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10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有的三司衙门里,办公的地方特别仄,光线也很不好,只够少数人使用, 买活军的吏目数目很多,习惯了在开天窗的大空间里办公,这样才有光线,不然当真是午三以后衙门就不必办事了——堂黑得连字都看不清了,办什么事?

    府衙门建好之后, 就该掂量着省衙门放在哪里了,这个衙门短期都是谢双瑶驻跸的地方,她要么驻扎榕城,要么驻扎泉州, 别的地方地理条件比不上这两个城市——主要是港太小, 云县港现在都不够用了, 鹭岛也是,本就不大,这年又修不起大桥,把盘都占满了也不够用。

    考虑到榕城好歹还有个鼓山挡着,比较不容易被台风侵袭,谢双瑶是倾向于在榕城驻扎的,省城衙门选址在乌山之外,甩开了原本的老城区,新的泥小楼一排排都在建,衙门里档案库也建好了,百十个吏目在抄录整理府库里的典籍,但谢双瑶对那些数据兴趣不大,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是胡编来的。她更宁愿相信买活军自己吏目在几个月的调查结果。

    “居民收的确不,月收平均在九百块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一分老百姓拿的还是最低工资。”

    统计居民收和生活支,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在后世,这分工作被给专门的统计局来,从收、支到婚育、生产,官府会兴趣的数据都得由专人来统计,否则官府对于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是前一抹黑,也就谈不上推什么针对的政策了,谢双瑶在人手一步扩充之后,也意识到必须由受过训练的专人来负责工作了。否则基层吏目肯定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光是负责组织农业生产、扫盲学习,调解百姓矛盾就已经够忙的了,若说没事还要有意识的收集各数据,那真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一批统计科吏目走上任之后,带来的便是很翔实的报告,榕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被缩到了报告里,他们的统计是经过两方面验算的,第一,选定地区,对样本细的分析,第二则是和官府的实,两方面的数据大的要对得上,譬如说榕城的人是五万人,月收平均九百块,大概六成人受雇给官府活,那这里官府每个月的工资支大概就是6750万元,折合成银是六万多两,若是账本上只算了三万两,那可就大了,不过若账本的支是七万两,那便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六万多两,大概也就相当于叶家可以帮买活军养两个月的榕城人,那些架势人家那里榨来的银养个半年没有问题,延平郡王府得到的银又能个半年……当然,账不能这么算,榕城百姓拿了钱,要吃要喝要买衣服,大多数钱还是会到买活军的池里。

    买活军的米、面、盐、衣服、蜡烛……什么东西都是自产,也都在赚百姓们的钱。此外,他们还从海外拼命地通过奢品易赚钱,买活军的账面实在是不缺钱的,这也才能支撑得起他们豪奢的基建投资,修路、扫盲,这是两样最大的投资,其余的投倒是都能见到回钱,譬如说盖房,虽然盖衙门是自己的账,但盖住房这里的赚可就大了,利扯一扯,公用设施的钱可不就赚来了?

    “唔,城里搞基建,大多数的钱还都是外地人赚走了。”

    谢双瑶看了报告,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基建期间,的活比较主要都是建筑方面,但是城里的百姓,愿意卖这份苦力气的不多,这里又没有港,能在城里安家的,要么是生意人,要么是地主,要么就是原本的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基本都愿意钱给我们,继续原本的行业,生意人呢,如果不和我们生意,这几年日也很不好过,他们对未来更忧虑。”

    “地主的后人,肯放的不多,就业局限更大,收也普遍偏低,但城里的生活成本,自古以来都是较的。这样收低、支,购买望自然低迷了。”小吴也看了端倪,放文件总结,“总的说来,榕城府稍微有份的百姓,都很难从买活军城这里得到好,所以他们对买活军的态度也较为冷淡抵,要说去超市看看闹可以,捧场买东西,那就敬谢不了,他们或许还更喜到熟悉的小店去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