁过去,李家一家都要把她供起来了,日过得不要太舒心。这也是周氏动了这个想法的缘由。

    周德山也有些心动,可惜的是,“村里的外姓人就那么几,也没有合适的孩啊。”摇摇,不是谁都有德书大哥的好运气。

    “村里不是还有不少了五服的吗?不行就......”

    周德山赶打断了婆娘的话,“净胡说”!赵氏也知自己是异想天开了,想也不可能。不说同姓不婚,就那些人家往上一扒拉,二三百年前还都是一个爷娘呢。她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我明天还是跟娘商量一吧,看看附近几个村有没有合适的,离个十里八里地的也没啥,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将来来往也便利。”

    第二天用过朝,赵氏就到正房找婆婆,把自己和男人的想法简单提了,“娘,二丫说小也不小了,这亲事也该看起来了吧?您见识多,就受累帮二丫寻摸一吧。”

    周看不上儿媳妇的急切,“你急什么,好姑娘还愁嫁不成?二丫这次也算了脸,你就等吧,要不了几天媒人都能把咱家门槛踏破,咱娘俩就等着挑吧。大丫嫁去好几年了,我跟前就剩这么一个孙女,怎么也得给她挑个四角俱全的姑爷。”

    说来也是一桩巧事,周老太太刚撂这话没一个时辰,媒婆王氏就登门了。一门看到在院里喂的周琳,对上迎来的赵氏就是就一顿夸,“呦,这就是你家闺女吧?盘条儿真顺,还这么能,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好手。”

    听得周琳一阵好笑,喂个而已,都能看她会持家了?这大娘可真是会说话。

    等了屋,赵氏端了一碗糖,还有一盘满月酒剩的炸果招待王氏,媒人向来就不好得罪的。虽然知王氏登门的目的,赵氏还是故作不知,“难得嫂过来,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随便用。”

    王氏没有把赵氏的话当真,她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这一盘,估计没有十文八文拿不来。再想到院里看到的那位娘灵灵的惹人,也难怪蒋家了大钱来请自己。要知她可是方圆二十里最好的媒人了,手太寒酸了她是不会轻易应的。

    想到这里,她亲亲地坐到赵氏边,“妹啊,我是来给你喜了。上湾村的蒋家千恳万求托我来为他家的求娶你家的丫。就是蒋铁林家......”

    赵氏虽然兴这么快就有媒人上门说亲,但是作为女方总要端着一。更何况对方是不是真的像媒人里说得那样好,合适不合适,都不能轻易结论。因此,推说闺女还小,想再留一段时间就婉拒了。

    王氏并没有灰心,诚心求娶的人家,不会因为一次拒绝就放弃的,只要她回去在蒋家人面前把今天看到的形一说,不用添油加醋,就保证他们会再求自己上门。说心里话,周家这娘给蒋家还是委屈了。不过真嫁过去的话,也有别的好,娘家势,姑娘家在婆家的腰板就一些,也少受挫磨。

    前脚送走王氏,后脚赵氏就耐不住地跟婆婆说了今天这事儿。别看王氏在的时候,她端得像回事,其实心早已呼雀跃了。

    也难怪她这样表现,实在是第一次有媒人这么殷勤地跟自己说话,说得还是一个听起来不错的男孩。周虽然看上去比儿媳妇镇定多了,但是眯起的还是了她的绪,慢悠悠地说了句,“急什么,后面好的多得是,咱慢慢挑。”

    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陆续也有几家托人上门说合,只是看来看去,总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个家里条件虽好,但是家里太远,不考虑;那个家里就一个寡母,看得儿似的,儿又是个孝,嫁过去铁定受气,也划掉;还有个先死了媳妇想续娶的,虽然大手笔愿意拿八两银彩礼,赵氏更不愿意。自己家好好的一个黄大闺女,怎么能门就给人当娘,他们家又不是缺吃少穿要卖儿卖女。怎么就没一个挑不病的呢?

    一家商量了一,觉得也就一开始说的蒋家有些靠谱。虽然家贫了一些,但又不是饭都吃不上的人家,况且男丁又多,只要勤快,日总会好起来的。

    虽然穷不是问题,只是赵氏想想那家三个儿,就有些疼。她是最清楚的,妯娌之间相向来不容易。自己大嫂除了尖,有时说些酸话,但总得来说人还不错,算是好相的了。就这样十几年来,也没少闹气。

    蒋家大儿媳听媒人说是个利的,但里如何谁也不清楚。过几年小儿媳妇再过门,上面是嫂,面是弟媳,闺女这糯的,夹在间岂不是要吃亏。

    虽然初步考虑了蒋家,周家人并没有主动示好,要是诚心求娶自家闺女,蒋家总会再托人来的,要是不来,就再等等,反正女儿也不算太大,好饭不怕晚。

    不过趁着个时间,周还是先指使大孙(周磊小名)找上几个的本家小孩,去上湾村打探一蒋家的真实况。万一人家再登门,应不应也能给人一个准话了。

    这说亲前着人打探对方的况,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儿了。只是怎么打探是有技巧的,要是随便找个人家自家的人打听,那嘴里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要是不小心问到个跟人家里不对付的,两句话坏人一桩好事的先例又不是没有。

    因此,最好找些半大小,混到同龄人间,不著痕迹地打听说亲的这家风评如何,小伙本人品如何。就这家里老太太还不放心,又托相熟的老妹,拐了几弯去打听蒋家的事

    三五天后,撒去的网都收回来了,周家人综合了各得来的信息,认为蒋家家风还算清正,小伙,就是家里条件差了。自家闺女从家里日好起来,哪吃过什么苦,这要是嫁过去,一年到也不知能沾几回荤腥。就算娘家肯贴补,一大家住在一起,一斤也不知能不能贴到自己姑娘上二两。

    就在周家想把蒋家局时,二次登门的王氏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让周家顿时放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