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13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康顺来到笼岛这里, 已经一个多月了,他的住所就在新泉县建好的几间泥房里,每天除了给郑地虎上课之外, 于康顺也是没有一刻闲着的。他要到各村去, 统计如今村民们的文化平、年龄层次、别信息, 来计算着新泉县需要多少老师, 而他们又该在哪里上课,吃什么、住什么, 每日拿多少文的工钱, 以此来决定有多少老师能在本地招聘, 多少老师要回本土去运人过来。

    这话实在是说到了于大郎的心坎里去了!百年大计,当然是要以教育为本!了四年的教书先生,到现在成了县教谕(教育主任),于大郎早就不去想什么‘外’的科考了,他不但在叶仲韶、张天如等名士来到买活军之后,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科举上所能取得的成就,而且也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兴趣。

    每当看到这样的一幕,于大郎便打从心底地微笑起来,这是他于这份工作最迷恋的成就,这么多的人——在六的政策和他的努力之,把自己的世界历史地拓宽了,从前实在的生活,推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虚构,但却又对现实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去,读书识字,曾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现在谢六把它变成了一必须,于大郎觉得这世上大概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买活军对教育的重视,是从谢六这里传承来的,谢六只有对农事和教育会过问得非常细致,县学教谕上去的每份报告都会细看,甚至能看得语法上的错误,数据上的疏漏,每个县学教谕上任以前,都能拥有亲自面见她的殊荣,买活军在云县的学校上刷的标语,闪耀在台阶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教育是买活军的底气!教育把知识传播到所有人上,给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打上了厚实的基础!教育,是买活军的王之基!

    现在福建过上了好日,怎么能不把一家人都带来?对这些农来说,哪怕已经知了买活军这里喜提倡分家,但分得开的是法律上的关系,分不开的却是自古以来固的观念,一家人、一族人便该互帮互助,互相带挈。

    因此,从去年到今年,买活军这里是有一个的,但也不意味着山上的田地就会被荒废,从邻近的江左、两广那里,涌来了许多佃,他们都是从省界那边的地主手逃过来的,这些山村的居民们默认他们来接收自己的田地,甚至特意去通风报信,告知他们村落要搬走的消息——有一分是因为舍不得这么好容易开垦来的熟田,另一分是因为他们可能原本就和佃是亲戚。

    除此之外,当然他也享受着走到哪里都被看一觉,于大郎教过很多学生,他们大多数人,不什么工作,境遇如何,见到于大郎,都是恭恭敬敬发自心地叫一声‘于先生’,于大郎有时在日常起居上不得不加以注意,他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学生们行安排了优惠——这些学生们或许从前大字不识,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多么的愚笨,他们知,而且会格外敬重真心为他们着想的先生。这对于大郎来说,有时候是个颇甜的烦恼,他偶尔买东西,还要托人去办,免得不由分说就被便宜了不少,自家还不知

    以前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不肯白白把土地给山里人,山里人呢,也不知有这些无主的土地,现在况既然已经和以前不同,那么又何必住在山里呢?山来耕这些好地不好吗?用买活军教导的新办法,的地比以前少,产却得多了,傻才不愿意呢。

式,这不是鼓励大家来推翻她的统治吗?

    他便把自己的疑问表达了来,“难这里也藏着什么我不明白的理吗?”

    这是新泉县教谕应当承担的一项工作——教谕在‘外’本是闲职,除了县学, 每年的县试之外, 并无太多事, 但在买活军这里,教谕真可以奔波到让人一年晒黑不少,于康顺现在所的这些, 他在福建的同行们也一样在, 而且比他更辛苦, 因为新泉县的盘还不算太大,垦荒没有垦到山里去,福建八山一一分田, 很多村落寄居在山里, 和外界通非常不便, 到现在都没有修通泥路,教谕去这样的村里摸底只能跋山涉,吃的苦的血半不比当兵好。

    县官希望自己治的人上升,农业主任也希望产量上升,修路队希望去修路,勘探队要去勘探矿产,买活军这里的矿很多,彬山早满员了,现在各地的矿山、矿井都在加开凿。既然大家都要去,那你为何不去?你若是没有个很正当的理由,那这份工作就可以不用了。

    当然,福建现在也在开展搬迁活动,将许多百姓搬迁到平地或者脆来笼岛居住,这里面的理,在报纸上是讲得很明白了,现在讲究耕细作,每个人耕的土地比之前少,再加上多年来的兵灾、瘟疫,平地上的人员缺也很大。

    于大郎喜这样的觉,胜于在外经过十年寒窗,考个士当个小官,如今他是可以坦然对自己承认的,尽来说,于大郎是不折不扣的地主阶级,但他却更喜如今这样的生活,阶级只是一个人生活的开始,于大郎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用地租供养自己的生活方式,再者来说,地主阶级似乎对自己这个阶级也没有什么自觉,更没有什么公约,因此于大郎并不觉得自己背弃了什么,他反而觉得自己在买活军治得到了发展和步,不论是他还是他的家族,日都过得比从前好了很多。

    如果有一天, 连十八芝这样的江湖大豪都开始琢磨政治课本理了,那便说明买活军的统治,实在是很成功的……

    他就是喜教人,时至今日,于大郎可以诚实地承认,‘好为人师者,莫过于我于大郎’,有时候他甚至都觉得自己的俸禄拿得心虚了,因为于大郎从散播知识这件事本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快乐。他实在是喜这样的景象——本来十以上的算数便要掰脚趾的农人,现在也会列竖式计算了,乡时,村闲坐着的老妪,手里拿着针线,时不时地眯起睛看看一边的话本,嘴里喃喃地念诵着本上的善恶报应故事。

    买活军对于吏目,宽容而又不宽容,宽容在于给他们的钱是很多的,至少比以前要多,而且不拖欠,而且福利好,但不宽容之在于他们很重视对工作的考,开除人也不糊,第一批吏目很多已经被开除了,他们多数是老官府的吏目转变过来的,还不适应新官府的节奏——新官府本就不愁没人来吏目,他们原本的优势是识字,但现在买活军这里哪个人不识字?

    去兵的义弟平安,便不说了,父亲、母亲现在都在临城县吏目,父亲已经从临城县县令的位置上退来了,现在主抓临城县的治安,算是半个闲职,母亲在临城县医院上班,顺便还学了几手,闲暇时

    各地的人都在发疯一样地往买活军这里涌来,对于官府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对教谕来说,还是满让人绝望的,因为这意味着永远降低不了的工作量,永远不能不去的山村——怠工这是不存在的,因为会去这些山村的,不止教谕,其余吏目都是要去的。

    人上人的消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1】【2】【3】【4】【5】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