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朝的一年四季 - 第3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朝见状,连忙摸了摸自己的袋,却发现门时没带钱,不由得有些窘迫。

    他不是没带钱,是压没想着带钱,他在王家这份若是来带着银钱容易让人生疑。

    王华看了他的窘迫,笑着从荷包里掏一枚铜钱,递给阿朝:“来,把这个给老艺人。”

    她上也没带多少银钱。

    阿朝接过铜钱,快步走到老艺人面前,将钱轻轻放筐里,老艺人笑着朝他,说了声‘多谢小哥儿’。

    等杂耍班收拾东西离开,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阿朝还意犹未尽地回张望,嘴里念叨着:“火真好看,还有那个踩竹竿的哥哥,太厉害了。”

    王华笑意盈盈,低声:“喜的话,以后若是再遇到杂耍班,咱们还来看。趁三房的人都不在就来。”

    阿朝用力,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此时日已有些偏西,街面上的行人依旧不少,只是多了几分归家的匆忙。

    拉回自己的神识,阿朝看了看天,说:“时候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不然家里该惦记了。”

    今日失态,他想,回和表来可要矜持,可不要让人看了笑话。

    王华应了一声,忽的想什么,开问:“我不是跟你分了半串糖葫芦,你方才来寻我时怎么手上拿着两串?”

    阿朝早就给自己寻好了借,“是我领的,有大善人在门布施,我凑上去瞧了瞧,人家就递给两串糖葫芦。”

    他原本不想将谢临洲送给他的糖葫芦分给表,但仔细想想对方对他也好的,他便忍痛割

    王华没多想,“这样啊,倒也正常,近年多的是大善人乐善布施。”

    她将阿朝给她的糖葫芦包了起来,计划拿回家去给爹娘尝尝。

    夕把青石板路染成的橘,阿朝攥着啃得只剩竹签的糖葫芦,脚步轻快地跟着王华往王家走。

    刚到院门,就见王老太太和王雨正坐在老槐树的竹椅上择菜,竹篮里的菠菜沾着傍晚的,翠绿得晃

    “哟,你可舍得回来了,我在家里盼的脖了。”王雨抬瞧见他们,立刻放手里的菜,笑着起迎上来,目光落在自己手上,低声:“可记得买糖葫芦给我?”

    她这个年纪要在家帮忙活,昨夜和商量了就让后者去。

    王陈氏和王老大去地里活,王老爷去串门,家只有王老太太和王雨。

    阿朝咧嘴笑了笑,两颗小虎牙,没听他们妹二人的话,洗净手坐在小扎上摘菜。

    王老太太见他比寻常的开心,随问了句:“阿朝啊,在城玩的如何?可开心?”

    阿朝低摘菜,闻言抬起来,回答:“开心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王华就嘴:“可开心了,我们遇上杂耍班表演了,那场面,比赶集时还闹。有个汉火,一张嘴就是一条火龙,火星在半空炸开,吓得阿朝直往我后躲。”

    阿朝涨红了脸没有否认。

    王老太太瞧着他们的笑脸,自己心里兴,喊王雨:“雨啊,去屋里端晾好的酸梅汤来,你爹娘待会也该回来了。”

    三房去参加宴席,他们也能歇一会,喝好。若是换平时,定会闹起来。

    酸梅汤用海碗装着,王雨拿了饭碗来,每人盛了半勺。

    王老太太:“今夜老三他们回来睡觉不回来吃饭,阿朝啊,待会你烧的时候烧多一些。”

    听此,如闻噩耗,王华的脸垮了来,“,我们明日要嘛啊?”

    阿朝捧着酸梅汤,竖起耳朵听。

    王老太太:“上山摘果,挖野菜,砍柴。去地里看田,去城里买菜。”

    这个时候,山林野果,野菜成熟,农会在劳作间隙采摘,野果可鲜或晒储存,野菜可补充粮,若山林附近还有河,还可以捕鱼、捞虾来改善伙

    每到蔬菜旺收期,王家人便会每日采摘成熟的蔬菜一分自,一分挑到京都城的‘西市’‘东市’或城郊集市售卖。

    同时卖完菜回来便补速生蔬菜,为秋季蔬菜供应准备。

    阿朝晓得看田这等轻省的活计不到自己,上城买菜这等‘招摇’的活儿更是不到自个儿,他想明日要去山上,能吃个肚浑圆。

    每年,他最这个时候,能从山上采摘一些新鲜的果,藏着,夜里肚饿了吃。

    王华张张嘴,刚想声便被王老太太打断,“我跟你们爷爷都合计好了,看田和看家就老三一家,去城里售卖蔬菜菜就我和老,阿朝你跟你大舅他们一块去山里。”

    明明早就知晓事的结果,这会听到,王华还是难免失落。

    阿朝没什么所谓反正什么,他都是要的,只是活儿多活儿少而已。

    正说着,王老大扛着锄从地里回来,刚放,就笑着凑过来:“听你们说得闹,今日城有啥新鲜事?”

    王华立刻来了神,放酸梅汤,手舞足蹈地讲起来:“爹,我跟你讲,有两个人踩着竹竿翻跟,竹竿比我还,他们站在上面跟走平路似的,还能翻着跟换位置!还有人会转碟,手里转着好几个碟,胳膊一甩,碟就飞起来,又稳稳落在另一只手上,看得我睛都不敢眨。”

    阿朝静静看着他们二人闲聊,将摘完的菜拿走,自己走到庖屋准备膳。今夜的膳什么,王老太太已经准备好材就差人去

    不省的王老太太如何想的,三房一大家不在,吃这般好,葱油饼,冬瓜排骨汤,虽说没几块排骨但也有个味儿了。

    除此还有码在笼屉里要蒸的红薯。

    葱油饼虽是叫葱油饼,但王家的况可不能多放油。阿朝着王郑氏教他的法,先从准备好的面里舀两碗。

    那面是去年秋收后自家磨的,筛得不算细,还带着些细碎的麸,蒸馒、擀面条都用它,实惠饱。

    他将面倒在陶盆里,又往灶膛添了两柴,等铁锅里的冒起细密的白汽,便舀了小半碗面里,左手扶着盆沿,右手拿着竹筷,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动。

    “别倒太急,面吃慢,得搅到没有面疙瘩才行。”王郑氏的话还在耳边,阿朝搅得格外仔细,直到盆里的面絮都沾着汽,乎乎地聚在一起,才停,伸手蘸了,把面絮成一个光溜溜的面团。

    面团有些,他想起王郑氏说过‘面饺面饼’,葱油饼要烙得外酥里,面团就得稍些,便没再加,只盖上一块洗得发白的布,让面团在陶盆里‘醒’着。

    王郑氏虽然偷懒耍,但厨艺是真的好。

    趁着醒面的功夫,阿朝去院角落的菜畦里香菜。他想到王郑氏说过,加把香菜碎,能让葱油饼的香味更特别些。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