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 薛家长子 - 第13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终究不能再继续拖去,尽非常舍不得手权柄,但若没了命,一切都只是空谈。

    考虑了一日,皇帝定决心:禅位!

    两日之后的大朝会,皇帝拖着病坐在龙椅之上,颁布了一圣旨。

    太监总当众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世祖皇帝遗志,嗣守鸿基、统御万方,四十又二年矣!

    赖祖宗承佑,天地庇护,海承平,仓丰廪实。朕夙兴夜寐,不负祖宗重托。然朕秋日力渐衰,安能久踞神,恐失为君之德……”

    百官心剧震:只听一个开他们便知,这居然是禅位诏书!

    没有人想到皇帝会禅位,毕竟皇帝将消息瞒得很好,众人只知不好,况一无所知。

    古往今来,哪里有皇帝愿意主动退位?除非不得已,哪一个不是握着手里的权利直到死去?

    皇帝这一招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愣怔过后,一个个都打起了神,提着心等着听后面的容。

    其尤以投靠了五王爷和七王爷——也就是大分官员更为激动,决定他们前途的时候到了!

    两位王爷本人更不必说:斗了那么久,结果便在今日了!

    即便努力掩饰,二人脸上还是不期待、兴奋、张之

    皇帝冷看着底众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庞,他的儿、他的

    臣工。

    他已经垂垂老矣,老五和老七则意气风发,而大臣们也早已各有新主,只等着他这个旧主让位,踩着他平步青云。

    人未走,茶已凉!

    皇帝心冷笑,无论如何他现在还是皇帝,一任君主的选择权还在他的手里,只看他们等会儿还笑不笑得来。

    太监总略显柔的声音继续:“朕之四,温良忠正、勤政民……”

    后面的话众人已经听不去了,除了一小分已经归属四王爷的人,大分人都是茫然加无措,没想到皇位居然会落到四王爷上。

    不是五王爷,也不是七王爷,而是从前并不起的四王爷。

    明明皇帝并不看重他!

    不!

    说到看重,许多人被权势富贵迷了的脑渐渐清明,发现了其不对,纵观皇帝给四王爷的那些差事,或是麻烦、或是无用,从前他们都不看在里,且当作皇帝不看重四王爷的证明,如今看来,那分明是对四王爷的考验吧?

    能站在庙堂之上的没有傻,只是从前在山不辨方向,如今来再看,自然事事分明。可惜也不过是失败者的事后诸葛之举罢了。

    皇帝就这么扔一个大雷,把所有人都炸得外焦里

    五王爷和七王爷自然不服,甚至试图反抗,但是皇帝只是老了,不是傻了,他对权利的控制从来没有放松过,再加上四王爷手,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把五王爷和七王爷党羽压了去,之后只要等四王爷上位,该贬斥的贬斥、该拉拢的拉拢,渐渐分化便好了。

    消息传到外,也是几家喜几家忧,薛家立时便炙手可起来,都知四王爷很看重薛虯,从前只当这是上级对级的赏识,如今看四王爷手的样,显然并非他们想象的“没有野心”、“毫无准备”,那么为他心腹的薛虯又参与了多少呢?

    这可是从龙之功啊!

    薛家一时门若市,但这还不算完。

    十日之后,在太和殿举行禅让大典,皇帝退位,移居万园养老。而四王爷登基为新帝,暂时依旧沿用盛元年号,等到明年再改年。

    新帝登基,一件事自然是尊父亲为太上皇,德贵妃为太上皇后。其余嫔妃也加封太妃。

    其次便是册封四王妃为皇后,嫡团哥儿为太

    关于是否要立太,新帝也曾犹豫过。并非对团哥儿有什么不满,只是见过前朝夺嫡之惨烈,在新帝看来,太便是一个活生生的靶,稍不注意便可能被人扑上来撕碎。

    相比之,可能换一立储方式更妥当。

    但考虑过后,皇帝还是决定立团哥儿为太。虽说大庆皇位贤者居之,但嫡继承制乃是传统,团哥儿既是嫡,表现得也足够聪慧能为,还得到太上皇的喜,若不立为太,只怕旁人多有揣测,认为新帝对团哥儿甚至皇后有意见,更有甚者以为他在以此对抗太上皇便不好了。

    大不了他注意些,不给其他皇机会便是了。

    封完后与皇亲宗室,接来便是大臣了。

    薛虯第一批收到圣旨,新帝封他为文远伯,五代始降。

    薛虯封爵

    薛虯封伯的消息一,众人自是看到了新帝对他的看重,但也有相当一分人心生不满。

    在他们看来,薛虯虽是皇帝的心腹,且或许在夺位过程帮了皇帝一些忙,但他于朝政上并没有太大的功劳,之前倒是有个记账法,但不是给他升官作为赏赐了吗?

    薛虯于朝政上无有大功、朝时间又短,还没有家族势力支持,凭他的功劳,给他升官或者多赏些钱财也就罢了,何至于直接给一个伯爵?

    若皇帝只凭喜好封赏臣,那他们可要好好说了!

    朝堂上议论纷纷,要皇帝给个说法。

    没有人想到新帝登基后与朝臣的第一次锋居然是因为薛虯,向来君与臣的关系都是此消彼,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倘若君王势,便是君主大权独揽,臣安安分分当个好属;若君王立不起来,那大臣们也不介意分薄皇帝的权柄,个风风光光的权臣呢!

    新帝刚刚登基,众人对他还不够了解,自然要先试探一二,正好了薛虯这件事,便被他们拿来大文章。

    倘若此次皇帝能够弹压住百官,他便能初步树立威严,倘若不能,便是他在这场风,以后要多费许多心思才能挽回这次的损失。

    好在皇帝早有准备,并不惊慌。

    他先是任由百官议论了几日,借此好好观察了一众人的立场,心里有数后才给封薛虯为伯的理由:玻璃和法!

    法古已有之,看过农书或者对农业有了解的人都知一些,这法能有效提产量、保持地力,如果用得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薛虯梦里的那个世界,法在农业历史一直起着大作用,但不知为何这个世界却很少有相关痕迹。

    或许百姓凭借经验在着类似的事,但一来不够系统专业,二来普及范围非常小。而农书上虽然有相关记载,但多半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的作方法,而能看到农书的多半是不用农活的人,不会费大量时间和力去研究,愿意费心思的百姓又看不到珍贵的农书。

    如今四王爷在薛虯的帮助,耗费几年时间研究科学的方法,一经推广,粮产量必然大幅度增

    至于说玻璃……比起法它没那么重要,但也只是与法相比罢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