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 第11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循牵过她的手,如上好的玉石一般把玩着,似笑非笑:“这就得问谢生了。”

    他与谢昭之间,原也算说得上话的朋友。只是自横一手与萧窈定亲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便微妙起来。

    谈不上仇大恨。

    但并不妨碍谢昭时不时给他添堵。

    崔循三言两句讲了原委,恶意揣度:“兴许他以为,你我之间会因宿卫军的归属生嫌隙。”

    萧窈顿觉一言难尽,沉默片刻后,没好气地笑了声。

    崔循:“卿卿以为,谢生不是那样的人?”

    “我只是在想,”萧窈轻轻勾着他的小指,扯了扯角,“是不是给你们的事太少了。”

    不然何至于还有这逸致?

    崔循失笑,抬手拥她怀,低声:“我只在你这里歇一刻钟。”

    平心而论,近来朝得用之人没谁是清闲的。

    尤其年节前后,士族之间总难免会有推脱不掉的往来应酬,再加上朝积压着的政务,为数不多能活的人自是忙得不可开

    萧窈与崔循朝夕相,知他有多劳累。听此便有些心,抬亲了亲他的角。

    崔循似是愣了,随即抚上她的脖颈,顺势加了这个吻。

    萧窈自己先挑起来,再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到最后了大半,虽不知究竟消磨了多久,但总是要比一刻钟上许多。

    她取了帕,慢慢拭着开的脂,看了会儿崔循,最后将目光放在书案摊开的公文上,聊起正事。

    “萧巍应当不日就要离京,返还江夏。”萧窈轻叩着书案,“我虽能拦桓维,却拦不了他,不然恐适得其反。”

    崔循饮了,声音恢复些,平静:“扣他也没多大用。”

    桓大将军重视桓维这个悉心培养的,投鼠忌,因而有效用。

    可江夏王孙众多,虽立了萧巍为世,却并不非他不可。若真有谋逆之心,绝不吝于舍弃这么一个儿

    萧窈清楚这个理,微微颔首。

    “桓氏,江夏王孤掌难鸣。”崔循,“纵他当真发狂,兴兵谋反,湘州兵

    也足以抵挡,威胁不到京都。”

    萧窈随即:“我已去信告知晏游,令他多加防备。”

    “既如此,那便将心放宽些吧。”崔循觉察到萧窈绷的绪,修的手指拂过她眉,提议,“公主难得来建邺,你陪着她一去,散散心也无妨。”

    萧窈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何时皱了眉舒了气,向他玩笑:“怎的还撺掇我去玩?你应是那等再严苛不过,十天半月也不给一日休假的先生才对。”

    “公主看我的目光已不大对,若是如此,恐怕真要认为我苛待了你。”崔循,“安心去就是,万事皆有我在。”

    萧窈了句“好”。

    见崔循便要起离开,又似是想起什么,连忙叫住他。

    崔循及她游移不定的目光,有些不解:“还有何事?”

    “你这里,沾了我的脂。” 萧窈扯了扯他的衣袖,示意崔循矮,拿了帕为他拭。

    崔循眸稍黯,探究的目光落在她脸上。

    萧窈被他看得心虚起来,辩解:“我只是觉着,你这般模样好看……”

    所以方才一直没提醒。

    时风气以柔为,郎君们平日里的衣着打扮皆致极了,甚至还有如女郎一般敷粉涂朱的。

    萧窈向来欣赏不来这,尤其不喜上香气重得几乎叫人过去的郎君。但方才见着崔循沾了胭脂,红齿白的模样,只觉风绮丽,实在好看极了。

    只是若这么说,倒像是将崔循这样一个矜贵的世家公比作那等“以侍人”的优伶。

    饶是信开河惯了,萧窈也没好说

    崔循听萧窈话未尽之意,眉间尽是无奈,抬手她的脸颊:“卿卿倒是见识广泛。”

    萧窈抿了抿

    崔循又问:“从前是在何见的?”

    萧窈笑而不语,替他净,先一步起:“我找姑母去……”

    崔循却压着她的衣摆不肯松开,似笑非笑问:“你喜那样的?”

    萧窈瞥了知今日不给个代怕是难离开,稍一犹豫,低在他耳边甜言语:“我只喜少卿这样的。”

    柔及耳骨。

    崔循怔了怔,反应过来时,她了裙摆溜之大吉。

    自学重建开始, 公主每回年节到建邺来,总要特地到此来。

    并没什么事,只为四看看。

    萧窈听了崔循的提议, 忙里偷闲, 挪半日陪姑母门散心。

    冬日里, 山间难免草木萧条。虽说学附近皆费心修整过,清溪两侧遍植梅, 终究不似夏那般生机盎然, 郁郁葱葱。

    车碾过山间路途, 缓缓而行。

    萧斐倚在窗边看着一路过来的景致, 透过路旁萧疏的树木望见远的湖泊, 忽而问:“那湖的莲, 夏日开得可还好?”

    萧窈在栖霞山住过许久, 对学附近再了解不过, 还曾带着青禾去摘莲蓬,见过夏日里半湖莲的景象。

    闻言, 当即了声“很好”。

    听她话若有似无的怀念,又笑:“姑母有此一问,想是从前来此游玩过。”

    “不独游玩。”萧斐轻笑,“那些莲,原就是我昔年令人移栽来的, 想着夏日荷风, 正宜泛舟其。”

    萧窈托着腮:“姑母对学仿佛颇有。 ”

    她起初以为,这只是因为追念宣帝的缘故, 但看着仿佛不只如此。

    萧斐被她这一句勾起回忆来, 沉默片刻,地叹了气:“修建学, 重振太学,是我年少时向父皇言提议之事……”

    彼时宣帝采纳了她的建议,也允准她参与其

    此后几年,萧斐大半力都耗费在此事上。

    奈何那时的局势比现在还要难上许多,动辄掣肘,先被世家那些老狐狸们为难,后又遭逢战,到底还是荒废来。

    耗费无数心血的事没能成,山雨来,时局动

    萧斐心灰意冷之,避居羡。

    宣帝驾崩后皇位几经更易,本该在上的天倒像是朝生暮死的蜉蝣,总不久。或是备受辖制,有心无力;或是得过且过,醉生梦死。

    谁也没想起过这桩旧事。

    直至重光帝登基,才又有了重建学的想法。

    虽说磕磕绊绊,亦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朝着想要的方向迈几步。

    萧窈不知当年,惊讶过,挽了萧斐的手:“虽说没能成,但若非您当年安排的打了底,如今再,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