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ru仕记 - 第4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这样的,附近的井绳基本都是剑麻编织,这是在咱们这个地方,往海边去,船上的缆绳帆绳也都是剑麻取的麻料所编,极为耐用。”潘广凌随着卓思衡走上前去,抚摸剑麻直刺天际的剑叶,“听说平郡还有人将它编作渔网和包货的篷布,总之用是很多,只是在我们山里,便只能挂在山民的房屋外拴、吊在井上用作辘轳绳索了。”

    卓思衡似乎在思考,过了一会儿才开:“待何大人归来后,我要你亲自为我一件事。”

    总算有能帮上卓思衡的地方,潘广凌立即站直郑重:“别说一件,一百件事我也会替大人办到!”

    “大人回来后,你再去约见宋蕴和,让他来窑厂同我一叙,你就说,他最想要的东西,我有办法替他得到。”

    ……

    一天的奔走,卓思衡是真的累了,他终于回到自己府上洗了个通透的澡,将劳累至极的肌都泡后,手脚并用爬木桶,靠坐了好一会儿才有力气整理。

    果然越是繁琐的事务就越是折磨。

    不过的成效也不赖,他没有白白辛苦。

    这些日光顾着政务,书信和邸报都没功夫看,卓思衡虽然困极累极,但还是撑到书房去,回了几封帝京和杏山乡的来信。

    唯独家慧衡的再度来信令他踌躇不定。

    距离上次收信也不过几日,慧衡再次来信必然是有要事,拆看后果然如此。慧衡将那日禅月庵得遇宣仪公主与罗元珠之事一五一十告知,又说了心的疑惑和徘徊之意,此书她不知该不该编,应承还是拒绝,请兄为她分析论断,最后谋定。

    卓思衡知,慧衡不是没有自己主见的人,她之所以这样询问自己,是担心她的选择影响自己的仕途和家的命运。

    而这件事,确实足够意味值得玩味。

    卓思衡取纸提笔,开始了洋洋洒洒的回信,他先是给妹妹分析了这件事的既得利益者是宣仪公主和罗贵妃,她们一个希望增加自己的政治话语权,一个想要增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她们一拍即合,此次良机再好不过。然后又加上对朝局势的评论,倒也不能武断确定此事罗贵妃有争储夺嫡之嫌,毕竟赵王目前连自主都还不到,年龄太小,太过了人生的一坎儿后,终于开始,目前让皇帝也还算满意,罗贵妃大概只是希望妹妹能有更多的势力支持,来作为她们家两妹的政治筹码。最后,他还拨妹妹,此事并不蹊跷,然而最终会攀扯甚多,要知许多人会借助此事想要攀附公主与罗贵妃的关系,让自家女孩加,局势就会变得难以收拾,或许还会引发新的变动,那这样一来,妹妹想参加的初心便被辜负,还会惹上令她神伤的麻烦,尤其这个主意还是她的,虽然很好,是个有益于自又能惠及多人的,但如果真到了后续难辨的时局,恐怕会被人拿来文章。所以择事还得慎之又慎。

    他写了足有十几页信纸,落笔再看,却没有方才直抒臆的痛快,只觉得和心底都是一样的苦涩。

    在这个时代,妹妹和自己是不同的。她没有仕的机会,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展才扬名不负平生所学的机会,却因诸般政治利益纠葛不得不放弃。

    凭什么?

    卓思衡重重将笔一摞,胳膊支抱住脑袋,抵于桌上。

    凭什么要这样?他这个哥哥岂不是太没用?事事只会让妹妹小心谨慎,却教她错过如此的天赐良机,自己当初答应父母的事又真正到了几分?

    窗外风雷涌动,瑾州山地气象骤变是常有之事,怕是要有豪雨将落,卓思衡气,起去关窗,

    卓思衡的威信在十日成倍数增,以至于他踏六曹衙门来找潘广凌商讨岩窑事务时,吓得所有官吏都跑来迎接。

    看着在衙门前两侧站成两排大气都不敢的大小官员们,卓思衡心里哭笑不得,但表面上却非常和蔼,对每个人和他们正在补的旧日积压怠政行了亲切的问候和探讨,并且表示何大人昨天来了信,说永明郡山非人间盛景,他已经打算多逗留些时日,要卓思衡替他多多劳心郡政务。

    一群人屏息凝神听完面如死灰,落在卓思衡手里的日无限期延,各个都心照不宣:前的二把手不但对付属有魄力手腕,架空上级也是他的项。

    他们对视一后,发觉每个人的心和目光都仿佛在咆哮着同一句话:你跟我说这是二十四岁新晋官吏该有的手腕和能耐?

    六曹衙门的屋并不大,往最里走的院才是工曹,这里人最少,屋最荒僻,但可能因为是工的原因,吏员们动手能力,年久失修的门窗都是修补过的,看起来旧是旧了却还能用个十年八年,倒比别多了欣欣向荣的觉。卓思衡知这是要归功于工曹的主事潘广凌,他正在堂屋里研究岩窑的釉浆如何提彩,卓思衡一去就闻到很的化学试验室气息,乍一看还以为了哪家观的炼丹房:各状不明的粉末与,地上堆着的盆筐里不是碎石就是矿,还有些他叫不上名的植

    “卓大人!你来看看这个!”潘广凌一旦全心投到工作去,整个人就会焕发着与平日全然不同的神采,张牙舞爪都透着可,卓思衡凑过去看,发现他正在调一小瓮的泥浆。

    “这就是釉浆?”卓思衡去过窑厂所以能认得来。

    潘广凌兴奋:“吴兴跟我说,他们始终参详不如何让釉淡一和细腻的方法,我想着会不会是因为咱们本地的岭土太多汽疏松多孔,烧来的胎胚表面就不够光,我想反其行之让釉浆更能填补空隙,就试着多加些釉料和草木灰,起初不是很合,挂浆的时候总有斑驳,但后来受大人启发,烧了剑麻取的麻灰去,你看现在釉浆就顺多了!”

    卓思衡忍不住拍他肩膀连称几句好极,自己也坐来查看,桌上放着好些岩窑改后的成品,其实比之从前卓思衡在帝京见到的已有不少起,至少在糙方面改良颇多,但那个泥浆的土黄确实太扎,如果不解决这个颜,大概岩窑的发展也必会因此而限制。

    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潘广凌叹:“这事儿我与吴兴也说过,我好歹也是读书官宦人家的孩,家里父辈亲友书房用得是什么样的瓷、厨房里的皿都见过好些,我告诉吴兴,但凡稍微有脸面的人家最看重瓷的成和雅观,放在书房多是白青蓝三,偶尔有红也是豆红的淡雅彩,这个泥怎么都不了真正愿意钱买这些东西的人的家门的。”

    “吴兴不是也跟我们说过么?”卓思衡回忆起来,“他说本地来调釉浆的泥土只能这个颜,比不上其他地方,这是不可能改的,窑烧瓷只得就地取材,要从远运来,一个是土壤的天养之被毁,只怕不堪得用,一个是耗费也太多,烧一个皿来非得卖贵才不亏,可卖贵了谁又会大价钱选咱们的东西呢?”

    “是这个理。”方才的兴奋渐渐淡去,潘广凌皱起眉来,“许多尝试吴兴吴窑已经得差不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