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敌国郡主后 -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9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晋一共也只有七州之地,每一州的三司官都是一方大员,位居从二品。这个品级哪怕放在整个朝堂之,都可称官。每一次三司官的更替,都有无数双睛虎视眈眈,哪怕是居皇位的帝王,也不能轻易地一言而决。

    这次桓悦能轻易地更换整个朔州的三司官,想必是和隐藏在彭向鸿后的那些人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皇帝不在这个南北开战的关卡上大肆清算掀起大狱,而逃过一劫的官宦勋贵们,也要为之让步,付代价。

    风曲一一将话说完,见明湘低,似有沉思之态,便安静的住了,只静静等着。

    明湘听完风曲所说,心想衡思是越发有主张了,恼火归恼火,该拿到手的却一分也不会相让。

    只是彭向鸿后的那些人,如果当真以为让步,皇帝就会放此事,那就大祸临了。

    桓悦在这方面,很有些君报仇十年不晚的意味。他现在不彻底清算,是因为时势所迫,而不是肯大人有大量的就此终了。对方吐来的那些好和让步,桓悦绝不会因此有丝毫念,反而要默默记上对方罪行,等到时过境迁,对方甚至都把自己所犯的罪行忘掉了,就等到桓悦举起屠刀开始算总账的时候了。

    他甚至都不会再拿对方多年前犯的这一桩事来算账,而是要扯别的罪名来,既不沾刻薄寡恩、反复无常的名声,又要让对方付代价。

    明湘禁不住摇一笑,旋即敛去神:“我已经叫雪醅来谈过了,彭向鸿放肆,居然敢指示手杀害采风使,郭氏无忌,收养孤儿为自家私用,这都是不赦的大罪,但采风使遇害,也有采风使规矩不严,纠察失误的过错,勾结郭家的那个采风使,原本例是不该留在朔州的,但采风使没有依照条例重新分派。”

    “还有,采风使在执行任务时,缺乏足够的警醒,采风使队居然孤上路,这就是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虽然条例没有规定,但为鸾仪卫,自然应该警惕——你也要借此告诫玄,从此四品以上的鸾仪卫,外执行任务时需得派人随行,执行任务时,各鸾仪卫至少要三人以上结伴,总之这些规矩你自己看着细化。”

    风曲应是。

    明湘就忍不住叹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几个殉职的采风使,全都追赠一等,给家人赐金,妥善葬,办的风光一,千万不要寒了其他人的心。”

    她眉心,又:“对了,我忘记说了,往后南边战事有关的消息,全第一时间呈递上来,哪怕我在。”

    风曲闻言疑惑:“南边?”

    明湘摇:“现在还不好说。”

    见明湘无意细说,风曲:“是,微臣另有一事,已经和雪醅商议过了,特来禀报郡主——是鸾仪卫,多有殉职后而无家人收殓葬者,往常都是由北司安排,但墓地分散,不便祭扫,难免有怠慢之,是以微臣想借此次安葬殉职采风使的机会,索在京郊买一地改墓园,将无有家人收殓的鸾仪卫尽数安葬在一。”

    明湘对此并不反对,:“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就是了。”

    风曲顿了顿,:“此外,微臣另有一事禀报——此次殉职的其一名采风使不同,本来由其生前熟悉的鸾仪卫送信给其家眷,却被打了回来,其言辞多有不敬郡主之。”

    说到此,他小心翼翼抬起来,悄悄瞟着明湘神:“此人虽昏聩,却有几分名望,微臣担忧为郡主惹来事端。”

    “哦?”明湘终于被他的话引起了兴趣,很是惊奇地一手托腮,风扫过来,“对我言辞不敬?那是什么人?”

    “天底怎么会有这样不通人的爹!”指挥使坐在白的茶房里,恨恨摔了个杯,“儿女都没了,不但丝毫不问缘由,反而写信来破大骂,牲畜尚有怜,此人甚至不如牲畜!”

    一旁的采风使队一看大惊失:“这是新的茶,少一个就不成了!”

    指挥使没好气地白他一,从袖里拽一张信纸甩到他面前:“你自己看看。”

    信上的字迹刀燕尾苍劲有力,着实是一笔尖的好字。采风使队一扫心赞叹,然而等看清所写容,禁不住面微变。

    那俨然是一封断绝亲,痛陈不孝的问罪书!

    作者有话说:

    猜猜问罪书是谁写的

    第106章

    采风使队在朔州经营多年, 自诩见多识广,却也未曾见过如此刻毒,丝毫不留面的父亲。

    “违背父命, 趁夜离家, 是为不孝;婚姻已定,弃家私逃,是为不贞;不遵婚事,背信弃义, 是为不义。丧德败行,与贼为伍,是为无德。如此不孝不贞不义之女,怎堪归吾李氏门墙?业已销籍,去姓名,生死去留皆由天定, 与宗族无。”

    队几乎不忍再看去——不孝不贞不义, 其无论哪一条单独从父亲来, 都足以彻彻底底摧毁一个儿女,将人打万劫不复的局面, 从此生前死后都摆脱不掉恶名。

    他目光一扫,瞥见信纸最末端那个落款,突然怔住了。

    “河李敬慎?”采风使队, “是我知的那个?”

    指挥使这时怒气终于稍稍平定, 他看了采风使队:“就是最有名的那个李敬慎。”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这句诗自《诗经·泮》, 也是李敬慎名字的

    李敬慎本名李延, 少有才名, 是大儒李穆之孙,相传他在经义学问上得了李穆真传,李穆赞叹于后衣钵有人传承,故而沿用了自己得名的那句诗,为李延改名敬慎,寄予厚望,希望李敬慎能胜过其祖。

    然而,先帝登基之前,亦即明宗皇帝执政晚年,诸王角逐储君之位。为天闻名的大儒,李穆成为诸王争先拉拢的对象,卷夺位之争。

    夺位之争惨烈异常,不止一位皇因此而获罪死。明宗皇帝恨膝手足相残,认定诸皇是受了人挑唆,才会酿成兄弟阋墙的惨祸。于是大肆清洗诸皇边近臣,李穆亦受牵连,明宗皇帝本想置他,念在李穆声名卓著,斥其为“心,险恶之徒”,将其逐回建州老家。

    文人最重声名,李穆本已年迈,又遭此贬斥,心郁郁,未及还家,便吐血而死。李穆追随的那位皇,亦在夺位败北死,更无人顾及李穆后名。

    至此,李穆的弟、亲族对朝廷心生不满。无奈先帝是从众多兄弟来的铁血手段,等闲若敢非议朝廷,先帝真敢二话不说把他们全都砍了。于是他们能表达不满的手段也非常有限,无非就是闭门谢客,拒不仕——然而他们忘了,这是科举取士的大晋,不是还未废除察举制的南齐。

    他们不官,朝廷也不缺能官的人。于是李穆最看好的弟儿孙,当真就这样闲置了来,起初或许是没想通,后来想通了,才惊觉年纪已经不小。

    这把年纪了,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