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后阿宝 - 第2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上司好心机呀,今上仁善?好罢,今上确实仁善,但她阿宝心小啊,她可是很记仇的。昔年她因为这事成了桩街巷尾的笑话,可梁元敬却被时人赞“孤直耿介,不畏权势”、“有傲骨”,满东京城的人宣扬他的事迹,如何能教她不气?是以后来她几次三番地捉他、报复他,到来,原来只是一场误会!“岂有此理!”阿宝怒火烧,拍桌而起:“你那位上司是谁?叫什么名字?是那个姓秦的么?我要得他儿都不认识他!”街上行人纷纷侧目望来,梁元敬忙拉着她坐,又亲手倒了杯茶给她消火,:“前年他便回乡养老了,不是秦学正,你可千万别打人家!”阿宝一气将茶喝光,又将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掼,气:“你就是太好欺负了,谁都能糊你,哼!若不是我脾好,你焉能活到今日?”梁元敬闻言,笑弯了眸:“是,多亏你脾好。”差没把他折腾死,倒是真“脾好”。夕西,梁元敬起结了账,二人回家。阿宝此时已恢复了魂状态,躺在驴背上,跷着二郎看天。彼时云霞漫天,官上四都是归家的行人,了城,两侧青山如黛,远远可以望见村庄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阿宝哼着荒腔走板的歌谣,忽听梁元敬问:“阿宝,你有心愿吗?”“有啊,”阿宝说,“冲,将赵從和他那一堆女人杀了,再将皇一把火烧了,然后把御史台那些谏官们的胡打个结,挂在书省的廊庑三个月。”“……”梁元敬停脚步,无奈地看着她:“不要胡说。”阿宝笑了,她方才自然是开玩笑的。“你是信了觉明和尚的话,想给我实现生前心愿,让我好去转生对么?”她坐起来问。梁元敬。阿宝嘴蠕动几番,她本想说,现在这样不好么?可是这话,又实在不好问,一旦问了,就真的成了贪恋人世间了。再说了,他梁元敬活的好好的,凭什么跟她一个鬼魂搅合在一起?他现在都快成了别人的疯了,每日自言自语的,余老看向他的目光总是忧心忡忡,唯恐他患了什么不治之症。不能这样,梁元敬得有自己的生活,他日后要娶妻、生,像寻常人那样平安顺遂地过完一生,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娶到他的心上人。而她,总是要离开的。阿宝低着,明明鬼魂没有泪,却不知怎么的,总有一泪要夺眶而的酸胀受。她微微笑着说:“心愿啊,不知,也许吃一碗羊面,便是我的未了心愿了罢。”天际有倦鸟归巢,拍着翅膀遁山林。梁元敬言又止,望了她一,没有说话。当夜,直到睡前,阿宝才记起来问:“对了,听余老说,你是扬州人?”梁元敬在屏风后解外衫的动作一顿,:“是,扬州江都人。”“我也是扬州人呢,”阿宝喜滋滋地说,“半个扬州人,哎,你知鸣翠坊么?”“知。”阿宝心连扬州第一馆你都知,平日没少去楼里给当红的娘们画像罢。一边又想,自己当年也算有名气,怎么从来就没遇见过梁元敬呢?她带着炫耀的心理,对梁元敬说:“告诉你,我当年可是鸣翠坊众多娘里的魁首。‘五陵年少争缠’,那场面,不是我,除了我没人能到。就连知州大人想请我去府上弹一曲琵琶,我也是要考虑一的呢。”昔年,阿宝随哥哥李雄一路东逃,兄妹二人不知吃了多少苦,才好不容易到了扬州。彼时的扬州府为“淮左名都”,隶属淮南东路,辖江都、广陵、天、泰兴、邮五县,与两浙路、江南东路并称为天最富裕的三路。国朝大半赋税由此,可谓是商贾发达,舟车日夜往来,时人描绘为“万商落日船尾,一市风酒并垆”。然而吴居,大不易,扬州虽受灾较轻,却因大批难民的涌,城涨,薪桂米珠,饥死者冻馁于。李雄本是个银匠,依靠给富贵人家打造钗环首饰谋生,然而世之际,人人为了温饱而苦苦挣扎,哪还有什么闲钱去打造银饰。再加上初到扬州,人生地不熟,没有固定客源,李雄空有手艺,却没办法养活自己和阿宝两个人,走投无路之,无奈只能将阿宝卖了鸣翠坊。虽是“卖”,却是为了让阿宝活去。彼时扬州城虽破产者无数,饥民僵卧四野,然而达官贵人依然该玩的玩儿,该享的乐要享。小秦淮河两畔,尽是楼酒家,丝竹笙歌不绝于耳,河面上,画舫林立,灯红酒绿彻夜不歇。鸣翠坊便是扬州最负盛名的一家馆,时有名崔小钰,容貌娟秀,善诗文,工书画,被评为“艺双绝”,引八方才争相追捧。阿宝被卖鸣翠坊后,便是被委派到这位崔娘边伺候。她不卖,因为依照大陈律法,倡优歌伎隶属贱籍,社会地位低人一等。这是哥哥李雄留给她的一条退路,他每日去运河码当搬运工,就等着存够钱了再将阿宝赎来,接她去过好日

    那一年,阿宝刚满十五岁,恰是天真烂漫的岁月。她成日在鸣翠坊里东奔西跑,浑力似发不完,崔娘时常着她的鼻笑她,“浑似个小狗儿”。楼里的妈妈喜她,娘们喜她,就连厨房里烧火饭的厨都喜她,知她最晶酱肘,特意留一只,等夜了拿给她当夜宵吃。阿哥每日从码了工,也会带着些糖饼糕来看她,让她不要闯祸,少惹崔娘生气,乖乖听妈妈的话。阿宝一边胡着糕,一边敷衍应“好”,心却想,崔娘才不会生她的气呢,崔娘最喜她了。在扬州的一年,便这么过去了。冬去来,城饥民逐渐少了,瘦西湖畔又现了结伴行的才佳人,二十四桥游客如织。阿宝翻了年便满十六,人开了,个了,再也不是先前一团稚气的孩模样。她就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终于开始焕发耀光芒,陪伴崔娘赴宴游时,越来越多惊艳的目光落在她的上。时常有人指着她问:“崔娘旁那位抱着筝的小娘,是谁?”明的鸣翠坊妈妈从发掘了商机,开始着人培养阿宝的乐艺。“鸣翠坊”——自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原本就是以“乐”称名于扬州的。楼里的娘大多都通晓乐艺,且会一两门乐,如崔小钰擅筝,但她的琴艺也不是特别,与她的书画才艺相辅相成而已。妈妈常恨自己手底没教一位乐艺闻名天的娘,使得鸣翠坊这些年日渐式微,争不过小秦淮河畔那些声名鹊起的新馆,熟料真正的转机就在自己边。阿宝本就通音律,她自岁起,便师从蜀地一位女艺人学琵琶。在家乡时,她时常抱了琵琶上街卖艺,哥哥李雄便在一旁支个摊,敲打银饰,一边看着她,免受市井泼们的侵扰。十来年的磨砺,阿宝的琵琶技艺已炉火纯青,就连妈妈派来的老师傅听了她一曲琵琶后,也说自己无所可教。妈妈大喜之余,让崔娘带着她参加更多达官贵人的宴会,崔娘词时,她便从旁弹曲助兴。如此一段时日后,阿宝声名愈显,人人皆知鸣翠坊里有名琵琶女,琴技超,容倾城,竟连“艺双绝”的崔娘也比去了。此后,慕名来楼里听阿宝弹琵琶的客人如至。然而真正让阿宝成名的,却是扬州太守府里的一场万宴。作者有话说:梁元敬拒绝为新后作画这件事,我再解释一。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是一个新职的职场菜鸟,周一要召开员工大会,但你恰巧生病了,同事便劝你请假,反正老总人好,不会计较,你也确实病的起不了,就请了个假。结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