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2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就要远门去了,文哥儿心好得很,谁给他赠诗他都开心地回诗相和,到发时还乐滋滋地扶着船栏杆向留在京师的亲朋好友挥手别。

    官船大多走运河,运河年年都有专人治理,且修得又宽又直,大多数时候都不怕迷航和突发险,连夜里都能慢悠悠地航行,可比靠两条走到西安府要快多了。

    第一站,天津!

    天津这地方古时不叫这名儿,还是靖难之役时朱棣从这里的渡挥师南,才给它赐名为“天津”。

    朱棣登基以后这里就成了大明的天津卫,建城于小直沽,增设左右卫,并称为“天津三卫”。

    天津卫城落成至今也有了九十余年的历史,再熬几年就能自称百年老城了!

    官船抵达天津渡的时候,文哥儿还和谢豆他们讨论起了天津三卫的设立过程,并且把“天津卫城百年庆”记在小本本上。

    有个这么好的噱,不搞个盛大活动拉动天津卫经济实在可惜!

    算算时间,到时他估摸着也就十七八岁,绝对不可能变成一年到不开的社畜,呼朋唤友过来玩耍完全没问题!

    咱要懂得自己创造行机会!

    谢豆见文哥儿两放光地看着天津卫城,一副恨不得上上岸去琢磨“百年庆”怎么搞的模样,只能慨文哥儿想法真是多。

    听听吧,这小才刚来就暗搓搓谋划好几年后的行了。

    李梦和王九思也在欣赏远的天津卫城。他们来的时候也凭着举人份蹭了船,可惜那时候他们都惦记着接来的会试,哪有闲心赏玩沿途风光?

    这会儿能借着外差的机会回陕西,他们都跟文哥儿一样满心愉悦,只觉沿岸的景致都新鲜得很。

    这次领队的人是王守仁,事实上单论官职的话,文哥儿这个当弟弟的起步官职还要略一些,只不过文哥儿才十岁,让他来领队大伙哪里能放心?

    王守仁是去过陕西的,又是文哥儿的兄,由他来领队大家都满意。

    此时王守仁让官船在天津渡停了来,文哥儿还有纳闷:“才刚发,还不用补给吧?”

    本来他还以为只能远远地看几天津卫城来着!

    王守仁:“有人要借个船回祥符老家去,早前已经说好了的。”

    文哥儿一听祥符老家,顿觉有些耳熟。张仑当初给他搜罗稻,不就命人回祥符老家回来的吗?

    文哥儿一蹦了起来,跑到船看有谁上船。

    他才刚跑过去,就瞧见了领着群国公府侍卫的张仑过来了。

    文哥儿没想到这次人这么齐,小时候认识的朋友都来了大半。他乐滋滋地跟张仑打招呼:“你要回河南老家去啊!”

    张仑也笑:“受祖父之命回去办事。”

    天津卫是京畿最为重要的漕粮转运心,目前还是实施军事化理。

    张仑前些天先到这边事务,临行前与人在兵的王守仁打了个招呼,准备乘官船回趟老家。

    以英国公的地位,张家人乘个官船自然是很随意的事。

    漫的航船过程十分乏味,像明末的张岱便写了本书叫《夜航船》。

    原因就是南方网密集,动不动就要没日没夜地坐船。

    夜漫漫,夜航无聊,大伙又睡不着,索围坐在一起闲谈,上知天文知地理无所不及。

    张岱且聊且记,记一本古代文化常识,取名为《夜航船》就是因为这个

    如今才是冬末初,夜后外还是很冷的,文哥儿便地邀张仑船舱里跟大伙一起围炉夜话。

    门第一晚早早睡多浪费,都来吃吃喝喝顺便聊聊天!!!

    我们这艘船上人才济济,怎么都得聊十本八本书来才够本!

    张仑似乎早有准备,取坛香醇的米酒让大家架在炉上温了吃,还备上了松等等果仁以及过年必不可少的香脆麻

    全都是他命人在天津卫搜罗来的适合边唠嗑边打牙祭的吃

    看每个人手边都摆得满满当当了,文哥儿只觉十分动,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张仑也”。

    可算弥补了他不能登岸吃遍天津卫的遗憾!

    王守仁这个当哥的都看不去了,摇着:“等去了河西走廊那边,你可别为了吃的就被人骗走了。”

    文哥儿一脸“你是不是瞧不起我”的愤慨,振振有词地反驳:“那怎么可能?起码得顿顿都有好吃的我才会跟人走!”

    众人都哈哈大笑。

    正说笑间,米酒也快要温好了。比起别的酒,米酒酿起来更简单,而且老少咸宜、全家都能喝,农家逢年过节都来应应节,放翁那会儿便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之说。

    香香甜甜的米酒并不醉人,文哥儿这年纪都能喝一

    他不知从哪掏自己带来的枸杞,颇有仪式地往米酒里撒了一把,那本来就漂浮着酥熟糯米的甜酿看起来顿时就更养生了!

    既然是养生妙酒,那他今天当然要多尝一碗!

    谢豆等人:“…………”

    为了吃的,这小真是什么话都说得来!

    可惜哪怕文哥儿扬言说今晚我们都不要睡,聊着聊着还是开始打起盹来。

    最后还是王守仁直接把他拎去睡了。

    有这么多朋友相伴,文哥儿每天都不觉得乏味。不过四五天的功夫,他们就到了临清。

    船也走了好些天了,便在临清靠岸休整和补给。

    这是终于离开北直隶,成功省了!

    临清辖于山东东昌府,自隋唐时期便建有渡,明朝更是在此地设立了运河钞关,并由派官员直接辖。

    所谓的钞关就是收关税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你不给钱,你的船就别想从这里过!

    文哥儿还没见识过真正的征税过程,船后就怂恿目前正在挂职的李梦带自己去看看。

    李梦觉得文哥儿真是对什么都好奇。

    不过来都来了,作为代表朝廷来外差的官,李梦本也该去看看的。

    “好!”

    李梦

    对此兴趣的人便都跟着李梦直奔设在临清的分司。

    分司的人听闻京师来人了,颇有些惊讶。再一打听,知晓来的是一群小年轻,他们才把心放回原

    考虑到王守仁等人品阶虽然不是特别,家却没一个是简单的,这些人自也没敢怠慢,都笑着来相迎。

    文哥儿很快从分司的人嘴里听说了的钞关税征收程。

    明朝漕运收钞关税不是多少来征收,而是照船只大小来征收,叫船料,也叫“梁税”。

    甭你带了多少货,这么大的船从我们这经过就得收这么多税!

    明朝商税名目极多,有些是住税,也就是当地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