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枝春 - 第5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华侧躺在罗汉榻上, 真娘坐在她边给保哥儿笔墨袋:“都叫我一声娘了,他要开蒙, 自然要给他书袋。”

    舅家那些给嗣的东西,不能让真娘看见。

    真娘很把保哥儿读书当回事,给他预备了书箱笔墨盒,还在笔墨袋上绣了一簇小小的桂,讨个吉利的意

    她一针针书袋,小猫虎就蹲在她裙面上,一会儿用爪扒拉书袋的绳, 一会儿抓真娘裙上的刺绣。

    朝华趴在大引枕上翻了个:“只是送到隔去读书, 每天来回近得很, 哪用这么仔细。”

    这是朝华给她爹安排的活, 如今院人人有事, 只有容寅还在伤悲秋无所事事。

    得给他分派实事去, 才不至于一日比一日消瘦, 光是每日去请安,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把竹外一枝轩的琴室收拾来,添上小桌小椅, 摆上圣人像, 让爹给保哥儿开蒙。

    那间琴室因琴瑟不能合鸣, 一直空置着。

    容寅答应得很痛快, 明日起保哥儿就会背上真娘笔墨袋, 由母亲送到月门边去“上学堂”。

    父亲到底是士, 给个四岁的小儿开蒙学字还是成的。

    唐妈妈有些担忧:“老爷能肯么?保哥儿还小。”

    “爹的脾气好, 先教了试试看。”朝华那日在祠堂看见父亲牵着保哥儿的手跟他说话, 就想到这个办法。

    跟真娘说的是隔现成就有个先生。

    唐妈妈也跟着:“也好,本来举家了京城, 保哥儿再到族学开蒙也太远了,邻里邻居的省了多少路程。”

    真娘想了想:“虽是借的先生,咱们也得预备束修。这位先生姓什么?年纪多大了?”

    要是年纪大又严厉,可别把保哥儿吓坏了。

    朝华笑了:“是容家的族人,也姓容,年纪嘛,三十五六的样。”

    三十五六的先生最严厉了!

    真娘偷偷跟保哥儿说:“那个先生要是凶你,打你的手板,你回来就告诉我,我们自己在家请个先生。”

    保哥儿不明白,他告诉真娘:“爹给我上学。”

    真娘还以为这就跟保哥儿叫她娘一样,见到像他爹的就喊爹,摸摸保哥儿的

    扭又悄悄跟朝华咬耳朵发:“这可怜孩,什么时候才分得清真假?”

    朝华望着真娘,脸上笑意依旧:“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她是另有所指,真娘却:“也是,叫他知爹娘都没了,这儿也不是他的家,他该多难受。”

    到上学堂那日,保哥儿早早就醒了,穿上新衣,拿上书袋。

    真娘也换过衣裳,牵着保哥儿的手,从和心园一直送到月门边:“保哥儿学堂要乖乖,知不知?”

    “知!”保哥儿大声应答。

    他知上学堂的意思,他还记得阿大,告诉真娘说:“阿大哥就上学堂的,他娘不给他上。”

    他记得阿大对学堂的渴望,所以保哥儿也很愿意上学。

    真娘好奇起来:“阿大是谁?”

    保哥儿颠三倒四的把阿大阿二的事告诉了真娘,他人小,能记得事儿不很多。却记得阿大领他玩,知阿大要把挣到的饭留给妹妹阿二吃。

    还知阿大的后娘要送阿大当工,把阿二送人当童养媳。

    真娘听得泪涟涟,一面抹泪一面追问:“是哪一人家?给他们送去。”

    真娘一哭,保哥儿也跟着红了睛,嘴一扁,一大一小对着泪。

    甘棠赶忙宽:“夫人莫急,已经给了银的,阿大还在读书,妹妹也没卖给别人当童养媳。”

    开祠堂上名的那天,九叔九婶也都来观礼了,甘棠代朝华去招呼过九婶,听九婶说了两句阿大的事。

    九婶还是一回迈容府大门,她先是谢过自家丈夫接族学的事,跟着又笑眯眯对甘棠说:“都是三姑娘的恩典,阿大还在学里读书,上回月考,他是第一。”

    真娘听了,这才收了泪,,念了声佛。

    保哥儿有样学样,自己背着书袋,走到月门台阶上,回冲着真娘摇手:“娘!我去学堂啦!”

    保哥儿一回,就看见爹在月门边的白墙站着。

    容寅透过雕窗看真娘和朝朝送保哥儿来读书,递上厚厚一份束修,虽只是开蒙,也依礼预备了六礼和文房,把这当正经拜师对待。

    等隔墙的人走了,容寅低看看保哥儿,向他伸手:“来,跟爹到学堂去。”

    保哥儿伸手任由他牵住,他仰着脖看见爹的睛红红的。

    学第一天,没拜圣人,也没学写字,保哥儿说了很多话,吃了一肚心回了家。

    他把阿大阿二的事又说一遍,还说娘哭了,又说他给娘摘摘,他还天天跟娘一起吃果

    先生爹笑着问他:“都摘了什么?吃了什么果?”

    保哥儿一样样说给先生爹听,说不清楚的地方,先生爹也不生气,一句一句问。

    “是红的?还是白的?你秋千?”在听说真娘屋檐挂了许多柳叶时,容寅又红了圈。

    这是个风俗,挂柳招魂。

    所有人都觉得真娘是失了魂才会生病的,年年清明都在她窗前廊挂上许多柳枝,希望她的魂能被招回来。

    魂魄齐全了,人也就是齐全了。

    保哥儿天放学回家,他一个字也没学,但他很喜先生爹!

    “先生爹抱我讲故事,先生爹给我糕吃,先生爹还给我嘴。”给他吃过心的手和嘴,在保哥儿的里就是喜他的意思。

    真娘越听越奇:“真的?这个先生脾气那么好?”

    保哥儿,他说不明白,但他觉得先生爹笑起来的时候也不是真的兴。

    真娘听说这个先生那么和蔼,可算放了心,还夸奖这个先生:“必是看我们保哥儿年岁小,才先同他玩的。”

    保哥儿上了好几天学堂,字只学了四五个,诗倒学了好几句。

    书房的小厮说,这些天有小少爷陪着,老爷连饭都能多用半碗。

    朝华笑着伸手保哥儿的

    真娘给保哥儿预备笔墨袋,也给朝华预备去余家作客要带的东西。

    “知府府宴请,带的东西既不能太薄又不能太重。”薄了显得不知礼数,重了又显得太过结,“既是闺阁相,我给你预备些吃针线罢。”

    真娘预备了两匣她自己糕,又备上几盒自己的香粉。

    “玫瑰的,茉莉的,桂,还有这个薄荷的,味清淡,等天了扑上些在领间袖,又清又解乏。”

    都用粉签贴上,一式两份,一份送给余姑娘,一份送给袁姑娘。

    她收拾着东西忽然恍惚:“知府怎么是姓余呢?不是姓黄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