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13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哥儿也分到了两颗,没错就是两颗。他爹说这是糟卤卤过的,小孩儿不宜多吃,所以只匀给他一颗糟板栗和一颗糟地栗。

    用他爹的话来说是“尝个味儿就得了”。

    文哥儿很有些愤愤,可看到还有许多新鲜吃是自己没尝过的,立刻又运筷如飞地尝起先来。

    板栗糟得又香又糯,仿佛一嘴就化在了嘴里,只余满嘴的栗香。

    文哥儿从来没想过板栗还有这吃法,今儿一尝顿时惊为天栗!

    可他爹只给了他一颗,只有一颗!

    文哥儿吃了还想吃,磨了他爹好一会他爹都不理他,只得哼哼唧唧地尝糟地栗去。

    哪怕是一样的法,糟地栗吃着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去格外地脆甘甜。

    文哥儿三两就吃完了,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盘非常怅然,决定以后一定要跟着吴宽去苏州吃个够!

    到那边现卤现吃,一定更原原味!

    他到时候要是吃到了好吃的,绝对不给他爹带回来!

    文哥儿一边在心里计划着该怎么报复他爹一边吃得特别,便是不喝酒也要把大伙带来的酒菜尝个遍,绝不肯错过任何一好吃的。

    饭饱酒足,践行的大才刚开始,古往今来留多少诗章,都是《送某某去某地》,比如有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甭,气氛到了你就得赋诗一首,要不然你这满腔才华该怎么展示给大伙看?

    文哥儿就是来蹭吃的,见大伙酒过三巡以后开始作送别诗,顿时有些措手不及。

    他捧着杯乎乎的,试图把自己的脸儿藏在杯后,不叫他老师和他爹名让他“来一个”。

    谁知他要是没写好,会不会被人拿着嘲笑一辈呢!

    他觉得别人也许事,他三先生一定能来。

    真就是怕什么来什么,文哥儿正琢磨着怎么才能躲过这次作诗呢,就听李东:“文哥儿,你要不要也来一首?”

    突然被老师名的文哥儿闻言连连摇,表示灵没有找上门。

    次一定,次一定!

    李东本也只是想逗逗他,闻言并不失望,乐呵呵地笑着继续叫别人作诗去了。

    文哥儿躲过一劫,很有些心有余悸。散场归家时路过丘濬家,文哥儿便与他爹说了一声,跑去和丘濬说起自己去蹭个饭还要临场作诗的事。

    混吃混喝可真不容易!

    丘濬:“…………”

    丘濬:“你不去不就得了?”

    像他就从不参与这些聚会,要是很舍不得朋友,直接给朋友写送别诗就行了,何必凑那闹?酒到酣来的诗,说不准连自己都不知在写什么!

    文哥儿振振有词:“岂可因诗废!”

    文哥儿又给丘濬讲起吴宽带来的糟板栗。

    糟卤里卤过的板栗又香又糯,太好吃了!

    可惜他爹不肯多匀他几颗。

    好在他已经和他四先生说好了,以后要跟他回苏州去。

    哼哼,到时候他天天写信馋他爹,让他看得到吃不到!

    丘濬:“………………”

    就知这小嘴里没句真心话,上回还说要跟他回琼州去,现在又要跟吴宽去苏州了。难不成为了一吃的,他还要走遍整个大明不成?

    文哥儿兴采烈讲了半天,才发现老丘脸臭臭的,似乎不大兴。他立刻积极哄人:“您放心好了,我吃到好吃的一定带回来给您尝尝!”

    丘濬冷哼:“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一天到晚净想着那吃的?”

    说是这么说,他的脸还是好看了不少。

    老丘,好哄得很!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车翻了,但没完全翻

    第一更!

    注: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自陆游的《文章》

    不知为啥,经常把它记成李白的,并且在后面接一句“清芙蓉,天然去雕饰”

    -

    2朱瞻基扫黄打非:自《明宣宗实录》

    原文:

    给事贾谅张居杰劾奏行在:萧翔等不理职务,惟日挟酣饮恣乐

    命悉之狱

    上谓尚书夏原吉等曰:“饮酒人之常,朕未尝禁,但君当以廉耻相尚,倡优贱人岂宜亵狎近?颇闻此风盛行,如刘观辈尤甚,每赴人邀请輙以自随,故此辈仿傚若而不返,岂不大坏礼俗?大臣者,小臣之表也!卿当以朕此言遍谕之。”

    【标加的,错了不负责

    -

    3糟地栗、糟板栗:参考《宪鸿秘》

    荸荠都能糟,令人震惊!

    践行宴后迎来了初第一场雨。

    这天气最为寒冷,连城送行的人都少,既然已经聚一起吃吃喝喝过了,杨一清便也没让大伙相送自己携妻踏上了前往陕西的路程。

    明朝地方官不好当路不好走事也不好办,便是能借助力和畜力沿途也有驿站接待往返路上还是极不容易。

    倘若任地是太平的地方还好,换成个不太平的地方,说不准人能在半路没了。

    杨一清这关系不差的当起地方官来自然要优容许多,大多都是在布政司、察司底活要是自己不乐意的话,怕是连西安府都不必迈半步。

    可去都去了,哪能白走一趟?

    杨一清扬鞭西指,心有豪气万千。

    他知自己这量、这相貌远算不得“伟丈夫”可既然同是来这世间走一遭谁又比旁人低一等?他只自己心之事后世如何评说且留待后人去讲!

    杨一清离京后文哥儿也没闲来,因为谢家又添了一丁。

    才刚生来的孩一般外人是不好去看的不过文哥儿不是外人他自诩是谢迁门颠跑去看小孩。

    徐氏图文哥儿健健康康、聪明伶俐,想让幼沾沾他的神童气,也没拦着他和谢豆他们一块凑过去看娃娃。

    这么小的,文哥儿是不敢摸的。他趴在边上看着小小一只的小师弟,忽地注意到这小孩儿胎得很好。

    文哥儿前些时候读书读到样新鲜事,叫胎毫笔。

    据传南朝有位叫萧云的书法家就很喜用这成的笔来写字。

    胎这东西非常柔,制成笔自然也是毫笔居多。

    当年李世民看了萧云的字,就评说“萧云无丈夫之气,行行如萦蚓,字字若绾秋蛇”,接着还狂了王羲之一通,表示什么王献之萧本没学到王羲之的髓,书法上只有王羲之是永远的神!

    这个老李起人来真有一,这“蚓秋蛇”听着活灵活现,跟黄戏称苏轼那手字为“石压虫合虫莫”有得一拼。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