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 第5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文字游戏,玩的便是才思捷。

    沈江霖脑海搜刮了一遍,尝试将周文王同不如鸟联系起来,但是周文王乃周朝奠基者,历史上记载的都是他的贤名,是孔孟推崇的君王,是孔的“三代之英”,有了先贤的肯定,这篇文的基调就绝对不会在批判周文王上。

    若是如此,又如何能将二者不突兀的联系起来,甚至可以作一篇有立意的文章呢?

    突然,沈江霖脑海灵光一闪,上提笔,在稿纸上写了自己的破题之语:“人既不如鸟,则需俯查本心,以之当耻,习文王之德。”

    沈江霖的意思是,人如果都当的不如鸟,就要自己审视自己的本心,要有廉耻之心,学一学周文王的才德,改过自新才好。

    如此一来,便是将这个拗又莫名其妙的截搭题给妙地串联了起来。

    破题破的好,文思便如泉涌,哪怕随着暑气的蒸腾,号舍越来越上的衣服早就贴在了后背上,鬓发间也都是若隐若现的晶亮汗珠,只是沈江霖是一个一旦心无旁骛一件事的时候,是可以忽略外界环境的人,哪怕刚刚还被臭气熏的,一旦他陷了这忘我之境,也是能短暂地忽视掉这些让他不适的气味。

    沈江霖思维捷,写起文章来便快,别人都还在抓耳挠腮,想不明白到底该如何落笔的时候,他一篇文章都已经作完,开始誊写了。

    沈江霖作完的时候,抬起才发现,大分人才开始皱眉书写,写写停停、删删改改,显然是写的并不顺畅。

    沈江霖倒是希望自己写的没有那么顺畅,此刻已经过了午时,天是最的时候,要等到未时才会收卷,公布第三试帖诗,沈江霖还要煎熬一个多时辰,实在是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现在已经到了饭,沈江霖也带了一些糕原本准备充饥的,只是如今哪里有胃吃的?就连清,也只是打开竹筒略微沾了一而已。

    沈江霖发呆枯坐。

    有玄字号的考生抬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年纪颇小的考生正坐在号舍里发呆,也不见提笔,恐怕此题太过难了,把人考倒了,已经放弃了吧。

    这个时候,一个兵丁捂着肚匆匆从沈江霖边经过,往着茅房的地方去了。

    沈江霖有过目不忘之能,虽然刚刚只看到了一面,考场上所有的兵丁都穿着一样制式的军服,但是沈江霖还是一就认了此人,上午的时候也去过一回。

    这是吃坏了?

    还真是哪壶不开,非提哪壶,沈江霖有些哀怨地看着茅房的方向,捂着鼻实在是有些难以忍受了。

    沈江霖是百无聊赖,一只手托腮,一只手捂鼻,脑里尽力想一些七八糟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大约过了两刻钟时间,那个兵丁才从茅房里来。

    沈江霖半阖着双,看到他匆匆从自己面前经过,叹这人也去的太久了一

    那兵丁状似巡逻似的四周环顾了一番,见这些考生都在低作答,没有人注意到他这边,手早就折叠好的两页纸便轻轻往一个号舍的案板上一放,便径自着刀往前去巡逻了。

    别人或许没看到,但是沈江霖其实刚刚一直在盯着他看,当然沈江霖并非是怀疑他什么,而是一个人在思维发散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一意识的举动,结果就让他看到了不该看的一幕。

    沈江霖睁大双目,犹自有些不敢相信,却与那作弊的考生直接四目对上了。

    两人都有一瞬间的茫然和难以置信,那名作弊的考生在玄字十号房,就在沈江霖的左前侧,沈江霖视力极好,将此人上的表看得一清二楚。

    此人年纪大约二十来岁,量,眉小相平凡,但是上的穿着打扮却显得有些不同,穿着元绸缎直裰,着一个玉簪束发,玉簪是一汪翠绿一般的帝王绿,光这就价值不菲。

    沈江霖原以为此人会担惊受怕,没想到,他了一个让沈江霖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五指并掌,放在脖颈之了一个抹脖的动作,然后比了一个型——闭嘴。

    脸上是显而易见的威胁与嚣张。

    沈江霖有些被气笑了,怎么?这是看到了便要杀人灭的意思吗?

    沈江霖不再与这人对视,转过看向别,那人只以为沈江霖是怕了,无声冷笑了一,提笔将那两张纸上的答案抄录来。

    沈江霖有些能猜到此人为何如此嚣张。

    一来他如今的年纪尚幼,小孩嘛,很容易被这事吓到,不敢发声。

    二来,世人都是先敬罗衫后敬人,他今日穿的只是棉布的阑衫,并没有穿绸缎的衣服,那人恐怕就认为他家世普通,威胁他不足为虑。

    沈江霖没有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绸缎的执念,绸缎虽好,可是在像今日这般的天气,只要一汗,就会全贴在上,形容更加狼狈,丝绸制品密度大,很容易造成不透气的觉,更加不舒适。

    沈江霖上这一,是他央求二沈初夏的,用的是松江来的棉布,轻薄透气、柔亲肤,其实一都不比绸缎的上觉差。

    只不过有些人只是用自己的观念去评判别人罢了。

    过了未时,第三试帖诗的题目也公布了来。

    一题更比一题难。

    牌匾上只有四个字:平仲,君迁。

    以此为题,作一首五言六韵的试帖诗。

    若说刚刚那时文题,大家还能在四书回忆一番,找到相应的字句,那么这首试帖诗的题目,则是脆在四书五经都没有见过的。

    连题目都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还如何笔作诗?

    许多考生,总以四书五经为科考要义,平生所学只局限于四书五经之,再不肯多费一些时间去学习其他知识,而如今,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沈江霖在这里没从课堂上学到过这些,但是奈何他在现代的时候够博览群书,这一次,两个时代的文学创作,跨过了数百年的时间,在此汇。

    沈江霖上就想到了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

    若夫松、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平仲,君迁,只是树木的名字而已。

    这篇《枯树赋》表达的是庾信对于树木由盛而衰,人生无常的慨。

    有了这个为心思想,读懂了这题,方能落笔作这首试帖诗。

    若是题目都没有搞懂,胡去写,不对嘴,就是诗作的再好,也是没用。

    沈江霖写完了一首《无常怀》,时间还绰绰有余。

    那名兵丁这回没有“腹痛难忍”,只见他在另一侧的夹来回踱步,愁眉不展,显然他也没有搞懂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自然没办法再去茅房“作答”。

    时间一地过去,玄字十号房的人急的抓耳挠腮,见实在盼不来人,只能自己开始尝试着写一首。

    而就在这个时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