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朝的一年四季 - 第11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到谢临洲来,薛大人笑:“方才还同你师傅说,这梅香混着温泉的意,倒是比京城里的梅园多了几分意趣。方提到你,你便来了。”

    谢临洲颔首,笑了笑,坐在李祭酒旁的位置,“此倒是个闲聊的好去。”

    凉亭在梅林央,四八方都是梅,在午后的泛着细碎的光,风一,落梅簌簌,飘了几片在几人的肩

    客了几句家常话,薛大人看着儿小心翼翼拈去梅的模样,忽然转向谢临洲与李祭酒,语气里带了几分郑重:“李兄,临洲都是科举的栋梁,今日有件事想请教。晏儿明年便满十五了,我想着让他场试试乡试,不知二位觉得他如今的学问,还差些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虽为夫,但对自家小儿多的是不自信。

    闻言,谢临洲的目光落在薛承晏上,今日早一早他们几人闲聊之时,这少年虽不多言,却总在听大人谈论诗文时悄悄记着,神里满是认真。

    他斟酌片刻,温声:“早上见承晏写的《咏梅》诗,字句间颇有灵气,只是议论稍浅。若想备战乡试,不妨多读些史论,学着以史为鉴谈时政,再者,策论的章法还需再打磨。”

    李祭酒也附和:“临洲说得在理。乡试不比童试,考官更看重经世致用的本事。我看晏儿心思细,可让他多关注民生疾苦,比如近年南方的患、北方的边粮问题,这些都是策论里常考的题目。平日也可让他多写几篇策论,我与临洲都能帮着批改。”

    他家几个儿,只有二儿在读书一事上有天赋。

    薛承晏听得连忙躬行礼:“多谢谢叔、李伯伯指,承晏定当好好用功。”

    薛大人见儿懂事,脸上的笑,正想再说话,却见李大人忽然收起折扇,语气添了几分严肃:“说起明年,还有件大事要提,前几日得到的消息,明年开,陛旨选秀了。”

    这话一,院的气氛顿时静了些。

    谢临洲微微蹙眉,他知选秀不仅是选妃嫔君,世家女哥儿也可能被选担任女官、君官,或是指婚给宗室弟。

    没过一会,他的眉便舒展开,他谢府,府上只有他与阿朝两位主,他们又没什么很亲近的亲戚。此事与他无关。

    薛大人则沉:“如此一来,京里各家有适龄女儿的,怕是又要忙起来了。不知这次选秀,陛是侧重品德,还是看重家世?”

    他心无比庆幸,自己已经给薛少昀定亲事,如今只需将事告知夫郎,让夫郎给关系好的几乎人家一说。

    李祭酒叹了气:“没有的消息,只说要‘选贤淑以充后,辅教化而安宗社’。想来品德与家世都要考量。不过的章程,还要等年后礼的文书来才知。”

    他对孩皇家没那个想法,现如今,他家适龄的哥儿、姑娘,需趁文书来之前定亲事。

    风又过梅林,落梅更多了些,薛承晏望着飘落在温泉面的梅,忽然小声问:“那,若是被选上了,是不是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跟着父亲和大人学诗文了?”

    这话让几人都愣了愣,随即谢临洲温和地拍了拍他的:“傻孩,选秀是针对女、哥儿的,与你无关。你且安心准备乡试便是。”

    薛承晏松了气。

    李祭酒则笑着摇摇,指了指枝最艳的那朵红梅:“不说这些烦心事了,咱们今日是来赏梅的,快瞧那株胭脂雪,今年开得比往年更盛。”

    话音刚落,他便伸手虚引,带着众人往那株胭脂雪走近。

    雪已经停了,他抬手最繁茂的那簇梅,笑着对谢临洲说:“临洲你瞧,这胭脂雪倒比我在自家院亲手栽的要几分。”

    他十年前在自家后园栽来的胭脂雪,往年最多开个七八分,今年满枝满桠都是,连枝都被压得微微弯了。

    他们几人是在前几日在李副府上探讨年底放假事宜,顺带吃个便饭之时,赏过一番。

    谢临洲走近几步,抬望着那满树红梅,化的雪珠挂在上,红得愈发鲜活滴。

    他微微颔首,笑:“师傅,你这倒是谦虚了,此是梅树乃是得了温泉汽的滋养,才得这般繁盛。前几日,在您府上见到的胭脂雪想必今日也开的更旺了。大致是,层层叠叠,淡相宜,比寻常红梅更有韵味。”

    没在官场混迹多久,他现代只在宴席上学到了些,因此赞赏的话都刻在了骨里。

    “临洲说的不假。”一旁的薛大人也凑了过来,目光在梅枝间转。

    他们这边还在对梅,梅林观赏。

    另一边,阿朝想着自己不能继续睡去了,起到铜盆边舀了勺温洗脸,冰凉的激得他瞬间清醒。

    “该去找襄哥儿和少昀了。”他一边念叨,一边抓起搭在衣架上的的天青大氅披上。

    他记得早上闲聊之时,李襄说过要在小院东侧的阁里练字,薛少昀大概率会跟着凑趣。

    刚走房门,便见石板路上落着几片红梅,雪不知何时停了,光透过云层洒来,在上镀了层浅浅的金光。

    年哥儿跟在他后,轻声:“梅林的梅开的好,少爷与少君回来歇息时,外刮了风,梅飞的四都是。”

    阿朝明了,随一问:“可知晓师娘他们在什么?”

    年哥儿:“回少君,与他们的仆从一块用膳之时,听到的,李夫人与薛夫郎计划午打吊,拉了赵公与赵少君。”

    阿朝“嗯”了一声,顺着青砖路往东走,约莫走了一刻钟,就听见阁里传来纸响。

    他加快脚步,推开半掩的木门,果然见李襄正坐在桌前,手里握着支狼毫笔,桌上摊着一张写了三分之二的字帖,旁边的薛少昀则趴在桌边,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神却飘向窗外的梅树。

    “你们俩果然在这儿。阿朝笑着走去,阁里生着炭火,意扑面而来。“还以为你们会定去别的地方玩呢。”

    他凑到桌前一看,李襄写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迹虽还带着几分少年的青涩,却已有了几分飘逸的韵味。

    李襄见他来,放手腕:“你可算醒了,我爹他们去梅林赏梅,一时半会回不来,我们几个到底嘛好啊。”

    薛少昀也直起,晃了晃手里的玉佩:“我刚还跟李襄说,要不要去梅林那边瞧瞧,说不定还能捡几朵好看的梅回来瓶。没想到李伯伯他们在那边,他们若在我们肯定不能玩个尽兴。”

    他叹了气,又坐在榻之上,了块桃酥送嘴里。

    阿朝:“不能去赏梅,我们玩别的就是了。”

    李襄把最后一个字写,“不如我们三个人也打吊,拉上他。”他指了指站在阿朝旁的年哥儿。

    几经周转,最后吊没打成,三人约了去闲逛。

    他们也没想到,此番闲逛能听到这般大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