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 第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第二日,这位传闻的“班大家”,班漪来了朝晖殿。

    她看起来不过三十余岁的年纪。

    石青的衣袍,通并无金饰珠翠,只一绾发的玉簪,腰间系着白玉禁步,走路的步轻而缓。

    仪态优,目光沉静,像是不皱的

    萧窈不自觉的连呼都放轻了些,客客气气地问了好。

    “公主不必拘谨,”班漪从袖一锦盒,双手予她,温声笑,“圣上聘我为公主的女师,初次相见,我也为公主备了份薄礼。”

    萧窈愣了愣,又了谢,这才打开那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盒

    锦盒,躺着一支凤羽金钗。

    样式还算致,但并非什么贵重至极的稀罕件。

    萧窈看过,正要由翠微收起来,班漪却动手拿起了这发簪。

    “这是早些年偶然得的件,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有玄机。”班漪修的手指抚过簪,向萧窈展示,“公主看这里。”

    “发簪,可藏银针。”

    “只要机括,便可将银针。”

    萧窈目瞪呆。

    她在晏家的表兄们那里也见过不少暗回知,竟还有这样致的玩意。

    更令萧窈惊诧的是,班漪竟会将此当送她。

    难不应该是什么孤本、名画吗?

    班漪:“昨日侍来时,我向他问过公主的喜好。”

    六安自然不会说公主琴棋书画都不大通,只言辞委婉地提到,公主在武陵时喜投壶、箭。

    “我虽有许多藏书、金石拓片,但思来想去,应当还是送这个最为得宜。”班漪将金簪放了回去,“是个还算致的小玩意,能博公主一笑就好。”

    萧窈已经笑得眉弯弯了。

    她从来都是个吃不吃,初见就对班漪印象极好,加之拿人手短,接来的功课学得也都还算认真。

    几日相来,她也逐渐意识到,班漪的确与钟媪不同。

    钟媪在时,若是她说错、错什么,总会拧起眉,一板一地纠正,仿佛在教一个极不成的学生,时时刻刻等着纠她的错

    班漪并不会如此。

    无论她问怎样的问题,班漪的态度始终都很随和,不会言辞凿凿地否定她,而是会掰开碎给她讲明白了。

    这日,班漪讲至“德容言功”。

    萧窈搓着书册一角,虽未曾开,但不认同的意思已经写在了脸上。

    班漪看得真真切切,扫过书册上那几行,笑问:“公主可是有何异议?”

    “我,”萧窈沉默片刻,还是没忍住开,“我只是想,学这些有什么用呢?”

    班漪这些年教过不少女郎,也答过不少闻询,但这样新奇的问题还是一遭听到。

    她倒并不以为忤,沉思片刻,缓缓:“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既为女,也为他日嫁后侍奉辈、夫郎……”

    萧窈几乎已经能想到她接来如钟媪如一辙的说辞。

    班漪却话锋一转:“以公主的,若是低嫁,这些确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就好比公主,无论是她招的那个赘婿还是外宅养的,自然谁都不敢跟她提这些。

    “可您要嫁门世家,那境便如天大多数女一般了。”班漪叹了气,问她,“公主可知,世家娶妻看重什么?”

    萧窈心对此有模糊的概念,但并没答,只静静听着。

    “最要的,自然是姓氏、家世。”

    婚姻结两姓之好,是真真切切地意味着,自此之后两家息息相关,共享所拥有的资源与承担的风险。

    故而就算是士族之间,也分三六九等。

    “若是家世略差些,如有名声也能抵上三分,或是才名,或是贤名。”班漪看着前这个貌动人、却又天真不驯的小公主,柔声,“您的文辞如何?”

    萧窈:“……”

    阿文辞极好,词赋信手拈来,可她半都没学到,着实没什么天赋。

    重光帝也是清楚这一,才着人请了班漪,想借此给她添几分“贤名”。

    “这世上,男总有许多条路可以走,女却大都困于后宅之,一生从父、从兄、从夫……”班漪合上书册,微微笑,“公主若有得选,也是幸事。”

    萧窈哑无言。

    心好似堵了团棉,却又沉甸甸的。

    班漪被请来为萧窈授课,是住在,每旬回家一日。

    到了休沐这天,她晨起陪着萧窈临了两页字,放了笔,这才告辞:“今日便不再留旁的功课了,公

    主也可歇息一日。”

    “好,”萧窈着手腕,起送她门,颇为羡慕,“夫人慢走。”

    班漪见她的模样看在里,想了想,停住脚步问:“我家住毗邻平湖,如今梅开得正好,正宜煮茶赏,公主可愿同去?”

    萧窈都亮了,连连

    有班漪作保陪同,重光帝自是无不应的理。

    萧窈这次不必乔装打扮。

    翠微还专程为她重梳发髻,上了妆,杏桃腮,上也抹了燕支。

    她肌肤本就生得雪白莹,稍一装扮,便显得明艳动人,是个极貌的女郎。

    因要门的缘故,翘着的嘴角就没放来过,也盈着满满的笑意。

    这样鲜活而灵动的女郎总是招人喜,就连班漪都多看了两,又觉着重光帝兴许是多虑了。

    这样的样貌,哪家儿郎能不动心呢?

    班氏算不得名门望族,所住的宅院拢共二三十间屋舍,但收拾得很是雅致。白墙黛瓦,青石铺地,心侍的草木恰到好缀其,相得益彰。

    而在平湖另一侧,是极为豪奢的一人家,远远看去院墙绵延,竟足足占据了一整条街。

    班漪循着她的目光看去,适时讲解:“那是谢家。”

    谢家是真真正正的大族,萧窈现在还记得,自己记他家族谱时的痛苦,到现在也没能背完。

    印象最的,是后来听六安提起的轶事。

    说是谢家那位三郎,也就是与崔循并称“双璧”的谢昭,是谢公当年落在外的嗣,后来才认祖归宗。

    如今是名正言顺了,但当初为着此事,生的事端并不算少。

    谢夫人不悦,起初并不肯应允。

    但时风气以貌取人,谢昭生得极为众,自幼天资聪颖、成章,又得松月居士青收为学生,带在边指教导。

    说是“芝兰玉树”,并不为过。

    最后谢翁亲自发话,认了他,此事才终于尘埃落定。

    早在来建邺的路上,萧窈就看过谢昭的画像,知他相貌佳。但直至今日在渺烟亭偶遇,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