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13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犹龙只觉得多年块垒,仿佛都被浇透了,他一站起来,四走动,有些激动地说,“仲韶,说得太好了!这就是《何赛》的好啊!这也是贴近百姓的好,不论是从补贴来讲,还是从后声名来讲,这都是好无穷的事,顺时而动,自然是时来天地皆同力。九成以上的百姓,一识了字,他们要看什么戏,读什么话本,这是多少的补贴——且这些反映百姓的作品,从前从来无人写的,今日由我等肇始——仲韶,难你还不明白什么意思么?青史之上,难还留不我们一笔?”

    “原本的诗词歌赋,是不厌其烦、不厌其巧、不厌其难,如今的话本小说,是不惧其平、不惧其俗、不惧其简——如此,方才是如今的大势!”

    郎舅二人对视一,已是都看了彼此心的意动,又听得书房门吱呀一声,沈宛君走了来,双目放光,鼓掌笑,“听君一席话,更胜十年书!冯老之言,我完全赞成!仲韶,你还是辞职太早——我们老习惯,在家闭门造车,不知外风云涌动。原本你去乡教书还好,能多增些见识,知们的变化,现如今一旦辞职在家,耳目便立刻闭了起来。”

    谁不喜钱?谁不想要青史留名?哪怕是只为了这两个,便已能让多少人心动,更何况,冯犹龙所说有理,于创作来说,这是一片完全空白的领域——全新的题材!这是让多少创作者狂喜的东西?难北调就只喜金戈铁,南曲便只喜佳人?拓展创作领域,几乎是所有作者的本能!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诛心了,但叶仲韶和沈君庸都没有反驳,而是默不作声地听着,看起来似乎他们也有相似的,只是不如冯犹龙说得明白——他毕竟是因为被告过文字败坏风气,而要去外地避祸的人。冯犹龙对于‘文字通俗’的拥护与渴望,是和风雅的叶、沈两家有本不同的。

    冯犹龙这才明白刚才叶仲韶是为何慨,原来是他辞职太早,以至于不知《何赛》在农村的声势,小看了这个对手。听了沈宛君话,又知果然沈宛君在戏社之,说话也有份量,要更改创作方向,并非是只说服叶仲韶、沈君庸便可,只怕还要和沈宛君、沈曼君乃至叶昭齐等才女多番恳谈,他亦是欣然一笑,起让座,笑,“沈夫人,惊才绝艳,多年叹服,缘悭一面,日后还要请沈夫人多多指教!”

,有‘吃饭睡觉,便是文章’——买活军这里,更用拼音来简化了它,真正到了贩夫走卒、农妇农夫,也都能谈吐有,便证明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学会它,这本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

    沈宛君忙,“冯老太客气!我是久仰大名,更曾捧读《古今小说》,手不释卷,不想今日在买活军这里相逢,竟可正式相,还请冯老不吝赐教,多指我们这些闭门造车的乡汉!”

    “在国朝,文字属于一成左右的统治阶级——你以为识字的人有许多,有些落魄潦倒,似乎并非是想象统治阶级的样,那是因为你们并没有真的接到人数更多的不识字的人。识字的人有许多,只是国土广袤,国民万而已。”

    冯犹龙追寻着他新学会的说法,以买活军的吻来说他的思想,“而文字脱离了神圣之后,将会立刻到百姓们的生活之,开始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纵使一开始浅近俗,亦不必羞涩,因文字已经不再是‘仓颉造字鬼神泣’一般,拥有神的东西,完全成为了一普通的工。这是好事啊——任何东西,越是神圣,掌握的人就越少,当它人人都可以及的时候,才会因此变得普通。”

    叶家平日的确住在吴江乡,因此沈宛君如此自谦,冯犹龙自然不免再客气一番,不过的确两人谁也没想到,虽然此前都住在姑苏,而且叶仲韶和冯犹龙还是好友,但沈宛君和冯犹龙却是毫无来往,反而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县,两人能坐在一起纵论天文坛大势,可见世事之奇,莫非如此。当各分宾主坐,重新议论这创作新风,应当如何实践。

    “然则文字本,不分雅俗,亦并不斯文,不过是一记载事和思绪的工而已,对于文字的专营,只是封建社会如同专营土地一般,为了维护自统治而自发的一行动。文字神圣,掌握了文字的人便跟着神圣,于是统治阶级只要确保被统治阶级不识字,那么他们的统治便永远是神圣的,这无非也是王、霸的手段。”

    名利双收,人谁不愿?从收的正当来讲,买活军这里,已经完全抛弃了理学的影响,公然便承认了望的必要,叶仲韶既然已经得其三昧,此时又怎能不心动?而沈君庸竟至于去账房,尽他或许还有别的用意,但也足见早已放了原本的门之见。

    “对!”

    于文艺而言,最难的其实是提纲挈领,指明方向,这往往也是最令创作者迷茫痛苦的一个阶段,一旦确信了未来方向大势,便自然谈兴大起,各自灵迸发,又彼此指正,竟夜之谈都不嫌久,谈到傍晚,沈曼君、张华清也来了,还有老相识吴氏兄弟,一行二十余人叫了两桌菜来家里,也不分男女,戏社的坐一桌,未社的坐一桌,可见云县这里民风已颇随意,亲戚男女间混杂来往,已是寻常。

    “要反映百姓的生活,自然要去主动采风——这新戏啊,要好唱、好看、好演!”

    “如今这声腔唱的形式,

    “但承认这一,对于书生来说是很难的,我想虽然自古君劝学,而买活军这里教育的普及,几乎算是儒家心大同之治的程度了,但这样的境况,恐怕会让许多人心隐隐十分失落。因为他们失掉了因识字而带来的许多特权,是以尽人人识字,但对于买活军这里,却有斯文扫地之叹,仿佛这里象纷呈,是令人极为不安的末法时代。”

    沈曼君是这群人最早来云县的,因为她的职业,起到在人脉间居协调的作用,她对于冯犹龙的看法极为赞成,并邀请他形成文字,向《买活周报》投稿,又指《何赛》的成功,的确是由于作者之一张宗,时常去民间采风,关切百姓疾苦,对于百姓间常见的矛盾、喜悲了然于,才有了这样杰的选材。

    因此,也只有他能看到《何赛》的魅力,“但在买活军这里,统治阶级不再是地主——至少是所有劳动着的活死人,文字再不需要维系自己的神圣,于是对于‘文以载’,便可以新的解释,文以载——文可以载,也可以通俗,可以娱乐,所有存在的事,都有落于文字记载的资格。”

    理虽拗,但逻辑是分明的,叶仲韶,“老龙,你接到买活军的课本以后,越发是如虎添翼了——以文字而通俗,并不亵渎斯文,而顺文字扩散之势而为,主动化繁就简,不再炫技,不再追求青于蓝胜于蓝——而是以浅近贴切为主,反映那九成人的生活……”

    “而在买活军这里,文字属于占了人九成以上的统治阶级——即是劳动者,那么文字的面貌也就截然不同了,在国朝,学识只是统治阶级的玩,经由它产生的任何收都不正当——但在买活军这里,学识不再是自我炫耀的东西,而成了劳动的资本,如此一来……以学识生产的效率会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