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 分卷阅读4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女,都是给人带财带禄带福运的,你和她多亲近,她就更能旺你。她若信佛,那更好了。若不信佛,也可多念诵经书,这都是为你积福积德,回去以后务必叮嘱她,不好轻忽放过了。”

    太孙并不信佛,但老人家拳拳之心,如何好违逆?他恭敬地应了来,“回就问她去,我看她也信佛呢,手里倒是有好几串佛珠。”

    “那就更好了。”皇爷龙颜大悦,“连太孙妃、太孙嫔,都让她们敬起来。心诚则灵,这话是再不假的。”

    两祖孙一路闲聊到这里,后的事也就说得差不多了,太孙用完了心,便服侍着皇爷去谨殿忙活那些该忙活的事儿,这些男人的事,也就不消多说了。

    #

    至于徐循,也开始渐渐享受到了连续两次都能过夜的好。她自己是没什么觉,但从人们的只言片语来看,现在她屋里的人,去办事那就更顺畅了。大家都在一个院里生活,总有些琐事得分先后,以前人家都默认把徐循这边的要求给排在最后,比如说三个人一起要就一壶,徐循经常得等。现在,供给了太孙嫔,她屋里就有了。何仙仙因为才回来,倒变成了最后一个。

    还有一些人们自己放饭拿月钱的事,都琐细的,现在也是办得更顺畅了。反正,她这个主,一屋人都跟着沾光。倒是徐循这边,有觉不大,她和何仙仙还是老样,从前何仙仙有的时候,她如何待徐循的,现在也还是照旧。到了太里,她也还是那个刚的小太孙婕妤,并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张娘娘赏的两样东西,除非请安,不然徐循一般不来。

    她唯独就是担心自己屋里的几个人在外面得意惹事,所以格外和嬷嬷们叮嘱了几次,让她们千万束住了,几个嬷嬷都笑着让她尽放心:“咱们屋里,没有那样轻狂的人。”

    期间皇太孙还又去了一次,等他回来以后,徐循上的压力就更轻了,先后过去伺候他的何仙仙、孙玉女,都过了夜。其孙玉女还连续三天晚上在太孙屋里歇着,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没有谁多说什么。

    徐循非但没有妒忌,还觉得自己自在得多了。这别人比她得的节奏,她是很习惯的,也能理得很好,可到她比别人得的时候,她总觉得有气弱气虚似的。现在回到了她习惯的步调,徐太孙婕妤还满意的。她觉得太孙的气氛,也更加祥和了。

    很快,这个夏天就到了尾声。等到七月初,三宝太监贡的那批珍宝,也终于赏赐到了太孙里。

    ☆、算学

    其实徐循在赏赐来之前,已经见过了三宝太监贡的好东西——起码,是见过了它的单

    三宝太监西洋,是极大的盛事,徐循听说西洋的时候,上码去看闹的人,都被挤去淹死了好几个。也因此,虽然徐循就住在雨台,三宝太监也是从京城发,但她本就没赶上这场闹。那时候,她也还小呢。

    第二次发的时候,还是从京城走,徐先生和赵举人结伴去了一次,回来都说场面非常盛大,那个船比见过的所有东西都大,就是人也真多。赵举人带上两个家去的,到了那里,家被挤散了,倒是两个先生还没失散。等船走了,在港寻了半天也只找到一个家,另一个居然就这样再不见人了。抛孤儿寡母,没了营生好生凄惨,还是徐师母给主持了再嫁,方才不至于离失所。等到几年以后,那家才回来,却自家是被人裹了上船,后来船不及,只好在海船上足足了有两年的苦工,好在吃住全包,倒是攒钱来。在海外也试着拿货回国来卖,颇为挣了一些家事,倒闹得原来那个娘,又抛了新夫回来和他一起过。在雨台一带,了好久的谈资。

    再之后几次海,船就不从京城走了,只是每次回来,雨台这里的货郎都会相应地多卖一些西洋事,也不时有听一些传说一般的故事,譬如某人砸锅卖铁随船西洋生意,回来后三两年间就成了富等等。徐循家里又不是生意的,听听也就罢了,三宝太监西洋,对徐循来说也就是这些意义了。倒是了以后,提起这西洋,大家都兴奋的——这三宝太监是为了朝廷,为了天家的西洋,你说都走得那么远了,能不带好东西回来吗?

    皇爷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得了好东西,他还能不分着赏给亲人啊?对各地的藩王,要显示天家的恩,对三个亲儿生的那许许多多的亲孙,要显示皇爷的大度,对后妃嫔那还用说吗?皇爷的女人,当然得享用最好的供奉了。三宝太监带回来的各式珍玩,皇爷可能也就是看了看单,然后大笔一挥,就给宗人府(藩王)、司宝监(皇皇孙)和张娘娘(后妃嫔)来分了。

    徐循陪着太妃、太孙妃和张才人请安的时候,张娘娘刚得了单,在那和几个尚计算份额呢。太妃一门,便笑着说,“是我来得不巧了。”

    张娘娘没有叫走,也没有叫起,大家当然都只能就班地给她请安。连张才人都不带有什么特权的,张娘娘也没放,而是带着笑意说,“什么不巧啊,我可不明白了。”

    三个辈都是格稳重的,倒是徐循还稍微活泼一儿,她看太妃有不好接话,就主动笑着说,“这会儿过来,不显得像是和您讨赏来的吗?”

    张娘娘就移开神,扫了她们一,她的角微微地向上一翘,说,“你们不过来,难就不赏你们了?一家人,避讳这么多什么,都吧。正好也能帮着我打打算盘。”

    一行人就只好依序就坐,徐循得了殊荣,被张娘娘叫到边搂着,张娘娘把半边都靠在她上,一边听人报数,一边懒洋洋地拨算盘。

    “各宝石五十六匣,”尚局的几个尚在看单,“上等五匣,一匣二十余枚。”

    说着,便有人拿了五个匣过来,张娘娘让太妃等人都上来帮忙清,最后了,“一百二十三枚上等宝石。”

    “等四十匣,一匣三十余枚。”匣都是一样的,说是等,是因为这个宝石的大小肯定是比上等的要小很多,相应的也就没有上等那样珍贵少见了。“共一千二百三十六枚。”

    “等十一匣,一匣五十余枚,”尚掀开匣看了看,摇,“都不甚可观,只镶嵌个扇坠儿、鞋儿罢了。”

    张娘娘还是令人把它清来,一共是五百多枚等宝石。然后还有千斤香料,千斤的木材,以及数百匹的新鲜料,数十斤功效各异的补品。其实论大类也不太多,张娘娘也就是大略清来,一共是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