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珩 - 第20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桓城需布防。”

    无论起与否,边境安稳至关重要。

    他要率军讨伐信平君,不日就将启程南,这个要关,边境绝不能有事。留的人选必须慎重,军将的选择也不能随意。

    “何人能承担重任?”林珩停动作,群臣面孔在脑海闪过,走一般。

    北荒之战,新军立赫赫战功,上至将校至甲士,乃至军仆皆有封赏。

    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要扶持新军,也不能忽略三军。这次联军讨逆需从三军调,以免动摇军心引发不满,给人可乘之机。

    “上军,军,军。”

    军素来掌于国君之手。

    幽公时期,勋旧和新氏族互相倾轧,朝堂上闹得乌烟瘴气,军军权始终不曾旁落,这也是幽公最大的底气。

    现如今,这支军队握在林珩手,参照新军行扩充,甲士多达五千人,军仆更要多两千。

    上军勋旧居多,军将官多新氏族。

    两军也在增员,力度不及新军和军,与幽公时期已大相径,不能同日而语。军受到激励,战意昂,逐日趋近烈公鼎盛时期。

    林珩铺开一张竹简,边思量边落笔,一个又一个人名跃然纸上。

    智渊,费毅,雍楹,田婴,娄非。

    鹿,毕犷,赖白,冯胜……

    勋旧和新氏族逐一对照,本该与智氏并举的陶氏被剔除,率先不考虑。

    “三军各取千人,军将择二,副将择四。”

    林珩以笔尖在竹简上勾勒,很快圈几个人名,勋旧和新氏族各占一半,不是故意端,实属于巧合。

    “田氏曾随烈公南,此战田婴可往。冯氏名声不显,其祖源于西南,投晋后发迹,冯胜可用。”

    林珩有意提,任人唯贤,凡有真才实学绝不容埋没。

    田婴善战,驾战车所向披靡,有万夫不当之勇。冯胜心思缜密,专好谋定后动。有他二人在,信平君纵有三六臂也是翅难飞。

    留的人,智氏守晋御北,壬章及八家氏族郎君在西,临桓城有国人镇守,再增兵两千能保无虞。

    好腹案,林珩将竹简放到一旁,决定明日朝会当殿宣读。

    又拿起楚煜的书信,重看关于吴、魏两国的容,想起城抓获的探,目光微沉。

    “魏人潜伏百工坊多载,窃取制弩之法,代价总要讨还。”

    魏间偷走弩箭,在国仿造成功。虽然逊于晋弩,威力同样不小。这是扎在林珩心的一刺,势必要向魏侯讨还。

    “国不接壤,无衅发兵不义,唯有另辟蹊径。”

    林珩单手托腮,笔杆在指间转动,在脑海描绘魏国的疆域,发现兵是策,还可能促使其彻底倒向楚国,使之前的挑拨功亏一篑。

    “该如何?”

    他垂帘,看到铺在桌上的越绢,想到魏国产的一麻,脑灵光闪过,突然间有了主意。

    “此计歹毒。”

    事若成,魏必弱,甚至饿殍遍野。

    走投无路之,魏国求上门,以楚国的作风未必愿意救济,最大的可能是趁机吞并,将魏国的疆域纳版图。

    一旦两国彻底决裂,正可趁虚而

    林珩脑飞转,想法从形渐至完善。

    他取一张空白的绢,提笔蘸墨,落笔成文,洋洋洒洒数百字一挥而就。

    “行此计弱魏,不动一兵一卒,唯商而已。”

    落最后一个字,林珩停笔,待到墨迹涸,仔细折叠起绢布,放一只木盒,落铜锁。

    “来人。”

    他的声音传殿外,桂在门前领命:“君上有何吩咐?”

    “给越国来人,带回给公煜。”林珩指了指锁的木盒,对桂说

    “诺。”殿捧起木盒,恭敬退殿外。

    时近傍晚,薄暮冥冥,天边染上火红。

    信使接到木盒,得知林珩所言,决定立刻动,赶在城门关闭前离开肃州城。

    桂亲自送他走门,目送战驰远,在门前驻足片刻,方才转往正殿复命。

    登上丹陛,走到回廊,他遇见南殿来的侍人。

    “国太夫人请君上前去,有要事商量。”侍人明来意,在殿前等候通禀。

    桂没有多问,先一步殿,禀报信使已经启程,并南殿来人。

    “让他来。”林珩正翻开一卷竹简,也不抬,直接开

    楚煜的来信已经收起,玉简还放在桌上,有字一面倒扣,只能看到光的背面。

    林珩手拿着的并非奏疏,而是来自丰、皋两城的急报,由飞骑星夜送达。

    “商旅过境,疑刺探矿场,捉拿十数。查明齐商,并有上京之人。”

    齐商,上京,刺探矿场。

    林珩合拢竹简,心有了衡量。

    误打误撞也好,有心为之也罢,在铁战场之前,矿场必须严防死守,不允许密。

    无论来者何人,也不背后站着的又是谁,来一个抓一个,一个也休想离开!

    “国太夫人请君上往南殿,有要事相商。”侍人殿,立刻匍匐行礼,额碰地面。

    “大母可言何事?”林珩将竹简推到一旁,看向台阶的侍人。

    “国太夫人言,为大觐准备。”仆人回

    “大觐?”林珩略一思索,当即面恍然。

    自初代天分封,诸侯三年小觐,五年大觐,逢大觐上京朝见天

    平王迁都之后,上京权威日渐衰落,诸侯并起,大诸侯替称霸。在此期间,小觐、大觐虽不断,诸侯对天的态度大不如前。

    当今天早年穷兵黩武,其后索质,犯众怒。各国国君再不朝见,连小诸侯都不上京。

    天放归质至今,这是第一次大觐,关乎是否上京朝见。林珩为一方大诸侯,受封侯伯,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想通背后关键,林珩轻叹一声。

    难怪国太夫人慎重以待,派人请他前往南殿。

    “回去转告大母,我稍后即至。”

    “诺。”

    侍人再次行礼,起后退大殿。

    殿门开启时,光束落殿,在地面投光影。

    光影向前铺展,接近台阶方才停住。

    屏风两侧设有灯盏,金灯盘托起夜明珠,珠光柔和,似朵绽放,驱散日月替之际的昏暗。

    侯伯,大觐,朝见。

    不去则遗人话柄。

    去,此前沦为笑话。

    “计执政还是天?”

    林珩坐在屏风前,凝视灯盘的暗影,瞳孔漆黑,幽暗无底。

    风过廊,呜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